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模式研究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社区成为重要的人类社会现象,也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载体。它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做好社区创建也就意味着打好了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石。社区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居家置业的主要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高低。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社区精神文明生活相结合,才有了该项目的诞生。本文旨在通过对“互联网+”背景的介绍以及该项目的实施背景与具体操作,观察新型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蒋晓蕾

 

一、 互联网+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进一步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互联网+”是在创新2.0背景发展下的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的业态模式,同时它也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具体来说,“互联网+”是指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通过“互联网+”连接一切,它作为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了在经济形态下的不断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与一些传统行业的结合,可以利用如今发达的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广阔的平台,创造一种新型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深度以及跨界融合,代表着新的社会形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开放型生态。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创新驱动力,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服务体系,重塑商业结构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其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创新驱动力的增加。“互联网+”的核心感念就是互联网,它可以具体划分为两个层次涵义。一方面,“互联网+”概念中的文字“互联网”与符号“+”分开理解。符号“+”意为加号,即代表着添加与联合,是针对不同产业间发展的相互融合,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联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是通过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完成产业升级。互联网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传统产业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试图理清供求关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一是跨界融合。所谓“+”就是跨界与开放,将传统产业与科技化重塑融合。这是一种创新,群体智能在此基础上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同时,这样的模式也是一种创新驱动力。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才能发挥创新的力量。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化的结构下,重塑结构。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所以以改造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生活为目的是非常有必要的。将传统的音乐培养模式与新型模式结合在一起,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也是具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二、互联网+音乐社区的项目实施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社区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索多方参与的服务新方式,是符合国情且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生活环境优美、服务健全、精神生活丰富、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环境,对于实现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提高与培养社区民众音乐素养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在当今社会对社区民众的音乐素质培养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行为方式。相比原本传统的社区民众生活,更加丰富与充实。
作为"生活基地、生产后方"的社区文化生活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补充,认真总结研讨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走向,充分结合使用先进科技,让音乐文化融入社区,满足了居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更是把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和新鲜血液注入社区文化,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公共文化空间,是成都市政府提供良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所在,这更是当代大学生创新训练实践的一部分,所以本项目的实施可谓对于成都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面具有较大意义与价值。
“互联网+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模式”是以社区为主要对象,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提高与培养社区民众音乐素具有实际教育意义,并有助于将社区民众纳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本项目旨在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音乐类知识的普及,通过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中音乐艺术领域紧密结合,从而形成社区文化培养的新服务、新模式,旨在观察培养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的模式,以专业院校音乐专业类别大学生的所学去引导新型模式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这要求引导者不仅要在艺术院校的环境中充分学习和掌握音乐相关知识,更要将音乐知识更好的普及面向大众。“互联网+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模式”是时代新要求召唤下的产物,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该模式的研究体系采用音乐教育与音乐理论的研究视角,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民众音乐培养的理论方案,在社区中进行实践活动。尝试提高民众的音乐意识,通过二者的相结合,进一步的培养民众的音乐素养。目的在于在传统模式下结合互联网这一较为先进的方式,培养民众日益高涨的精神生活。社区民众音乐培养注重的是音乐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娱乐性,其对象是社区居民。因此,对社区民众的音乐素质培养模式的进行研究尤为重要。社区音乐在我国主要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渐起步发展起来,发展历程较短,因此,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的模式一直处于摸索研究的起步阶段。由于社区音乐的大众化、娱乐性与非专业要求使其在我国迅速得到推广,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能够提高群众艺术文化素养,同时愉悦身心。构建和谐社区需要社区文化的提升。社区文化作为一种无形力量能够团结社区成员,提高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社区文化是社会要素中的重要构成,在当代的两个文明建设发展过程中以特殊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文化、艺术审美、思想感情等多个领域。社区是一个公共群体,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是一种群体性、大众化的具有高普适度的培训形式,教育的对象和活动的参与者,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等条件的约束。因此,这一培养模式是提升社区文化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民众的音乐素质提高着眼于社区的成员素质和美德的提升和完善,同时又服务于广大社区民众。
前期实施方针包括以项目组成员着眼于音乐知识的普及以及音乐活动的举办,定期选择几个具有针对性的社区进行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将音乐常识普及到社区文化,使得民众对于艺术有着一定的了解。组织歌唱活动或是音乐赏析活动将对于民众音乐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计划方案的制定与田野走访社区实践相结合,创新之处在于将会依托于现代化技术,如互联网方式,结合音乐学、音乐教育学、民族音乐学等研究方式对民众音乐素质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互联网+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应用价值对于社区民众的精神文明生活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这一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开展民众文化生活的建设。前期工作以走访调查为主,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及部分周边社区在社区文化构建方面的意愿、走向、力度和程度。因为研究对象为成都市社区民众,总体框架将分为资料收集与整理、走访几个具有针对性的社区、制定相关实践计划并进行田野走访、将实践经验整理成田野作业报告几个部分完成。将解决的问题以音乐常识普及作为切入点来让民众对音乐艺术有初步的概念及认知,让他们学会聆听音乐,懂得欣赏艺术内在的涵义。
以xx社区为例(本例隐去社区名称),前期项目组成员根据分工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其中包括对于社区民众精神文明生活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80份,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收集社区群众日常的文化生活走向。通过该报告得出的研究成果即,该个案研究的典型目标。由此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某些社区的居民音乐素质培养模式。


年龄段 少年(6-18) 青年(18-35) 中年(35-50) 老年(50-80)
平时对音乐文化生活非常关注 20% 35% 15% 7%
平时对音乐生活没什么关注 3% 0 8% 12%

经过调查发现,社区群众老年群体对于音乐文化的关注程度较低,关注程度较高的集中在少年与青年群体。在调查报告之后,确定具有实施计划可行性的社区,对收集到的资料确定有效的针对性计划,主要安排与社区负责人进行对接和沟通。确定相关社区对象后制定活动计划,考量包括场地的选择、人数的选择、设备的租用、宣传力度以及各项通知的下达等细节问题,在活动计划初具雏形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安全方案。
从当下走访的各社区情况来看,社区对于音乐文化建设的工作因专业水平有限多停留在简单的层面,具体的音乐活动多表现在广场舞、节日活动、儿童音乐教育等形式上,而缺少系统性的音乐文化培育工作。“互联网+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模式”计划实施的优势就在于具备专业音乐理论、表演和施教实力,并且掌握一定的对科技先进设备的使用技能,在有目的性的、有计划性的方案实施下,有望达到传播和培育音乐文化,提升社区群众精神需求和素养的目标。此项目主要以社区群众为对象,以现代化科技产品作为连接群众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群众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了解音乐相关知识,感受音乐魅力。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培育工作的结合同时进行,以确保音乐文化培育的效果。线上工作为重点工作,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拥有一定数量的参与者(根据具体活动而不同)的标准下,通过课堂、排演,结合新兴科技虚拟乐器、场景等产品进行音乐文化的切实培育工作;线下工作主要包括在网络渠道上发布每次活动的视频和相关报道,同时开通收集反馈的渠道,通过网络的便利将数据统计和划分,以便研究成果和制定进一步计划。在初步计划的基础上,拟定细节活动(包括使用互联网的技术对社区居民进行音乐普及、实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等),同时与社区负责人进行对接,安排与社区居民代表谈话(包括了解居民对音乐的喜好范畴、接受的活动形式、能参与活动的时间范围等)在项目前期工作已具备可操性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对社区居民的音乐喜好设计活动;确定活动开展时间和地点,并制作简单的手绘报以告知社区居民从而开展音乐活动;活动后搜集参与人的反馈,包括基本信息、参与感受以及期望,并以书面形式汇总;小组开会总结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在实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准备下次活动计划。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的过程中要明确社区艺术文化建设的准则,将依据调查报告以及收集到的信息来初步制定,首先是将老与少相结合,带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特别是老人,在时间上,除了日常家务之外,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是老人和孩子实现文化需求的最主要的场所,他们的文化更具有区域性,对区域性的关注和依赖远胜过中青年人。针对这些特点,对老人和孩子的自娱活动要积极地加以扶植、引导、组织。其次,将组织计划不同类型的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如大型艺术活动,艺术节、文艺汇演、社区周年庆等,以此来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同时具有检验项目成果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举办一些小型活动,如吹拉弹唱等活动的兴趣组织,以“互联网+”的形式带动小型活动的展开。第三,开展社区文化艺术建设活动要具有超前发展的眼光,制定一个明确目标对塑造社区精神、引导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已从娱乐型向科技知识型发展。与时俱进,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精神文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互联网+社区民众音乐素质培养模式”组织团体由教师与研究生组成。团队成员均为院校师生,所以团队环境单纯和谐,属互补性团队,成员之间友好互助,分工明确。项目组学生具有一定统筹能力,工作认真,有责任心,主要负责对项目的整体和细节内容的安排,其中包括对项目整体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的实施与统筹计划的设计,与社区负责人接洽事宜,确定具体的活动开展方式,组织开会、活动,拥有最终商议决定权等;策划组具有一定的实操经验,曾参与过相关工作,熟悉社区群众的普遍喜好,细心耐心,主要负责财务及活动策划,其中主要包括按照整体计划进行实际活动开展的计划,涉及活动的主要内容、主要形式、所需器材和预备方案等;宣传组负责社区的宣传工作和制作海报、活动手册等;活动组主要负责活动实施和对接,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具有一定的号召能力和控场能力,适合进行实际活动开展工作中的实施;后勤组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自律性强,同时性格活泼,主要负责收集社区反馈,与社区参与人进行沟通等,其他工作包括设备管理和保养等。
在实施的过程中,关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部分社区负责人表示支持和愿意配合,减少了活动开展的难度。在走访社区的过程中,许多家庭主妇和中老年人表示日常生活中的娱乐项目不多,日常生活过于刻板,除节假日以外更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参与到与音乐相关学习和表演中,以增添生活趣味,并丰富精神世界。因此,此项目在实施前景的考量下,呈现出好的趋势,受众的意愿程度高,也为项目带来热情和开展下去的信息。由于当下音乐文化建设普及群众的相关组织或机构主要以大小培训中心为载体,但培训中心主要将文化培育工作设定在了培训机构范围内,没有或极少数的培训机构与社区直接产生关系,且培训中心在年龄层面的划分程度大,而本项目的服务对象就是面向社区的民众,年龄覆盖层更广,只要有参与音乐培育或对音乐感兴趣的民众即可参与进来,真正将音乐艺术带进基层人民,而不再只停留于艺术院校中。实施基础条件包括项目组成员着眼于音乐知识的普及以及音乐活动的举办,定期选择几个具有针对性的社区进行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将音乐常识普及到社区文化,使得民众对于艺术有着一定的了解。组织歌唱活动或是音乐赏析活动将对于民众音乐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结语
在采用“互联网+”音乐社区模式的基础上,透过最后的座谈活动,可以明显发现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参与活动的居民整体音乐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与提高。这不仅是项目课题组的圆满成功,同时也与社区管理者的主动作为、超前谋划,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系列活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社区居民音乐素养培养是建设社区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互联网”模式,开展一系列讲座及素质培与课程,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音乐素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音乐艺术活动。以新型模式不断创新社区艺术文化生活的方式,并根据不同的形势和居民需求制定相关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方案,以达到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音乐素养意识和丰富精神文明生活的目的。学习内容丰富,享受到艺术的美丽,寓教于乐的方式,转换传统思想观念,学会用新模式融入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生活在社区,学习在社区,感受到了无穷音乐的乐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谌涛、王予婷:《互联网“音乐社交”的传播动态分析——基于“大众人际传播”模型》,载于《新闻传播》,2019-03。
2.王丽:《高职院校服务社区音乐教育路径的思考》,载于《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基金项目: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nyy2018024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2019-09-25 16:09:55 - www.ems86.com
《最强大脑》节目制作成功之道 5/6
袁枚的“沙弥思老虎”与薄伽丘的“绿鹅”故事之比较 10/26
浅析《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11/12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公共组织管理的启示  11/12
物流企业的OTO模式初探 11/3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