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适当惩罚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浅谈教学中的适当惩罚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浅谈教学中的适当惩罚
王小为(肥西师范学校  安徽 合肥 231200)

摘要:惩罚教育是必要的教育手段,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教育是软弱的,是苍白无力的。惩罚教育不等于体罚学生。惩罚教育要注意及时、有度、得法和维护学生尊严。
关键词:惩罚教育 及时惩罚 有度惩罚 得法惩罚 护尊惩罚
    当人们把“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的经念歪了的时候,如今,许多教师可以说是谈“惩罚”色变,他们认为“惩罚”学生就是碰师德修养的钉子,就是踩教育行风的高压线。其实,现代的许多教育专家都赞同这样的说法——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教育是软弱的,是苍白无力的。无论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看,惩罚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可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情感上引起痛苦和羞愧的内疚感。适度的惩罚对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同样也很必要。
我们既不能将惩罚作为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也不能将惩罚视为洪水猛兽。教师在不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学会适当的、正确的、艺术性的运用惩罚,做到罚之及时,罚之有度,罚之有方,罚之有异,深入内心,触及灵魂,这样的惩罚是绝对有教育意义的。
惩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惩罚应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这个措施首先必须确实必要,其次要有一个“度”,应该行之有效。在这个强制过程中,惩罚是为了爱,要“让爱做主”。我们在惩罚学生时应该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
一,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人生活后很可以会遭到更多的失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由此可知,正常的教育确实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鼓励是一种教育,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现在学校教育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生家长都极力提倡爱的教育、赏识教育。总希望通过教师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来培养具有充满爱心、品格好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下一代。但是,仅有爱的教育行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学校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体和未来社会的导引形态,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罚在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学校不同于社会的一般构成,它与其他社会构成的区别就在于它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的学校不能仅仅复制现存社会,还应具有导引年轻一代创建更加进步和健康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功能。因此,学校不仅不可能远离惩罚,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有效地加以利用。
二,惩罚教育的本质
1、什么是惩罚?
惩罚,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认识和行为的一种评价行为。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
学校的惩罚是指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进行否定评价、为感化学生使其放弃不良思想行为、改过从善而采用的教育方法。如班主任的责怪、训斥、学校行政处分,这些惩罚能给个体带来苦恼的内心体验,从而影响、约束个体行为,它是启动、引导、约束、控制、消除某种行为的重要手段。
2、体罚与惩罚的区别。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我们要注意到体罚与惩罚的区别。
体罚:指那些用武力或语言措施来损伤学生肉体、摧残学生心灵、侮辱学生人格,使学生遭受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的做法。
由于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甚至教育者在内的许多人把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划上等号,而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作为教师,既要知晓基本的法律法规,又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既要做到教书育人,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缺点,做到宽严适度。实施惩罚不是简单的终止某种行为,而是造成被惩罚学生心理的不协调,引起态度的转变,最终达到“心育”的目的,进一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合理选择惩罚手段,适时恰当地惩罚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学生,其实不是不能惩罚,关键是怎样惩罚。下面,我想就我在工作中的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2.1惩罚一定要及时
学生的缺点如同小树身上的偏枝斜枝,园丁的职责之一是修剪它,唯其如此,方有望造就参天大树,而修剪偏枝斜枝的过程就是一个及时矫正的过程。对于一个该处罚的人不及时地处罚,就会导致在助长恶行的同时压制了大多数人的善望,就会使正义得不到伸张,正气得不到弘扬,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风气。俗话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就是要求我们要防微杜渐,悬崖勒马,坚决把坏思想、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而有的责任心不强的老师却不尽其然。知道班级里学生旷课打游戏机、上黄色网站,却不以为然,放任自流;班级里学生谈恋爱、穿出格的时装,也视而不见;知道学生中有敲诈、斗殴、抽烟、赌博时,也是“稳坐钓鱼台”,不忧不惊。这样长期以往下去,学生能不堕落吗?班风能不败坏吗?校风能不糟糕吗?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宰予在大白天上课时睡觉,一贯温和宽容的孔子果断地立即停止授课,拍案怒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而何诛!”孔子骂得真是够重的,这一通臭骂反倒让宰予醍醐灌顶。宰予次后改正了懒惰的错误,成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
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体验更深,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处理会因事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教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后,再来“揭伤疤”、“算总帐”,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我总是立即做出反应,毫不含糊。
     2.2惩罚一定要有度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对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抱着“治病救人”的宗旨。惩罚学生要根据他所犯错误的大小,来判定对他处以何种程度的惩罚。比如学生无意损坏了课桌,只需他修补好就可以了;学生没有做好每天的值日工作,罚他连续值日一星期就可以了;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纸屑,则应该罚他放学后去校园里捡拾垃圾就可以了;学生在课上顶撞老师,还口出秽言,则应该要求其家长来校了解情况,学校给他一个警告或记过处分,还必须由学生本人向老师赔礼道歉。惩罚的根本宗旨在于“治病救人”,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出于爱,一切都是为了爱护学生——不是那种残酷的爱,也不是那种职业心态被扭曲下的对学困生的苛责。所以,在惩罚中,教师对“度”的把握就显得相当重要!适当的惩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罚是为了矫治缺点,而不是为了打击,更不是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是区分必要的惩罚和体罚的依据之一。适当的惩罚在内容上表现为:罚以爱为中心,它不是讽刺、挖苦,让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它犹如春风,催人奋进,它要求以情动人;惩罚是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罚得无奈,老师也正为他着急,不安,难过。适当的惩罚不仅仅是指出学生不足,更是要给予学生以希望,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会刺伤学生的自信心。罚中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能改正,老师信任你。”
所以,惩罚学生一定要有度,所谓的度就是对学生的惩罚要做到:合法、合情、文明、科学、理性,这样就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3惩罚一定要得法
英国皮亚丹博物馆里收藏着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麦克劳德的作品。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他老是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有一天,他杀了一条狗。说来也巧,这条狗正是他们校长的宠物。显然,麦克劳德闯了祸。校长知道了,决定给他以惩罚。惩罚的内容是罚他画两幅画。这就是皮亚丹博物馆收藏的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解剖学家,这得益于他的校长在他犯了错误能对他的好奇心加以恰当的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毫不讳言,麦克劳德的校长给了麦克劳德以惩罚,然而这样的惩罚应该说是高明的,没有一点个人泄愤的色彩,却笼罩着一种诗意的美丽,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色彩。
陶行知当年做育才小学校长时,一天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放学到校长室等候。放学后陶从外回办公室,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果给王友。这时,王友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满意地笑了,他随即又掏出了第四块糖果说: “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像陶行知这种讲究教育艺术,体现人文关怀的惩罚,确实是惩罚教育的最高境界。陶行知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
2.4惩罚要护尊
惩罚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其中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体罚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而惩罚不至如此。应该说,大部分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也不能否认,有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过分追求教育的功效,甚至认为犯有过失的学生和自己过不去,缺乏足够的耐心,实施的惩罚带有明显报复的倾向。他们所关注的是惩罚本身,而不是惩罚所预期达到的效果。比如,有的讽刺、挖苦学生;有的罚学生抄写课文数十遍上百遍;有的将学生赶出教室罚站,有的直接动手打学生------这种种做法,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剥夺了他们改正错误的权利,摧跨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44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

总之,教师从过去的“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个极端走向了连必要的“惩罚或惩戒”都不要的另一个极端是完全不必要的。热爱学生的表现,不仅是关心学生,更应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就要对学生的不轨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或惩戒。同时,教师为教育学生而采取的惩罚或惩戒,需家长的理解,教育法规的保障。而惩罚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思想指导下,采取灵活有效地惩罚方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2-11-04 21:37:17 - http://www.ems86.com/
针对常用几种检测扶梯超速、逆转保护功能方法缺点和误判现象的剖析 11/5
抚顺地区蝶类资源名录初报 10/26
职务侵占罪中主体认定的思考 10/31
地铁车辆运营中MCM电压传感器的作用及典型故障分析 10/27
对村委会主任收受贿赂问题应如何定性 10/31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