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人力资源开发的解读 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社会学视角下人力资源开发的解读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社会学视角下人力资源开发的解读 
樊少波 高英俊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传统视角下人力 资源开发的阐述进行了梳理,通过对传统视角下人力资源开发的反思,明确提出了社会学视 角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应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坐标,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场域研究等思想。
 关键词:人力资源;  开发;  社会学视角 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7)02-0008-0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已进一步呈 现出来。进入竞争激烈的21世纪,国家与组织间竞争的关键是人力资源及其开发水平的竞争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已成为当前政府、企业与文化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对此 ,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都做出了相应的阐释,而社会学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关注,已经不仅是其 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更是人力资源开发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呼唤。

  一、 传统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开发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始于20世纪50—60年代,涉及的学科很多,较为突出的是经济学 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管理学开展的应用研究,因此,本文中传统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 指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阐述。
  1、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从经济学来说,资本是指生产及进一步生产使用的,可以获得货币收益的财富;从马克 思的理论来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人力资源开发通过投资,使人力资源增值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以说人力资源具有资本特性,通过对其投资转变为一种特殊的 资本——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了人 力资本的理论体系,强调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的 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作为收入的源泉,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已退居第二位, 而人力资本则上升到第一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高的人力资本投资会增加,收益低的 物质资本投资会减少,结果会促使国民收入提高,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由此可见,经济 学中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把人作为特殊的资本,是在宏观上对人力资本形成及其投资收益 方面进行开发。
  2、管理学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指出“管理的重心和管理的使 命在于涵盖所有影响机构绩效的因素——不论是内部或外部,是这个机构可以控制的,还是 完全超出它的控制范围的”。上述论述充分说明了管理范式的基础核心是“绩效"。管理学 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实际上是以“绩效”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中人力资源的开发过 程是一个不断通过提高雇员的能力来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这种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在于对 作为生产要素——人的管理,即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形 成高绩效的工作系统。
  传统视角下,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阐述,不仅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也在操作层 面上,为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应用性的知识,为人力资源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
  二、 对传统视角下人力资源开发的反思

  如上所述,传统视角下关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如经 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宏观人力资本形成及其投资的收益问题,属于宏观 层面上的社会范畴;而管理学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选、育、用、留方面的 具体技术和方法,属于微观层面上的个人范畴。21世纪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全球化和区域化并 存的趋势,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要求,人力资源开发应注意中观层面,要把宏观层面和 微观层面的开发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实现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最大效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单一学科可以解决的问题,而 必将是充满多学科的交叉相融,需要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人口学、心理学、数 学、生理学等学科对此进行综合性研究。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合作,面对这一趋 势作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也必然会参与到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中来,并为人力资源 开发,提供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

  三、 社会学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理性解读
  
  1、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的坐标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学的基本 问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必须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生活 、工作、与他人交往,从而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并以此为条件,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创造 新的社会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组成单元,把人作为一种可开发的人力资源,就 必须把握人力资源开发与其相关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剖析出制约人力 资源开发的主客观因素。当人力资源所处的开发环境有利于开发对象时,才会有助于实现人 力资源开发的最大效益。同时,人力资源开发的绩效提高也将进一步形塑相关的开发场域, 实现人力资源与其开发的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这种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学视角,从根本上 突破了传统视角下人力资源开发的思维范式,有利于弥补存在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之间的 人力资源开发的不足,对于形成中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有利 于人力资源开发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有机结合。
  2、社会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
  以人与社会关系为坐标的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必然要重视社会环境对人力资源开 发的重要影响。人与社会的关系实则是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讲,把 人作为一种能够被开发的特殊资源,那么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则可以称之为开发这一特殊资 源的相关场域。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是这样论述场域的: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 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在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这样的场域中也存在着由多种因素 、多层次、多环节构成的动态系统网络,这样的动态系统之中充满了人这一特殊的资源与之 相关的制度、政策、文化等诸多环境要素之间的互动联系。
  同时,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有着不同的开发场域。根据场域的特点,每个场域具有区别与其 他场域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使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具有了综合性、具体性的特 点即:关注不同的场域,剖析出不同开发场域中制约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因素,发现与之相 关的系列社会问题,做出相应的策应。因此,社会学视角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的关注 ,是关注与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社会问题的具体体现,更为深刻的反映出了社会学的学科特色 。
   3、社会学理论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嵌入
  当代人力资源开发为解决传统视角中存在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间的矛盾,必然要求社会学 相关理论的支持。人力资源理论的产生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等的理论基础,但同时我们必须 看到,人力资源理论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背景理论都是在社会变迁中取得的,社会学对人力资 源的这种嵌入性源于社会学对社会变迁及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社会学中马克斯·韦伯的个 人与社会行动理论即社会行动理解论,实际上是对人与社会关系的阐释;霍曼斯的人际交换 论和布劳的交换结构论,正是从米德和库利的微观社会学发展到帕森斯高度概括的宏观社会 学的中间环节;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后现代社 会学中的诸多理论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也会起到指导作用例如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思 想等等。在社会理论中,我们可以不断找到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利支持,可见人力资源开发 是离不开社会学和社会学理论的,离开了社会学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基础的关注,人力资源开 发必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综上所述,社会学视角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应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坐标,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 场域,积极运用社会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实现人力资源与其开发场域的良性互动,从而推 动人力资源开发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 4.
[3]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樊金娥,赵晓明.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环境的理性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2.

基金项目:本文是吉林省高校科技与社科“十一五”科研规划 重点、课题立项[吉教科字(2006)18-104号]:《吉林省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 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赵晓明;主要参加者:樊金娥、李欧、樊少波、李樊、王 伟、王宏、高英俊、潘超、王世梅、周铮等。
收稿日期:2006-10-24
作者简介:樊少波(1959—),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体育 教研部书记,教授,研究生导师。高英俊(1981—),吉林龙井人,长春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 。
 

 

2012-11-16 20:46:02 - http://www.ems86.com/
针对常用几种检测扶梯超速、逆转保护功能方法缺点和误判现象的剖析 11/5
抚顺地区蝶类资源名录初报 10/26
职务侵占罪中主体认定的思考 10/31
地铁车辆运营中MCM电压传感器的作用及典型故障分析 10/27
对村委会主任收受贿赂问题应如何定性 10/31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