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范红丽 ,(燕山大学 里仁学院 秦皇岛 066004)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对策

上个世纪末,我国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随之就业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之前的国家分配逐渐转变为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所谓的“天之骄子”的光环不在,加上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不同程度的扩大招生规模,造成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近年来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波及,各大企业纷纷裁员,中小型企业大量破产,大学毕业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这一问题早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果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团结。笔者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一直很是关注,并对其原因及解决的对策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在此抛砖引玉,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成原因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不容人们所忽视,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校学科设置不合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脱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许多高校在专业和课程设计上仍在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需求模式,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专业众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功相对扎实,但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必要的实践能力严重缺乏,与用人单位期望的招聘过来的大学生能立马上岗、减少培训费用、提高公司效益的需求相去甚远。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方面,部分高校不顾自身的实力,盲目设置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了人才供求过剩;另一方面,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社会需求较少的冷门专业,未能及时的调整招生规模、适应市场的需求改革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这两种情况造成了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严重的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2.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伴随着就业机制的改革,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对人才的条件要求更加苛刻,除了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要求具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 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外语水平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往往在这两面比较欠缺,因此被拒之门外。尤其是在中级人才处于供过于求的今天,一些用人单位更打出了“欢迎研究生,考虑本科生,不要专科生”以及“无工作经验者免谈”等旗号。同时,用人单位对名牌大学的“名牌效应”青睐有加,对名牌院校、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需求旺盛,一般院校的需求相对不足,因此相同专业在不同院校的被需求状况差别很大。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过高的期望值同样也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3.大学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
在大学生中,“毕业即失业”这句话被广为流传,为了避免自己毕业时陷入这种状态,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心情异常迫切,过早的奔走于参加各类招聘会,希望能多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大大忽视了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技能的锻炼。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的认识,就业期望值过高,从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能否适合自己将来的发展,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专业特长,而是一味的考虑工资待遇、住房、交通、福利、地域等条件,不愿意承担艰苦的工作,更不愿意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去工作。另一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自我推销的能力,热衷于死学书本知识,缺乏职业规划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虽然很清楚自己的个人特点、综合素质、知识储备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也很明确自己能够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但是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4.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亟待转变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坐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每天都在埋头读书,很少去接触社会,对社会知识课堂上老师也很少提及,虽然他们也知道就业形势很严峻,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及家长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择业观念上。他们认为只要上了大学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待遇丰厚的稳定工作,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也有人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把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次就业看的过重,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份让自己和父母都满意的工作,精神压力过大,往往事与愿违;有的人想凭借父母、亲戚、朋友关系寻找好单位,并不是自己去努力争取;有的人只想进国有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不愿意到个体私营企业或工作条件差的地区去就业;很多大学生头脑中的精英意识过强,宁肯做临时工或者待业,也不愿意屈就;有的人认为只有在正规部门上班才算是正式就业等。这些不正确的择业观念,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大大制约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正确选择。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些对策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不难看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笔者认为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制定一些比较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1.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不断的完善就业市场,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
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应该不断的对就业市场加强宏观调控,适时出台一些鼓励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使大学生更愿意到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或基层去工作,缓解大城市的人才堆积问题,以便更多的人才能够真正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信息网,充分利用互联网快捷、高速、方便的特点,及时将用人单位、大学生的相关信息放到就业服务信息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他们互相了解对方信息,逐步开辟大学生就业的网络渠道。
2.高校作为人培养才的重要基地,要不断的深化改革
(1)不断改革专业设置,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高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拓宽专业知识面,着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学内容更要与具体应用相一致,符合市场需求,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大专业实习教学力度,增加实习课时,使学生能更进一步深入工作环境,强化工作理念,以提高教学实效。
(2)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要转变,高校的观念同样要改变。市场经济下,可以说大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大学生的就业率决定了高校办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今后的发展,所以高校必须要改变陈旧的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求才的观念,就业指导人员应该经常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主动出击,不断的拓宽就业渠道。同时,要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素质等情况实行“关系营销”策略,开展“就业推销”活动,在提高自己产品性能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回访制度,不定期到用人单位走访客户和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的工作情况,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实际需求以改进办学质量,形成高校和用人单位相互提携、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3)注重培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断引进社会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技能相互提高,同时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送学生到将来可能就业的单位实习,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二是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从大一开始开设职业指导课,有计划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大学生提前感受就业压力,充分做好就业准备工作。三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一些大学生自主创业基地,逐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四是组织专业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为大学生讲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
3.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应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有大型企业、事业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在大学生就业地域定位中,鼓励他们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因为那些地方更需要也更能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
(2)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创新
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大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外,更要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特点,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阅读更多的相关专业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开展一些和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有计划的参加一些专业知识领域的培训和考试,获得相关证书,增加就业筹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大学生要学会积极主动的争取就业机会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懂得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缺乏就业的主动性。在大学期间,要适当的多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要学会主动出击,大胆尝试,遇到求职挫折不气馁,而且要越挫越勇,并从中汲取教训,为下一次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积累经验。
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高校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三管齐下,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刘灵芝,金宝炼.大学生就业困境因素分析及其出路探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6):151-154
(2)孟祥龙,李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2):41-44
(3)周锦成.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思路,江苏教育[J].2005(2):115-117
(4)张旭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3(9):91-93
(5)杨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研究,当代经理人[J].2006(7):243-244
(6)谭建英.大学生就业难的再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1(9):32-34

作者简介:
范红丽(1979- ),女,河北河间人,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2-12-13 10:54:00 - http://www.ems86.com/
跳绳对提高大学生800米、1000米成绩的实验 9/10
传统图案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11/7
高职院校物流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0/25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12/13
提高煤矿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 3/10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