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实务探究 ——以山西医科大学SB新生成长小组为例 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实务探究 ——以山西医科大学SB新生成长小组为例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在个体社会化、能力建立以及问题解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的初始阶段,经历着个体人生过程中重要的心理与社会转折期,面临着来自生活、人际、心理及学习的各种新挑战,许多大学新生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处理不当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学校开设了成长小组课程,旨在帮助大一新生迅速熟悉校园环境,扩大人际网络,逐步适应大学生活。本文以为期三周的小组实践为基础,试图分析开设成长小组课对于大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改善情况,以及小组工作实务中存在的不足与应对方案。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实务探究
——以山西医科大学SB新生成长小组为例    
张耀蓉 李建霞
                                     
一、 问题的提出
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情况,不仅会影响到个体当前的身心体验,更关系到个体今后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大学新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换期,由青春阶段向成年阶段转化过渡,尽管其生理发展渐趋成熟,但心理发育却未达到真正成熟的水平,不稳定性极强。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思想和心理正处于由不稳定走向稳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定型走向定型的交织发展状态。处在这一转型期的大学新生面临来自新环境中的各项压力, 加上高校扩招背景下,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以成长小组的形式为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一)成长小组概述
1.成长小组内涵界定
成长小组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权威的定义,学者刘华丽将之界定为:凡通过小组形式,在小组工作者的协助下,运用有目的的小组经验,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与彼此成长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成长小组(刘华丽,2003)。[1]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成长小组的授课对象是大学新生,主要指从进入大学到大一学期结束这一特定阶段的大学生。
2.成长小组实施原则
(1)社会工作者角色的主导性。主导性,它指的是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社工人员, 在社工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引导小组的互动沟通过程,促成组员发现自身问题,并依托集体力量走出困境,最终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小组成员地位的主体性。主体性,即强调组员的主体性地位,是指要尊重组员个体的独特性,从组员自身拥有的资源出发去寻找改变组员现状、实现其发展的手段和途径。
(3)活动内容的专业性。专业性,即小组工作的专业程度体现,主要表现在专业的社工理念,专业的社工人才和专业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上。
(4)评估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有效性,即指社工人员对于小组效度和信度方面的评估,通常社工人员要借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所开展活动的过程、组员参与活动的变化情况、组员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小组整体目标的实现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及时性,即指社工人员依据现实情况,对活动情况进行即时评估,包括实施过程评估、结果评估和目标评估,并在即时评估的基础上对活动方案作出调整。
二、 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及小组工作方法介入的必要性
(一) 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性问题
在小组工作筹备期,小组工作员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等方法了解了大学新生的需求和适应性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学习适应问题。新生们存在专业不清和对大学教学方式不理解等方面的困惑。具体表现有:不清楚专业发展方向;不知道如何适应大学学习;对大学学习的艰巨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学习上过分依赖老师;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际适应问题。具体表现有:自我封闭,缺乏交往主动性;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沟通不良,缺乏相应的交往技巧;
 生活适应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不知道如何安排课余生活; 不善于妥善保管财物;生活不规律;花钱无计划;不知如何处理突发状况。
(二) 成长小组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必要性
小组工作是基于在群体中与别人互动,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小组成员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2](刘梦,2003)成长小组作为小组工作的一种,在获得支持,改善态度之外更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对支持网络资源的利用。大学新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可以在同辈群体中找到有共同问题或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在活动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励,获得归属感,并通过团体活动,发现彼此的优点与不足,相互学习,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重要方法,在帮助大学新生适应方面有团体心理咨询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三、 成长小组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应用
(一) 理论基础
 社会支持理论。按社会学的定义,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3l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缓解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该理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会影响个体应对压力环境的行为选择。通过建立成长小组,在大学新生中形成同辈学生互助支持团体,可以在拓展新生社会支持网络的基础上帮助其改善应对压力的行为选择模式,从而实现帮助大学新生解决入学适应不良问题的目标。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B)并不是单向的环境刺激(E)的产物,即B=f (E );也不是个体认知(P)与环境(E)二者相互作用的副产品,即B=f (P, E);个体认知(P)、环境(E)、行为((B)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的,两两之间均存在着相互决定的动态关系”。[4l该理论强调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而学会的。大学新生通过参与群体式小组活动,在小组中学习交流彼此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二) 山西医科大学SB成长小组实务概况
实务工作模式
同辈互助学校小组工作模式,即大三的社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并结合自身经验,根据大一新生的现实需求采用“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相结合的学校小组工作模式解决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基本概况
活动对象:山西医科大学劳动与SB专业2017级新生
性质:成长小组
节数:7节
日期:2017年10月23日——2017年11月12日
3.课程干预过程(见表格1)
表1 课程干预过程
课程节次及名称 目标 内容
第一节:相遇相知 1.帮助大家相互认识,消除陌生感
2.形成对成长小组的初步了解
3.订立小组契约,形成小组规范
1.自我介绍及小组概况介绍
2.“滚雪球”或“开火车”(名字游戏)
3.团队建设(商议组名,组歌,队形,手势)
4.共同商定小组契约
5.签订保密协议
6.工作员总结
第二节:专业教育 1.帮助组员了解专业相关动态
2.促成组员改进学习方法
3.建立大学学习目标 1.介绍活动主题及受邀主讲人
2.主讲人自我介绍
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宣讲
4.提问并答疑
5.互动交流学习经验
6.工作员总结并引导组员设立学习目标
第三节:时间管理 1.明确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情况
2.树立正确的时间观
3.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1.“和时间赛跑”游戏
2. 时间管理能力测试
3.“撕纸条”游戏(寓意一天时间的流逝)
4.探讨“如何高效利用时间”
5.组员分享
6.工作员总结
第四节:情绪管理 1.释放消极情绪,缓解压力
2.培养良好的倾听品质,增进组员互信
3.学习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提升感受快乐的能力 1.“天气预报”游戏
2.情绪垃圾桶(用纸记录压力事件)
3.快乐清单(记录令人快乐的事)
4.组员分享
5.工作员引导总结
第五节:探索自我认知 1.帮助组员正确认识自我
2.发掘自身优势
3.认清挑战,抓住机遇 1.“下雨了”游戏
2.自画像
3.可能自我
4.“SWOT态势分析法”
5.组员分享总结
第六节:大学角色适应 1.感悟高中与大学的差异
2.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
3.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1.“高中大学”游戏
2.对比高中和大学的不同
3.建立大学规划
4.组员分享总结
第七节:结束小组 1.为小组的结束做准备
2.恰当处理离别情绪
3.评估小组成效
4.巩固小组成果 1.“心有千千结”游戏
2.优点轰炸
3.回顾小组内容
4.组员分享感受
5.互赠贺卡
6.工作员总结并结束小组
注:每次课程时间为90分钟,地点为山西医科大学至善楼外小广场
(三)成长小组对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成效分析
为了有效评估成长小组在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上的成效,我们采用了直接观察法和参与者主观评定法,综合小组成员的出勤率、参与小组过程中的表现及结束时的组员的自我评估以及工作者的动态观察得出如下结果:
1.从“量”上看:(1)组员们的主动发言次数由少到多,组员们从不愿意主动发言到主动发言次数的不断增加体现小组成效的重要表现之一;
(2)小组热烈讨论氛围出现次数增加,小组讨论的热烈程度反映着组员的参与度,热烈的讨论氛围也可以体现出小组在营造团体归属感方面的成效。
2.从“质”上看:(1)内向组员在小组中的外向性行为增加,这是体现小组安全感营造方面的重要例证;
(2)解决问题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组员不再单纯依赖社工去解决小组中遇到的问题而是依靠组员间彼此支持,共同商议解决方案。这体现着小组团队意识的建立以及组员在解决问题上自主能力的提升;
(3)暴露程度由浅入深,从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遮遮掩掩到愿意深入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示着组员对于小组成员以及工作者的信任;
(4)协作感由低到高,从开展活动时组员间的不善配合,到后期活动效率越来越高,一方面体现着小组团队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体现着成员对小组的认同和归属。
综合以上表现,加之组员的主动反馈,如学生A说:“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让我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学生B说:“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分享,学习到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对大学有了新的认知,感谢小组课带来的成长体验”等,从中可以看出本次小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长小组在解决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上具有一定作用。
四、 成长小组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实务反思
在本次成长小组实务过程中,组员不仅收获了新的友谊,拓展了亲密关系范围,完善了社会支持网络;也在小组的互动交流中彼此借鉴,习得了新的知识经验,提高了个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知识素养;还在小组集体活动中彼此协作,提升了合作意识,内化了团队精神。可见,成长小组在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上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虽然此次小组实务在直接观察法和主观评定法的基础上看已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操作过程中缺乏可供直观评估的前测和后测问卷;小组计划书灵活性不足;工作者经验不够;课程缺乏良好的场地和设备支持等,这就使得小组成果的客观性有待商榷。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开展过程中应着力提升工作者的个人素养,尽快加强小组课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细致审定小组计划书,并严格把控评估的客观指标。此外相关院校机构也应提供实务经验讲座交流会和“一对一”督导培训服务,并倡导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小组方案设计。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指导教师:李建霞)

2018-06-22 11:34:55 - www.ems86.com
跳绳对提高大学生800米、1000米成绩的实验 9/10
传统图案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11/7
高职院校物流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0/25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12/13
提高煤矿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 3/10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