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同质化现象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媒体同质化现象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当前新闻媒体存在一个倾向,就是从内容风格到版式形式、从受众对象到营销手段,很多媒体有趋同的现象,我们把这个现象暂且称为“同质化现象”。同质化现象的产生,不是某个媒体带来的影响,而是反映在媒体行业的很多方面,是一个带有普通性的问题。因此,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下媒体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如何消除同质化给媒体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媒体应该怎样在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自我定位,并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风格。
 
媒体同质化现象
鞠肃

同质化现象的产生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到本世纪初,是纸质报刊媒体快速发展的20年,报刊种类增长,发展势头强劲,发行量在几年之内突破几万、几十万、上百万份的报刊不在少数,很多报刊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借鉴,可圈可点。
然而,随着媒体发展速度的加快,有些新发展出来的媒体产生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虽然并非所有媒体都存在这一问题——大多数媒体都强调自我定位,办刊特色,以及独特的生存之道——但我们仍然能从相当多的媒体案例中看到,同质化现象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影响了一大批媒体的发展方向。
首先,同质化问题最多地出现在同一地区的都市报之间。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线城市,一个城市之中的都市报多达几种甚至十几种。比如在辽宁沈阳的报刊亭里,读者可以买到《辽沈晚报》《沈阳晚报》《华商晨报》《时代商报》等数种都市报。多家地方都市报长期并存,虽然内容形式风格及发行方式各有独立做法,但总的来说很相似,尤其是时政类新闻方面的内容更是高度雷同。
其次,同质化现象在党刊类杂志及其子刊中存在较多。各省都有自己的党刊,由于其特殊的受众对象和相同的服务目标——为全国或地区党务工作者与党员干部工作提供教育指导,同质化现象也比较突出。近年来,很多党刊杂志创新办刊思路,在自我提升、自我突破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尝试,取得了很多瞩目成就,但仍然有很多党刊被读者归为“说教类”的行列,内容和形式显得千篇一律,“千刊一貌”。
第三,行业报刊同质化严重。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报刊,以旅游类报刊为例,自我国实施小长假“黄金周”制度以来,催生了大量假日旅游业发展,国内国际旅游迎来了长期的假日旅游热潮,在这个过程中也催生了一大批旅游类报刊,尤其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类杂志的创办不胜枚举,这其中有发展得比较稳定成功的旅游类杂志,也有的却是昙花一现,而后者多数就是在同质化的竞争中瞬间被淘汰了。
第四,从2000年前后开始,中国进入网络媒体发展阶段,新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赢得了众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心,占领了媒体行业发展的科技置高点。但是,由于发展速度快,相关的规范制度和深度沉淀还未能同步,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重复了纸质媒体的发展问题,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手机报、电子书等等,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尤其是新媒体尚未形成自己的原创能力,绝大多数网媒内容来自传统媒体,因此网媒之间、网媒与纸媒之间的内容与形式同质化倾向更加严重。
同质化形成的原因
媒体同质化问题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总的来,其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催生媒体发展的大环境相同。如前所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报刊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多数媒体在这一时期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起来,而相同的外部环境,造就了相同的发展轨迹,产生了一大批发展趋势相同的媒体产品。新媒体的情况也一样,本世纪初开始到现今15年间,新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刚刚起步,就赢得了大量的市场占有率。在相同的大环境背景中,各媒体来不及思考个性的问题,先抓住共性的东西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第二,相似的办刊思路造就相似的主体内容。相似的办刊环境造就了相似的办刊思路,相似的办刊思路直接导致相似的内容生产。从都市报上可以看到,每一家的内容都差不多,大新闻、小新闻、从报道内容到写作风格,很多都市报、文摘报、剪报都是一样的。再继续深究一下,这个相似,还包括创作队伍和创作方式的相似。以报纸为例,为了抓时效、抢先机,要求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报道,短新闻,不仅文字短,而且时间短,必然导致编辑记者用最短平快的方式去采摘素材和创作内容。
第三,相似的发展环境造就了相似的发行渠道。编辑内容和经营发行是两项紧密相关的业务,内容决定受众,受众决定内容,办什么样的报刊产品,决定了卖给什么样的读者,读者的喜好反过来影响着报刊的内容生产,影响着报刊的经营和发行量,最终影响着报刊的生存。都市报也好,党刊杂志也好,行业类媒体也好,相同媒体往往在发行方式、发行渠道、发行管理机制等各方面都相同,面对的是同一块市场。比如地方都市报,都卖给同一个城市的读者,旅游类杂志,都卖给旅游爱好者,这种看似发展空间巨大的、有很多潜力可挖的媒体,有时做起来却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相似的发行渠道导致每个媒体的“蛋糕”都分得有限,而在相似而有限的空间内,为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各家采取的手段也都相似而有限。
此外,相似的发展模式造就了相似的内部管理,最终是同一类别的媒体造就了相似的发展思路。
同质化带来的影响
我们所谓的媒体竞争,往往不是不同媒体的竞争,而是相同类别的媒体竞争,比如党刊杂志和旅游杂志,基本不存在竞争,党刊为党务工作服务,旅游类杂志为娱乐生活服务,农业期刊与钓鱼杂志也不存在竞争,一个指导农业病虫害防治,一个受众对象是钓鱼爱好者。所以,同质化现象总是发生在相同类别的媒体之间,而同质化现象,加剧了同类媒体的竞争。
从媒体自身来看,竞争才能生存,这个竞争是有效竞争。而从整体媒体发展和社会受众来看,高度同质化带来的竞争,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一种无效竞争。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合并同类项”。同质化,意味着有一部分产品是多余的,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必然有一部分媒体会在竞争中死掉,剩下的部分,则刚好为社会有需,为受众所接受。如果同质化产品长期并存,那么只能导致每一种媒体产品都只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在这个逼仄的空间里,所有同质化产品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同质化也意味着创新不足和抄袭行为的泛滥。而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长期的同质化现象将导致媒体整体的质量下降。因此,解决同质化问题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规律的必然。
同质化问题的解决
分析未来媒体发展可以看到,新媒体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新业态,2014年,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各类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媒体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创新、改革、完善是媒体发展的必然,媒体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媒体工作者付出的巨大努力,都将使同质化问题得到不断改善,并慢慢消除同质化现象带来的影响。
第一,媒体分众化趋势。同质化现象出现的一个前提是媒体的大众化定位,由于我国报刊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只有20多年的繁荣期,因此,媒体受众还没来得及细分。而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都在提高和变化,实际上,现有的媒体状态已不能满足分众化的需求。今天的读者,需要更多能满足个性化要求的媒体产品。因此,媒体的受众定位在未来会越分越细,这一细分过程,即使是同类媒体也会面对“大众”群体逐渐变成多个“小众”、“分众”群体,同质化现象将越来越被弱化。
第二,媒体精品化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媒体的发展也将从“数量”发展演变为“质量”发展。今天,面对中国成千上万种传统报刊和网络新媒体,人们早已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超越了追求信息量的目标,开始追求向信息质量和文化品质。同质化现象是媒体发展环境和媒体企业自身发展,以及行业劣性竞争等因素共同造就的时代性产物,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惰性思维,不符合创新发展的要求,因此,必将在质量发展阶段被淘汰掉。
第三,做好媒体发展的加减法。中国媒体从20多年的繁荣发展走到今天的融合发展阶段,一直是在做“加法”,从数量的增加,到增加了新媒体,那么今天,我们还应该增加什么?其实,需要增加的东西很多很多,新时代、新思想、新政策、新理念,需要媒体负起责任,做好宣传服务工作,那么,在做好加法的同时也要看到,媒体也需要做一些减法,把不需要的、不良的、负面的、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媒体发展的东西减掉,甩掉包袱才能轻装前行。同质化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该做的减法没有做,应该通过媒体竞争和行业规范,迫使媒体从同质化发展走向精英化、专业化、创新化发展,同质化自然也就是没有存在的必要和空间了。
第四,提升版权保护意识。同质化现象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版权意识不够,之所以内容上同质化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文章抄来抄去,大家都用同样的素材,进行一下整理,甚至直接拿来使用,为了赶时间,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投入真正的文化内容生产建设,造成了大量的重复生产,达不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双效出版原则。随着媒体的进一步发展,版权保护问题将越来越提上日程,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媒体行业行为,保护作者权益。因此,增强版权保护意识,是解决同质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同质化现象是随媒体发展而产生的一个问题,因此解决同质化问题也要靠媒体的自身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速战速决。但是,既然同质化现象不符合媒体的未来发展规律,通过媒体的自身发展和行业约束,相信这一问题终将能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单位:党建文汇杂志社)


 

2016-06-18 23:54:19 - www.ems86.com
《最强大脑》节目制作成功之道 5/6
袁枚的“沙弥思老虎”与薄伽丘的“绿鹅”故事之比较 10/26
浅析《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11/12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公共组织管理的启示  11/12
物流企业的OTO模式初探 11/3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