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对策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品牌博览会
 
泰安市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对策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赵红  泰安市委党校  

多年来,泰安市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泰安市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如何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实现泰安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泰安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泰安市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坚持规划明方向、明确目标定责任、积极争取强保障、打造示范求突破、扩大宣传聚共识、严格督导抓落实”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到去年底,泰安市创建省级示范村43个,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项目150多个;创建市级示范村50个,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设项目192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46.8%,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内部参阅》对泰安市泰山区、肥城市、东平县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改革等工作给予专门报道。虽然泰安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但部分基层干部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重大意义和内涵认识不足,工作主动性创新性缺乏,把美丽乡村建设简单化。有的基层干部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让村民集中居住和建新房、筑新路、修广场、建祠堂,盯着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有的村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群众只是配角,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有的村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绩工程,思想上有顾虑,担心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但享受不到服务,还会损害到切身利益,导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一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是“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
(二)规划引领欠科学
美丽乡村规划关乎整个村庄未来的发展。泰安市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创建了一些示范村、特色村,但真正有魅力、吸引人的精品村还是不多。很大一个问题是规划引领欠科学。一是照搬城市模式。把乡村规划等同于城市规划。其实,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本质的区别,其规划重点不是发展空间的拓展,而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历史文化的传承、民生发展的优先、可持续产业的导入、空间布局的微调。二是缺乏对规划的尊重。重建设轻规划,认为规划是“纸上谈兵”,没有意识到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部分项目建设规划频繁变更,存在规划建设脱节的现象。三是有些村庄规划标准偏低。有的美丽乡村前期规划编制中普遍存在着自上而下的编制方式,当地群众参与不充分,规划缺乏人文特色、乡土气息,使村民很难产生满足感和归属感;规划人员缺乏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的尊重,没有充分调查,而参与审定的人员或是不够专业或是为了应付走过场,造成规划脱离实际、起点不高或不够全面。
(三)投入严重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是一项长期投入的大工程。现在泰安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是财政资金和上级项目占据大头,社会资金投入较少。而部分乡村集体经济薄弱,乡村自筹投入基本上是一句空话。投入不足,使得乡村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极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导致美丽乡村建设进展缓慢。
(四)缺少产业支撑
如果没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即使规划的再大,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建设的再靓丽,也会变成空心村。调查发现,泰安市美丽乡村建设普遍缺乏持续有力的产业支撑。产业基础弱,地域优势不强;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未形成,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农民增收压力较大。
(五)环境问题突出
近年来,通过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市乡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极大改观,但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文明素养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多年养成的一些乱排污水,乱扔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生活陋习还没有改变,造成环境脏、乱、差;建成区的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方面还缺乏长效管护。
(六)文明乡风不浓厚
一是文化传承欠缺。一些村富有特色的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民居文化由于人力、财力所限未能得以深入挖掘发展,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抢救、保护和利用,一些特色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各地的文化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农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缺乏创业精神,特别是部分青年农民缺乏艰苦创业、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的思想与精神。有的地方陈规陋习根深蒂固,赌博、红白喜事盲目攀比、搞封建迷信成风,淳朴民风丧失。
(七)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全面统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尚未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各部门涉农项目安排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导致资源、力量难以整合。而村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长效自治机制尚未建立,进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当前农村土地制度不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规模经营和农民合法财产权益的保障;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滞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缺失严重。
二、推进泰安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是国家所推、现实所需、群众所盼、大势所趋。泰安市应按照“村民富、村风好、村庄美”的总体要求,紧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美丽乡村规划关乎整个村庄未来的发展。必须把科学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必须立足实际、客观分析、分类实施。不能照搬城市的建设模式,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着重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对乡村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对农民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的尊重,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尊重,立足现有的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地形地貌,精心规划、建设和经营,使村庄与周边环境有机交融,有乡村特色,避免不中不洋、千村一面。二要加强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的无缝衔接,确保一村一个规划能落地、可实施,严控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三要充分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长效性。要按照一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前瞻、适度超前地搞好全市域都市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多员参与的规划理念,尤其是要尊重专家和群众的建议。
(二)夯实产业支撑
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产业,就可能“空壳化”。美丽乡村建设要落实在经济发展上,立足资源条件、环境优势和人文特色,把特色放大,让特色形成竞争优势。今后,泰安要继续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打造环泰城都市农业圈和沿汶河特色产业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将“一圈一带”打造成全省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产业融合的新高地。要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抓住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契机,按照“农业园区休闲化,休闲农业公园化”的思路,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要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创建泰山茶区域公用品牌,设计泰安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标识,推进农业优质发展。要大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三)深化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实践告诉我们,城乡不是对立物,乡村不是落后的代名词,城乡各有特点与价值,必须互动共荣、互补共赢、共生发展、交相辉映。要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得以持续推进城镇化为前提。只有当大部分的农民将生产生活方式完全转移到城镇去,剩下的农民才能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民富,进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泰安市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保险充分发挥县城、中心城镇的带动作用,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保护历史文化等有机统一起来。
构建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加快石横镇、磁窑镇等新生小城市、重点示范镇,西张庄镇、满庄镇2个全国特色小镇,大汶口水上石头古镇、徂汶新区汶水小镇等6个省级特色小镇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注重体现农村特点、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城乡融合步伐。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厕、改水、改暖“七改”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补短板、强基础上,全面提升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
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动民生事业发展。让农民更加均等地享有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保证农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加快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推动乡村各方面建设协调发展。
(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生产,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减量化农业技术,加快土地改良修复,确保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开展规模化沼气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合理布局乡镇和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引导城镇和各类园区周边村庄接入城镇污水管网。
(五)着力提升乡风文明
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 ”,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居、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让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组织实施“思想强农”工程,利用文明一条街、文化墙、宣传栏、道德讲堂、儒学讲堂等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节俭养德等方面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传承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石敢当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完善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室、民俗旅游特色村,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精神家园。
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立足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抓教育、抓典型、抓宣传、抓监督,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要本着“文明节俭、群众满意”的原则,推进婚事新办和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反对盲目攀比。要充分发挥乡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的作用,推动形成辛勤劳动之风、节俭节约之风、诚实守信之风、孝老爱亲之风。 
(六)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营造良好氛围。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基层政府与群众了解美丽乡村的“美丽”具体包括: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建设在乡村的体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抓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须。通过宣传,激发基础政府特别是广大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建”为“我要建”,使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要加强典型示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学先进、比先进、带头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公共财政要向“三农”倾斜,确保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相适应。要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乡村。要把中央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落实好,用所得收益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政策和市场化手段,在发挥农村商业银行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同时,引导邮储银行、城市银行等,加大农村信贷投入力度,简化流程、丰富品种,提高乡镇网点布局密度。结合农民资金需要额度小、周期短、季节性强等特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引导农民增强信用互助,破解农业乡村发展的资金瓶颈。
构建乡村治理新体制。要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参考文献
[1]浅谈美丽乡村建设[J]. 董璐,魏燕燕.西部皮革.2018(12)
[2]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 鲁毅.经贸实践.      2017(24)
[3]试析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问题及对策[J]. 杨方.居舍.2018(13)
时代人物智库   2018-08-14 10:43:04 作者:www.ems86.com 来源: 文字大小:[][][]
热门文章
特朗普贸易政策对华贸易影响 8/23
2012年度“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名单 1/15
第十四届(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获奖名单及组织奖名单(四)  3/22
第十四届(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获奖名单及组织奖名单(二)  3/22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商业经营模式研究——以众安在线为例 8/22
 

过刊检索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读览天下

龙源期刊网

悦读网

 

 

组织机构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