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王慧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510665) 
  摘 要: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缺乏教材、教学理念有偏差、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必须进行改革。要采取编写专门的实训教材、以多种方式增加实训资源、以实训技能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有关实训的课程整合成有序链条、重视职业精神培养等措施,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1)05-0107-03
  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国内外相近专业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国内各校电视编导专业的培养目标,均为能在电视系统从事编导、摄像、制作等岗位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如何进行实训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际技能训练,成为本专业教学的核心问题。
  一、目前实训教学的不足
  1、实训教材缺乏
  目前,在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编写的电视编导专业教材系列中,都没有专门的实训教材。理论教材提供了系统、深入的专业相关研究成果,但缺乏实际技能训练步骤,没有实践操作性。任课教师必须自己另外编写实训教材,提供详细的实训步骤、实训方式、操作技巧等,受到教师个体不同的实践经验限制,不同教师编写的教材水平也参差不齐,缺乏权威性,从而影响到教学水平。
  2、实训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虽然已经从理论上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但在许多教学管理者观念中,往往将实训理解为简单的验证式实验操作,没有意识到实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建立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观念。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在课程体系上缺乏完善的科学设计,没有能够按照难易程度、实际能力的渐进顺序对课程进行排序和前后衔接;在教学学时分配上缺乏科学的论证,与实践脱节,有些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课时不够,如《电视节目编导》课程,实训学时一般最多安排每周四节,一学期最多七十六个学时,折合为约七个完整工作日,如果实训作业是一个长度为十分钟的电视短片,有策划、拍摄、撰写解说词、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对于熟练掌握电视技能的专业工作者来说,七个工作日尚且难以完成任务,更遑论初学者了。学生往往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只能大量加入课外时间,老师的指导就无法当面进行,而且打乱了其他课程的学习计划,打乱了学生的正常作息。
  其次,很多学校对新闻职业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 职业精神是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笔者掌握的资料,目前还没有学校开设这方面的专门课程。
  第三,有些学校的课程评价方式依然以闭卷理论考试为主,没有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考核学生的实训技能。
  3、学校实训资源不足
  随着专业的发展和对社会形势的认识,教育者渐渐意识到实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上往往存在困难。
  首先,学校资金有限,不能及时改善实训教学设施、满足实训需要。没有编辑机、摄像机、演播室等设备,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教学就无法进行,因此学校急需投入大笔资金购买新设备、改造旧设备。由于多数学校是新办此专业,学校的专项建设资金往往一时不够充足。另外,教学实训经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编导专业的实训作业不单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机上操作,要外出、甚至到外地对社会现实进行实景拍摄,这需要交通费、差旅费;电池、录像带等用品要不断更新,耗材费也颇为可观。
  其次,师资薄弱。参照美国等国家新闻教育的经验,电视和其他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应该分设。很多学校新建的电视编导专业师资数量不足,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更别说分设实训专职教师。这就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指导。 
  二、改革措施
  1、教材要注重理论深度和实践性并重,或编写专门的实训教材
  各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该强调理论教材的实践指导功能,使得学生在教材中既能了解电视创作的一般规律,又能够明晰、掌握操作过程。最好能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专门的实训教材,或者在学校任课教师编写的实训教材中选择优秀者,进一步推广、出版。
  2、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建立有序的课程体系
  第一,以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开设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一部电视作品的编导完成要经过选题策划、外联、拍摄、解说词写作、后期制作等阶段,因此一个合格的编导人员,要具备广博而专业的知识,包括文学艺术修养和社会各行各业的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由此出发,应该开设培养写作、文艺欣赏、计算机应用、社会交际等能力的相关基础课程和培养采、编专业技能的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宽基础、强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外很多著名院校就是秉承这种理念。像美国一样,英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培养目的也是学生的新闻采编技能,毕业生深受BBC欢迎的英国城市大学,新闻专业本科课程的50%以上是非新闻类课程,毕业生往往具有双学士学位,如新闻与当代历史、新闻与社会科学。
  第二,对课程进行分离和整合,使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形成有序的整体性体系。
  课程设置要形成整体性体系,应根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的培养顺序安排专业课程,使得四年的课程形成一个有序的实训链条,便于实践技能的逐步提高。在课程安排上,为了避免教学时段的冲突,实训任务较重的几门课程应该避免安排在同一学期。在大三下学期,可以安排一门没有理论授课的实训课程,强化综合实践技能,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实习、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实训教学目标和社会技术资格证书相结合,并开设相关课程。
  实训教学目标要和就业岗位衔接,而社会技术资格证书往往是岗位技能水平的直
接体现。笔者所在学校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学生毕业时要求拥有双证,即学士学位证书和某项技术等级证书,为达到目标,我们创设相关选修课程,为学生课余考证提供一定的辅导和指引。
  3、增加实习时间和接触社会媒体,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精神。 
  专业实习能使学生的技能在社会工作中得到检验和提高,这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各校的专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由校方联系到电视台或制作公司实习两个月。为了增加实习机会,学校可以在学生低年级寒暑假时与各级电视媒体合作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摄制一些节目,在社会媒体播出。这样时间较长的实践和实习活动增加到每年两次,四年下来可达九次之多,学生可以借此充分了解社会的需要,找到就业的差距,增强校内学习的针对性。
  电视从业者的职业精神,不但表现为适用于各职业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品德,也不只是传媒机构所需要的对新闻时效性的全力追逐,包括电视在内的传媒的最大价值、生命力是什么?“传媒的生命力就在于社会公信力”①,因此对电视从业者来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放在职业精神的第一位。在社会媒体的实践经验,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和体会到这种社会责任感,在实习总结中教师对这一点要给以特别的强调。
  4、加大实训技能在学生考核中的比重
  建立起以实践技能为核心培养目标的观念后,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各种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这种能力水平往往通过创作的作品体现出来。因此课程的考核应该采用实训作品评价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且实训作品的成绩应占据较大比重。
  5、以多种方式增加实训资源
  第一,拓展社会实训平台。 
  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教学依赖的设备和仪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有些学校资金不足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就要寻求社会实训平台。有的高校利用社会资源,在电视台、制作公司建立实训基地;有的高校与本地的电视媒体合作项目,可以在实训教师、设备等资源方面实行共享, 学校依托电视媒体的实际经验和实践平台,为教师提供更新技能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电视媒体依托学校在科研方面的优势,为节目策划、创作提供生力军,达到产、学、研的一体化。 
  第二,聘请媒体从业者担任教师和顾问,协作指导教学。
  就目前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设立实训专职教师很难实现,那么学校可以从电视台、制作公司短期聘请在职工作人员,针对某些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另外,聘请有影响力的电视从业者担任专业顾问,对专业发展和实训教学则会起到更长远的激励和扶助作用。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设立了顾问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央电视台台长、《光明日报》总编辑、《经济日报》总编辑等业界权威人士,每年“听取顾问委员们对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实现学界和业界的良性互动”。②
  从近两年本校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往往要求应聘者拿出自己创作的电视作品,最终也常常只录用那些电视作品水平较高、进入单位就可以熟练创作节目的学生。 “最好的教育, 是能用最小的教育成本最快培养人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③。因此,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实际技能培养十分重要,需要教育者在这方面做足功夫。

注释:
①③吴信训. 21世纪新闻教育最需要什么[J].国际新闻界. 2006(12):7
②肖红樱.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届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J]. 新闻战线.2006(6):64.
参考文献:
[1]蔡雯,周欣枫.新闻教育的“密苏里方法”—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办学模
式探析[J].现代传播,2006(2).
[2][3]钟新.英国: 新闻学与传播学严格分界[J]. 国际新闻界. 2002(5).
[4]肖红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届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J]. 新闻战线.2006(6).
[5]沈正赋.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态势新探[J].新闻战线,2006(3).

收稿日期:2011-03-30
作者简介:王慧敏(1969~),女,山东菏泽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影视评论、中国现当代文学。

 

2012-11-10 13:45:06 - http://www.ems86.com/
探析本科院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11/28
党风廉政建设与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的几点探索 10/26
CCTV《新闻周刊》节目内容与形式研究  11/10
运用认知语言图示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四级汉译英翻译能力  11/10
论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10/26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