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制度设计,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广大老百姓文化权益的最低保障,因此探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具有现实意义。

 


     王萍

 

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可见,目前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已迫在眉睫,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思路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广大老百姓文化权益的最低保障。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可以用基本、均等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来概括。根据基层基础设施不足、资源配置不均的实际情况,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设施。二是加大社区文化资源的配置力度。对于一个西部县级城市来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民的流动性加大,大量农民到县城就业、生活,使社区成为了人口密集的超大承载体,因此,社区公共服务的保障与服务能力正面临着巨大压力,文化服务更是欠缺。目前,费了大量心血建设的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文化设施的空白,但这些设施的利用率和普及率很低,因为农村空心村现象严重。经过以上分析,本人认为面对县级城市社区人口密集而农村人口稀少的现实,下一步课考虑在保障农村基本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适当把文化资源配置向社区倾斜,将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延伸到各个生活社区。在协调好各方文化资源的前提下,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均等”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适应基层特色的公共文化的社区供给方式。

创新供给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在传统体制中,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而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里,政府依然负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首要责任,但政府主导并不等于政府包办,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比如在全国各地逐步兴起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中,政府就不是直接履行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而是将可以社会化的一部分服务转为购买和监管,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了新的契约合作关系,从而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因此基层创新供给方式就必须提倡供给主体多元化,其必要性在于,即使是公共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具有“选择性”的特点,政府也有可能提供公众不需要的公共产品而浪费公共资源,就像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一样,政府也有可能“失灵”。此外,政府受能力和预算制约,不可能包揽所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的精神,提倡供给主体多元化就要构建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政府与各类文化非营利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规范管理方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法治化。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加强文化立法、依法管理文化是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现代化,整个管理体系就必须法治化。因此,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的权利、责任,制定相关工作规则、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治保障,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较低、服务水平不高的一些问题。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来构建以健全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方的有效制衡,最终形成科学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新机制。

打造文化品牌,引领群众文化生活。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意味着强大的竞争力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有了植根于当地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使群众更容易接受、认可其文化元素或价值导向,也就意味着当地的文化在市场上会产生强大的竞争力,群众才能自愿地选择我们的主流文化,进而远离那些消极的、腐朽的活动与思想,以此达到传播正能量、教育引导人的作用。一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这是各县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对于文化创新来说就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注重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题材的创作,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式,不断丰富文化的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特别是高度重视网络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发展。二要依托城乡文化设施,努力开展品牌文化活动。可依托基层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文化建设始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打造的文化品牌,精心设计文化品牌活动,使文化活动更具魅力,更富特色。

调动全社会力量,激发群众文化自觉。中国的思想文化已经出现了多样性、选择性、多变性等一系列新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这是现在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需要解决的课题。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现在大多数老百姓得文化自觉还很不足,许多群众宁可聚在一起打牌、逛街也不会自觉参加文化活动,这说明群众的文化自觉没有养成,更准确的说谈不到文化自觉的层面。因此,通过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来让更多的老百姓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政府和群众共同的文化自觉,这样才能使文化成为百姓共建共享的源泉与力量,才能真正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要培养群众的文化自觉,可积极探索“问需于民”的反馈机制,以群众需求来确定文化惠民政策、文化活动方案及措施;可尽量突出生活化、参与性,更广泛地吸引基层业余文艺爱好者和社团登台献演,让文化“边缘人”变成文化“主导者”;还可鼓励普通居民自导自演,文化自我服务,让“自上而下的普惠”和“自下而上的分享”成为文化惠民工程中两股互相促进、齐头共赢的力量,让文化成为百姓共建共享不可或缺的内容。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委党校)

 

2016-01-16 13:21:31 - www.ems86.com
《最强大脑》节目制作成功之道 5/6
袁枚的“沙弥思老虎”与薄伽丘的“绿鹅”故事之比较 10/26
浅析《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11/12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公共组织管理的启示  11/12
物流企业的OTO模式初探 11/3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