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师教学中隐性知识的研究 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关于高师教学中隐性知识的研究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关于高师教学中隐性知识的研究 
吕丹丹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430074) 
  摘  要: 在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重视隐性知识在高师教学中的作用,提升高 等师范院校基于隐性知识的教学处理能力是培养合格师范生的关键。文章系统分析了高师教 学中隐性知识的内涵、特征和作用,并结合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 高师教学中处理隐性知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隐性知识;高师教育;教学 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7)02-0106-03
  从知识论的角度,知识可以划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 wledge)。所谓显性知识是指可以明确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不可言说、传达的知识。  关于隐性知识的最早研究可追溯至英国科学家波兰尼所著的《个人知识》,在该书中他将隐 性知识概述为“我们习得的、加工的、能有效使用的、但又不能予以明确表述的知识”。 ① 许多诸如方法、技能、态度、情感、体会等方面的知识都属于隐性知识。波兰尼有一个经典 的比喻证明隐性知识的存在。他说,我们能够从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一个人的脸,但是在通 常的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这便是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 晓的比我们能够说出的多”。(We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②

  一、高师教学中的隐性知识

  高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根据对象的不同,这些隐性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两大 类:1、关于教师教学理念和经验技巧的隐性知识。2、关于学生专业学习和师范技能培养的 隐性知识。如下表所示:
     高师教学中隐性知识的主要表现
  〖BG(!〗〖BHDFG8mm,FK20mm,K20mm,K40mmF〗
  比较而言,教师的隐性知识对教学的影响更大。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主要 来源于高等师范 教育,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工作而言,隐性知识与专业知识同等重要。隐性知识常常以 “学科常识”、“教育常识”和“教学常识”的方式表达出来,它隐藏在教师的内心深处, 并往往以无意识的形式影响教师的教学思维和处理教学事件的方式。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 首先应该注意到隐性知识的存在,认识到其对教学实践的作用,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考 虑到相应的隐性知识,使之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
  二、目前高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隐性知识的存在认识不足
  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大量隐性知识,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注意到或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有的教师并不知道自己拥有这些知识,有的教师虽然知道自己拥有这些知识,但是不知道 如何处理这些知识。至于隐性知识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则更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研 究。所以,各种各样的隐性知识就会在教学中自发地产生影响,那些对教学活动有益的隐性 知识或许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那些对教学活动不利的隐性知识又可能干扰和阻碍教学活 动的进行。
  2、低效率地获取知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
  高师院校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决定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多地学习人类已积累的知识 ,特别是掌握专业化的显性知识。同时,学生们又必须为将来新知识的获取和知识创新准备 强有力的隐性认知能力和高效能的隐性知识体系。传统的知识注入式教学方式能在一定时间 上有效解决学生显性知识的短缺问题,但是在他们隐性认知功能的开发和隐性知识养成上却 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低效问题。所以,那些即将登上教师讲台的毕业生们在缺乏相当的隐性认 知能力和隐性知识积累的条件下,其获取新知识和知识创新的能力必然是低下的。
  3、师生之间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困难
  目前我国的高师本科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学生接受的更多的是课本上已经编码的 显性知识。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大班上课非常普遍,学生 进行讨论的机会不断减少,课间的师生交流已经无法进行。再加上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张,教 师的工作也日益繁忙,学生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的隐性知识显性 化越来越困难,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的有益的隐性知识也越来越少。

  三、隐性知识在高师教学中的作用

  1、增强高师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创新形成的,这种创新既包括管理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也包 括知识的创新,并不断把创造的新知识转化为人才的、科技成果的、为社会服务水平的技能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的“优势资源”,师范院校的特色在于“师范”二字,而师范院校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开发出来的隐性知识资源无疑将是这所大学的“优势资源”。
  2、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要求高师院校的学生们学习已经格式化和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而 且要求他们探索和学习处于隐性状态的专业知识,让隐性知识流动起来。因此,在教育领域 ,认识和显现隐性知识有助于学生教育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能使学生 获得大量新的信息和启发,他们的知识经历隐性—显性—隐性等螺旋式的转化过程,创造出 新的知识和经验,使知识在质和量上都得到提升。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根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对高师院校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的创 新能力不是以其拥有的文本化知识来衡量的,它更多源于个体的心智模式,即个体研究解决 问题的方式、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创新的 过程,所以师范生个体的隐性知识的积累程度决定了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和消化教师为 其提供或指定的显性知识,也决定了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很多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们实际教学能力不足,他们从书本上学习了系统的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却很难将在课本上学到的有关理论应用到自己的 教学实践中,那些关于教学技能的隐性知识往往根植于日常实践中,它是以解决实践性问题 为主的综合性、多学科的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发挥的作用也是与真实实践环境的“再现”分 不开的,所以重视对隐性知识的研究将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在高师教学中处理隐性知识的几点建议
  隐性知识不易传递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讲课方式来解决。值得注意和提倡的 有三种传递方式:横向交流的对话、模拟练习以及师徒式的导师制。在教学中对隐性知识的 处理就是指通过教学技艺展示,教学经验传授和技术培训的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研究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实施。
  1、对话教学——学习环境的营造
  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即将班级教学的时间尽量用来进行与课程相关联的活动。有良好气氛的 班级,应该是师生之间相悦以解、互动频繁而和谐的班级,教师不只会设法增加学生专注于 课业的时间,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以活泼生动的方式讲解教学的内容,并且协助学生理解所 学,进而将所学化为能活用的知识。在他们的班级教学现场之中,比较常见到师生或同辈之 间进行着有意义的对话。他们花较多时间进行互动式的对话,以便引发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 思考,而较少径自进行冗长的讲述。
  2、模拟练习——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
  许多学生无法自行发展出一套关于隐性知识的有效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策略,但是他们可以从 教师的示范教学中习得。若要让教师的示范教学策略发挥最大的效果,教师最好以“认知示 范”的方式来进行。具体做法是:当教师在示范学习策略时,一边示范一边把自己的做法大 声地说出来,这样的做法又称之为“放声思考法”。“认知示范”的做法,让教师把一些原 本隐藏在心中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从而把各种不同情景之下运用的学习策略予以明确的示 范,以帮助学生理解蕴涵于教师心中的隐性知识。
  3、支架式教学——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支架式教学的原型为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其间的交互作用超越了两个互动着的人,创造了新 的意义,两个人之间形成了共享的意义。然后,这些重新领会的意义及人际互动的过程逐渐 在两人的内心重新建构。在支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贡献应该是一样的,二者之 间的对话应该是流畅的。而且,在人际互动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习情意的品质以及学习情境 当中所附随的价值意识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提供支架的结果是学生在教师为其安排的情 境中将所建构的知识、策略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表现提升到较高的层次。
  4、生生协作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
  由于协作学习会让学生在协作中将自己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白地显示出来,以便和 同伴进行讨论和反省思考的活动,所以协作学习对于学生的认知与元认知能力的提高有所助 益。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比单独一个人进行学习,在学习上的成就有明显的进步。 同时,加强生生的交流与合作,便于学生从别的同学身上汲取营养,便于他们之间不同观点 的交流,进而有利于隐性知识流动与共享。
  在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在设置其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时要充分 注意隐性知识的处理。这样,其培养的形式和方法才能更符合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此外, 各高师院校也应该注重本校优秀教学资源的开发,聘请知名专家开办讲座,以扩大隐性知识 的来源,促进隐性知识共享。实际上,也只有将隐性知识贯穿到日常教学和学校管理中,才 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专业教师。我们认为,对教学中隐性知识的深入研讨应 该成为高师院校的重要课题,它将为高师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注 释:
① [英]迈克尔·波兰尼著.许泽民译.个人知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54.
② Polanyi·M. (1996).The Tacit Dimension.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p4.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王立娜.教师的创造性内隐观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6,(1): 20-22.
[3] 吴晓义.国外缄默知识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9):16-20.
[4] 董仁忠.关于职业院校默会知识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6,(4):69-73.
[5] 黄荣怀,郑兰琴.一种关于“个人发展”的隐性知识[J].开放教育研究.2005,(2):26 -30.
[6] 孙占林.从默会知识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J].教育发展研究.2004,(7-8):35-37 .

收稿日期:2007-01-17
作者简介:吕丹丹(1984—),女,河南漯河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级硕士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2012-11-16 21:17:01 - http://www.ems86.com/
针对常用几种检测扶梯超速、逆转保护功能方法缺点和误判现象的剖析 11/5
抚顺地区蝶类资源名录初报 10/26
职务侵占罪中主体认定的思考 10/31
地铁车辆运营中MCM电压传感器的作用及典型故障分析 10/27
对村委会主任收受贿赂问题应如何定性 10/31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