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中的模因现象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英语翻译中的模因现象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英语翻译中的模因现象
张  姝(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摘要:如何将翻译技能和译员目标语言的累积和能力培养结合,一直是翻译教学的重点内容。从Heylighten的模因理论出发,分析了模因是如何通过模仿,强化和扩展的方式在翻译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出贡献的。从翻译模因角度来看,其翻译活动是传播和复制过程,英语得到异国文化承认、接受并流传就是翻译模因作用所致。
关键词:模因; 翻译策略;传播
1.模因论理论
模因论(memetics) 是基于达尔文进化理论来阐释文化发展现象和传播规律的。模因(meme)的概念是由动物学家 Richard Dawkins 在其著作The Selfish Gene 中提出来的。模因是由一个个体传给另一个个体的认知或行为模式,是文化的基本信息单位。(Dawkins,1976::206)。不论是何种语言,何种文化以及各种不同的社会行为,只要不断地被模仿、复制和传播,都可以称为模因。复制性就是模因的基本特性。海宁是模因理论重要的传承者之一,他提出了模因的生命周期。他认为(Heylighen, 1998)模因要成功地传入另一个宿主的大脑中需经过四个阶段:同化、保持、表达和传播。Dawkins还列出了强势模因的三个基本特征:(1)高保真性,即复制的模因越贴近原模因,该模因存活的时间就越长久;(2)多产性,即模因复制传播的速度越快、机会越多,模因就越强势;(3)持久性,即一种模因存活的时间越长久就越强势。只有符合这三个基本条件,在模因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被淘汰而进入下一个环节并且不断被重复传播的模因才是强势模因,否则即是弱势模因。
2.模因的传播过程与翻译
模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说翻译的过程就是源语言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目标语言传播的过程。首先,源语言作品是一个模因综合体的载体,负载着源语言作者的思想及其文化背景。其核心模因就是作者的思想理念,还有其他体现文化背景的各种模因。译者在了解源语言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源语言模因的宿主,就成了源语言模因的解码者和被感染者,同时也成了源语言模因的重要传播者。
语言学家亨里克•伯扎奈斯坎斯对模因的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模因存在于载体阶段称之为遗传阶段,未经阅读的源语言信息处于遗传阶段,译者在读懂并接受源语言信息阶段称之为模因的解码和感染阶段。译者受到感染并成为新的宿主后,就会对模因进行重新编码和传播。译者属于特殊的宿主,用新的语言对原模因进行编码,为其更换新的载体,也就构成了模因的新遗传阶段,理想的翻译应该是:模因的新载体能使新宿主通过转换的语言,成功解码这些模因,使源语言模因由此得到传播。宿主解码和受感染阶段是模因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源语言模因能否成功转换到译文语言模因的关键。假如译者所编码的新载体,即译文,未能被译文读者所接受,模因也就无法感染这些新的宿主,从而会因中断传播而消失。所以说,译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对源语言模因进行编码,才能在最大程度复制原有模因的同时令新的宿主所接受,这是翻译活动的关键所在。
    如同基因传播一样,模因在传播中也尽可能地完全复制自己,其突变的可能性极小。最理想的翻译,就是译文对读者不仅要产生如同原文对读者所产生的类似效果外,还要从语言、文化、风格上将原文复制出来,异化翻译追求的就是这种复制。但译者所翻译的这种模因综合体是语言,而不是音乐、图片、食物等人类可以完全共通的东西。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每一种语言和其文化背景都是独一无二的,两种语言不可能完全重叠,所以,异化翻译通常很难达到所追求的效果。虽然说源语言和目的语言是独特的,但是文化的共性又使得相对的复制成为可能。有时一种语言的某种表达方式会和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会对读者产生同样的效果。就是说源语言文化中的模因可以在目的语文化中找到相似的模因,并对其宿主产生相似的感染,对译文读者产生相似的效果。许多译者多采用归化法,强调要尽可能地将源语言文化换成目的语文化,使源语言文本反映的世界接近以目的语文化为依归的读者世界,在目的语中寻找和源语言文化信息相似的模因,以期产生原作模因对其读者产生的相似效果,从而相对忠实地传播原作模因体中的核心模因。
3.认知模因翻译策略的贡献
切斯特曼的翻译策略理论衍生于模因论,围绕翻译策略问题的各个层面来讨论,论证了将认知模因作为翻译策略研究的理论形态。例如,第一个模因是翻译策略研究的最基本层次:字(词)。“字对字”的翻译是早期策略研究的核心术语,有着悠久翻译传统的国家在翻译史的开始时期都经历过字对字的翻译阶段。第二个模因阐释翻译策略的经典化问题,它作为翻译策略的基本形态之一起着重要作用。第三个模因将翻译策略与翻译认知风格相联系,注重创造性策略,以实现翻译的修辞学意义。第四个模因意在指出翻译的自然策略与建构策略相折中之时,就能以最小的策略上的努力实现最大的翻译效果。这是翻译本体损失的辩证性认识,同时也是对解决翻译问题所用的潜在的、意识层次的方法进行逻各斯式的解读。第五个模因与翻译策略的转换模式有关,即对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细微语言变化进行语言学的解释。这对后来翻译策略研究影响很大,对当代翻译的语料库研究也有一定意义。第六个模因是指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的翻译策略。其特点“是以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语言理论为基础、奈达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符号学意义观为核心、兼收其他学科适用于翻译研究的成果综合而成的方法”(陈宏薇,引自张柏然,2002:542)。第七个模因与翻译目的有关,与交际模因之间的关系是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到了第八个模因,切斯特曼从图瑞描述译学的研究性质出发,对翻译策略中的认知模因进行了梳理。他认为翻译认知模因的关键问题在于:“译者头脑中的真实经验是什么,译者的自我意识如何,译者的决策过程是如何起作用的?”(Chesterman, 1997:40)
  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根据模因传播的特性来看待翻译,使我们队翻译界的归化和异化翻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44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
可以说归化翻译是模因传播初期的必要阶段,而异化翻译则是模因传播的要求与趋势。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人们对彼此文化越发熟悉和了解,异化翻译也将会为促进各国文化融合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Chesterman. A. Memes of Translation【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Benjamins, 1997.
【2】 Dawkins, Richard, The Selfish Gen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3】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04
【4】 魏晓红.模因论和大学英语口译教学【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5】 葛校琴.国际传播与翻译策略—以中医翻译为例【J】.上海翻译,2009.04
【6】 韩江洪.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介绍【J】.外语研究,2004.02
【7】 芒  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李德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8】 张柏然,许钧.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 尹丕安. 模因论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2006.03
【10】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3
【11】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4

 


 

2012-11-04 22:05:57 - http://www.ems86.com/
针对常用几种检测扶梯超速、逆转保护功能方法缺点和误判现象的剖析 11/5
抚顺地区蝶类资源名录初报 10/26
职务侵占罪中主体认定的思考 10/31
地铁车辆运营中MCM电压传感器的作用及典型故障分析 10/27
对村委会主任收受贿赂问题应如何定性 10/31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