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思考 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思考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思考 
岳洪群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 201209) 
  摘 要: 本文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提出高校需加强对当代大学生 的感恩教育,从改进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角度分析其必要性,并从 感恩教育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笔者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新思考 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7)02-0104-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现实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切实提高教育实效性,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校教 育者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抽象的概念、空洞的道理 让学生觉得说教味过浓,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生活。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关爱生 命、关爱父母等私德领域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学生情感冷漠,自私自利 。德育必须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感恩教育就是一条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德育之路 。
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 和行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就会导致人 际关系的冷淡。常怀感恩之心,会让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和谐,会让人更懂得珍惜生活,珍 爱生命,更容易感到快乐。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 ,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报恩、施恩的教育。感恩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 者懂得识恩,学会回报,把报恩看成自己的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
  二、 高校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改进社会风尚的需要。
  《诗经》里有“投桃报李”之说,在民间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谚语以及“衔环结草 ”的故事,都是中华民族对感恩的种种表达与阐释。但在今天,这一优良传统受到了严峻的 挑 战。在现实中有恩不报,不讲诚信,对他人冷漠等现象并不鲜见。在大学里,大学生花钱大 手大脚,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不少同学坦言不喜欢“感恩”,在 这些同学看来父母生我养我,老师教我,这些都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天经地义的事 ,作为子女和学生享受这些权利心安理得。不少学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 ,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许多大学生只有在没钱的时候才会想到父母。这 种状况确实令人担忧,一个连父母之恩都不放在心上的人,怎么可能去真心地关心他人,奉 献社会。感恩教育的缺失和滞后,值得全社会深思,客观现实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 育。
  2、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正在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和谐社 会的基本内涵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是一种以 人为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以公正、自由、平等、 民主等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是最有利于人的良性生存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从这个意义上 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和谐相处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 就需要倡导感恩教育。人只有有了感恩之心,才会做出感恩的行为,并因此形成一种良好的 社会善良的生态。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融洽,世界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和 进步的宝贵人才,通过感恩教育使他们具有知恩图报的良好思想品格,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感恩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实践性。感恩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凸现了 人 的价值,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与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感恩教育对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培养人格完善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价值。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 心社会,形成和谐的人格。感恩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大学生德育的一部分,并不是孤立的 教育,而是德育的一个切入点。如果和一些课程结合起来,联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 价值等内容来教育引导,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了解自身所担负的责任,这种 教育的效果会远远好于空洞的说教。感恩教育让大学生不仅学会对父母、老师感恩,而且能 够 学会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感恩,最终能够养成和谐的人格,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感恩教育可让德育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
  三、 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思考

  1、感恩教育的内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弘扬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感恩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词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今天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既要继承优 秀的传统感恩文化,又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伦理内涵。感恩的内容包罗万象,要感 恩的对象很多,不仅对恩人要有感恩之心,报恩之行,还要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对社 会,对国家,对大自然,对生命,都懂得感恩。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体会感恩是一种做人 的责任,是一种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对于大学阶段的感恩教育,重点要让大学生体会自身的 生命价值和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恩生命的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体悟,使他 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既关心自己的生命,也关心他人的生命;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从 而实现人格的提升。要让学生体会国家、社会之恩,要懂得回报社会之恩,是社会给大家提 供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和自由发展的广阔舞台;回报国家之恩,是国家给大家提供了这样 一个安定祥和的秩序,是国家培养了大学生。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深刻体会当代 大学生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为报效祖国、贡献社会做好准备。   2、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摈弃“假大空”,避免走形式走过场。 
  感恩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高校开展感恩教育不要仅停留在课堂上,应结合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来进行,以生活为导向,从生活方面的问题入手, 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感恩教育。要教育 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着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引导他们加强实践。感恩教 育不仅是开一次主题班会或送一份祝福,也不仅是开展一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在感恩节、 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要感恩,在不是感恩节的日子里也一样要感恩。感恩教育是一项 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教育,而不是感觉感恩教育是在走形式走过场。 因此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使学生的感恩教育日常化,避免形式化。要让学生从内 心深处去感悟人为什么要懂得感恩,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让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 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应努力构建一种感恩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学校里养 成学会感恩的习惯,并且把好的品行带到家庭里,带到社会中。
  3、感恩教育需分阶段、分重点地开展。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大学生受年龄、 知识、心理素质、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对感恩教育有各自的理解,接受度也因人而异,因 此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更要讲究方法,不能用教育小孩子的方法来教育大学生。有些教育方 式 放在小学生身上有用,但放在大学生身上就不合适了。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特 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要有步骤,有重点,层层递进。在一年级感恩教育的重点可以围绕孝 敬父母、尊敬师长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体谅父母,感激恩人。在此过程中要引导 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 的殷切希望,明白自己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努力成才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二、三年级可 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让学生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体会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离不开集体, 离不开社会,学会珍惜友谊,学会宽容,学会和谐地与人相处。四年级可以开展爱心奉献社 会的活动,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要在实习、见 习环节中将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作为教育的重点,让学生体会回报社会就需要有良好的敬 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通过实习,让学生逐步完成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收稿日期:2006-10-17
作者简介:岳洪群(1980—),女,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现为复旦大学在职研 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2012-11-16 21:49:58 - http://www.ems86.com/
针对常用几种检测扶梯超速、逆转保护功能方法缺点和误判现象的剖析 11/5
抚顺地区蝶类资源名录初报 10/26
职务侵占罪中主体认定的思考 10/31
地铁车辆运营中MCM电压传感器的作用及典型故障分析 10/27
对村委会主任收受贿赂问题应如何定性 10/31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