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阅读的理论支持及对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影响 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批判性阅读的理论支持及对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影响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批判性阅读的理论支持及对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影响 
任文林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摘 要: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意识非常重要,而批判性阅读是培养批判意 识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述了批判性阅读及其蕴涵,讨论了在阅读教学中批判意识培养的策略 ,这些策略分为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阶段,其重点在于分析、质疑和评价;强调指出 批判意识的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阅读;阅读策略;批判意识 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7)04-0077-04
   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 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①因此,在 大 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对文本进行客观的 阐释和复述,忽视对文本的自由创造(生产);注重对文本的欣赏性,忽视对文本的批判性 。 批判性思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对批判性思维的关注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 教育学和心理学强调的自主构建和价值导入需要批判性思维;二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人们对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进行评判。②批判性阅读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 重要途径。

  一、批判性阅读的理论支持及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影响

   20世纪阅读理论的发展是在一种深刻的哲学理论背景下展开的,其理论来源,可以追溯到文 本理论、结构主义、接受理论、解构主义、存在主义以及建构主义哲学等。解构主义大师雅 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指出:“重复性阅读寻求的是译解,梦想寻找到真理或源 泉 ,批评性阅读不再关注真理,不再寻找源泉,它只肯定阅读的游戏。”③德里达对文本的 细 读和独到的洞见对当代文学的文化批评以及批评理论本身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法国存在主 义文学创始人萨特(Paul Sartre)在他的著作《存在与虚无》中指出:“人是一种自为的 存 在,其行为是积极和主动的;物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它是惰性和被动的。如果没有自为的人 的发现,‘自在'之物只能是毫无意义的存在。”阅读主体是“自为的存在”,阅读文本只是 “自 在的存在”,没有阅读主体的发现,文本就没有生命力。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 e r)认为“理论是大胆的猜测,而猜测需要依靠由观察和实验所提供的经验的检验。但理论 不 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因而他的理论又被称为证伪主义。勇于质疑和大胆批判是科学精 神的内在要求。这些哲学理论共同为“批判性阅读”提供了理论支持,它们对批判性阅读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批判性阅读包括提取信息、分析结构以及评估作者的观点和论述过程三个部分。④ 可 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掌握各部分之间的转接启承的关系,最终形成对作者 观点的判断和评价。其次,批判性阅读使得学生学会辨析重要与非重要信息,可以让学生在 尽可能短的时间掌握文本的要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批判性阅读对写作也有明显的正迁移作用。批判性阅读强调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分析作者论证 的过程,判断论证过程是否有理有据,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怎样在 自己的写作过程当中谋篇布局,怎样使自己的论述让人信服。

  二、批判性阅读

  Harris and Hodges把批判性阅读定义为阅读过程中做出的判断“对所阅读的内容做出相关 的 和恰当的评估”。⑤Thistlethwaite也指出“在批判性阅读中,读者对阅读的内容做出评 估并 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这种意见有可能是接受、可能是否定作者的看法,也可能是做出非正 式决定之前认识到的附加信息的必要性。”⑥按照自然进程,阅读可分为四个层次:第 一层 ,检视性阅读,学习者通过阅读掌握文本的主体意思;第二层,快读与略读,学习者不仅能 够掌握文本的主体意思,而且还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意识地对信息材料做取舍,从 而实现有效率的阅读;第三层,概括与归纳性阅读,学习者在通过阅读掌握了文本主体意思 的基础之上,对信息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宏观的推理 ;第四层,批评性阅读,它要求学习者结合自己的知识,对文本提出自己的批判性的分析意 见。前两个层次是学习者对文本的认知、理解和欣赏阶段,而后两个层次是学习者对文本的 评价和创造阶段。也就是说,前者旨在进行客观的阐释和复述,力求达成读者(批评者)和 作者的沟通;后者以游戏的态度对待文本,客观性消失了。前者是简单的重复,后者则是自 由的创造(生产)。⑦阅读是读者对阅读材料的认读——理解——欣赏——评估——创造 的过程,对 这四个层次关系的分析至少应该涉及到两个方面。首先,批判性阅读是这个过程的高级阶段 。它比检视性阅读、快读与略读、概括与归纳性阅读的程度要深得多。批判性阅读中的“批 判”(critical)表明学习者不能盲目接受文本中所述的“显而易见”或“想当然”的观点,要 求 读者跳出文本,和作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读者在阅读文本时要保持独立思考,从立论所根据 的事实证据和收集证据所使用的方法是否适当开始,检查推理时概念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以 及结论是否恰当,进行仔细的审查,准确地评价作品;既不因循守旧,也不轻信盲从。其次 ,阅读理解和阅读欣赏又是批判性阅读的基础,没有前者提供的对文本的认知、理解和欣赏 过程,批判性阅读就没有了正确的前提。批判性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如果对 文本的认读、理解和欣赏不够准确,也就很难做出理智的、冷静的、准确的、科学的评论和 创造。
  批判性阅读的主要步骤有:预习文本;获取关于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确定阅读的目的;决 定文本的组织结构;提出问题;审视理解;同义转译并归纳作者的观点;考察作者的背景及 其与阅读材料中的观点的关系;确定作者的目的与态度;把读到的观点与其他观点联系起来 ;撰写关于所读内容的文章;评估作者关于该话题的背景知识;与别的读者合作讨论阅读材 料中的观点。

  三、批判性意识培养的策略

  策略分为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阶段,其重点在于分析、质疑和评价。批判性阅读教学方式 ,具体课文的讲解基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课前阶段,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思考一些问题
  在阅读文章之前,先让学生浏览标题(包括副标题),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对 文章的主要内容做个预测。例如,我们在学习“Turning failure into success”一文时, 先 要学生对标题中所指出的成功和失败,他们所能想到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哪些?失败是 否可以转化为成功?你是否同意标题这种说法?也就是说,对标题的分析,我们可能得出 这样几种可能:首先,如果你同意失败可以化为成功,那么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我们不应该惧 怕失败,成功有时候具有毁灭性和破坏性,看似失败的东西也许从长远来看大有裨益;如果 你不同意标题的说法,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是任何失败都是坏事情。我们每个人不是成功 就是失败。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两个结论他们支持哪一个,为什么?老师不需要给出答案 ,只是提醒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注意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文章的观点如果和学生的观点 不符,他们是否愿意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接受作者的观点?
  2、课内阶段
  第一 ,标注疑难词语,通过上下文推断其词义。
  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不熟悉的词语,没有必要马上去查阅字典,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 、上下句子的关系,对这个不熟悉的词语的意义进行猜测,这个意义并不一定是这个词的准 确词义,但至少我们可以推测出它的大概意思。学生应该知道,在阅读过程中,对词语有 个大致的理解即可。例如,“Turning failure into success”一文中,第三段有这样一个 句 子:People are generally prone to what language expert S.I.Hayakawa call “the t w o-valued orientation” We talk about seeing both sides of a question as if every  question had only two sides……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上下句子的内容判断“the two-val ue d orientation”的意义,通过下文中的“both sides of a question”和“every question  ha d only two sides.”等关键提示短语,我们大致知道“the two-valued orientation” 应 该为“both sides(two sides)of something”。另一个典型的例句在文章的第五段“Cert ai n kinds of success can indeed be destructive.其中的”destructive”的意义可根据后面 文章的内容推测出来。后文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童年时代有个女孩,高超的滑冰技术表明她 是“奥运天才”,她的照片经常出现在报纸上,17岁时达到了顶峰。可自那以后就一直在走 下 坡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例子来推测destructive的大致意思在这里应该是“成功具有的毁 灭性”。
  第二 ,分析课文结构组织特点。
  分析是批判性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论据及语言的文体进行分析。剖析 篇章内容和语言特色。学生在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提供信息、劝说教育、娱乐逗趣等等
  b、作者试图确定的论点,找出全文的主题陈述。
  c、作者陈述其论点的证据
  d、这些证据使用的是事实还是理论和信念。
  e、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看法
  f、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g、为什么接受或否认作者的观点
  首先要求学生找出全文的主题陈述。其次,每读一个段落,要求学生找到重要的信息,即主 题句,然后给每个段落标出一个小标题,归纳出核心论点。例如,在“Turning failure in t o success”这篇文章中第一段用一个例子开头,在大学里曾经被选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士 ” ,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非但没有提升,反而被解雇了。这也是全文反驳的一个靶子。第 二段提出了作者的一个论点:我们的社会如此推崇成功,以至于我们认为任何失败都是坏事 情。接着提出了反面的论点:我们往往意识不到,看似失败的东西也许从长远来看大有裨益 。作者支持的是反面的观点。第三段作者提到了语言学家的“双值定向”的影响,我们都说 要 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好像每个事情都有两个方面。作者同样提出了一个相反的观点:事实 上,成功和失败都可能有极为不同的程度。接着作者表示支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其实失 败和成功这两个词不能用来合理地描述一个繁杂、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人,它们只能描述 某个特定时间某一特定地点的情况。第五、六段说明成功的毁灭性和破坏性。第十段阐述了 防止失败的种种策略问题。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胸怀大志,竭尽全力的失败是可以转化为成功 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为全文列出一个提纲,掌握全文的中心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 重要细节。在为每个段落归纳中心思想的同时,老师可以问同学每个段落是直接还是间接 地与全文的主题陈述有关系,也就是说它们对支持全文主题起了什么作用。经过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文章是怎么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的, 各段落之间彼此关联成一个整体,作者怎样论证主题陈述,论证的过程有没有纰漏,结论是 否可以接受。
  第三 ,评论作者的观点。
  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认为,“最有个人特性的评论 是最引人注目的评论。”评判作品的价值不能仅仅根据作品本身,还要拓展阅读思维空间去 透视作品与作者、与社会、与读者的关系。⑧学生在评论作者的观点时应该注意下面几 点:
  a、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比较,文章是挑战还是支持了你的观点?
  b、比较其它相关的文献,思考对文章提出的问题,是否还有另一种方法或者观点?
  c、把文章置于这一研究主题过去和目前的研究背景中理解。考察研究是在研究背景中,反 驳一些什么观点,还是发展一个新观点,还是开创一个新技术或一个新领域?文章的主要发 现是什么?
  到底什么是成功?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吗?在分析全文的组织结构和所陈述的观点以后,作 者 的回答是肯定的,胸怀大志,竭尽全力的失败是可以转化为成功的,我们不应该过于害怕失 败,一个人的成功是由多次失败组成的。有些同学对作者所提出的观点不以为然,有些同学 觉得有道理。他们联想到以前读过的文章,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3、课后阶段,短文写作
  老师要求同学就成功和失败的话题写一篇短文,梳理学生的思路,论证他们的观点。 然后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写作,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结果可以更加清晰地体现 。我们可以采用概述、评价、合成、纠错和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写出自己的阅读 评论。这些写作手段可以使学生巩固批判性理解,深化与篇章的交融。只要是自己的独特体 验,只要是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是可贵的。阅读的目标就是要读者在见仁见智中,充分发掘 阅读成果的最大蕴藏量。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意识,张扬阅读个性,实质是培养学生的主人态度和创造 精神。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应该从“批判”的角度对篇章进行审视、质疑和分析,最 后 做出自己的评论。这种阅读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批 判意识的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

注 释:
①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4:315-332.
②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3):215-218.
③Jacques Derrida, Writing and Difference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 go Press, 1978 (153).
④刘伟,郭海云.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J].外语界,2006,(3):14-18 .
⑤Harris. T. L., and R. E. Hodges. 1981. A dictionary of reading and related ter ms. [M]. Newark, NJ: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⑥Thistlethwaite, L. L. 1990. Critical reading for at-risk students. [J] .Jour nal of Reading, 3, 33, pp. 586-592. 
⑦杨大春.解构批评的困境[J].中国学术论坛 天津社会科学
⑧曾祥芹.鼓励阅读批评 张扬阅读个性[J].语文探究学习.


收稿日期:2007-06-11
作者简介:任文林(1979-),湖北江夏人,新乡医学院外语系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 研究工作。
 

 

2012-11-16 19:10:28 - http://www.ems86.com/
针对常用几种检测扶梯超速、逆转保护功能方法缺点和误判现象的剖析 11/5
抚顺地区蝶类资源名录初报 10/26
职务侵占罪中主体认定的思考 10/31
地铁车辆运营中MCM电压传感器的作用及典型故障分析 10/27
对村委会主任收受贿赂问题应如何定性 10/31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