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修复对策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修复对策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修复对策

罗小勇 李斐 张季 傅慧源 邱凉

摘要: 在对长江流域内水生生物资源、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 分析得出, 水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生物多样性下降、水环境恶化、湿地萎缩和生境退化、水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凸现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物种与生物资源保护、生境保护与修复、湿地保护与修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与监测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以保障长江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作用, 使长江流域得到可持续发展, 并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生态现状; 保护修复; 对策; 长江流域

中图法分类号: X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 4179( 2011) 02- 0045- 03

1水生态环境现状

1. 1水生生物资源

长江流域共记录鱼类400余种, 其中淡水鱼类约348种。在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 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有中华鲟、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川陕哲罗鲑、滇池金线鲃、秦岭细鳞鲑、花鳗鲡和松江鲈鱼等9种。其中, 中华鲟、白鲟、达氏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流域分布有特有鱼类166种, 其中, 上游117种, 长江中、下游40种, 同时出现于上游和中、下游的有9种[ 1- 3] 。

其他涉水生物中, 水生植物100多种, 两栖动物145种(包括长江流域特有约49种) , 其中白鳍豚、江豚、扬子鳄、大鲵、贵州疣螈、细痣疣螈、大凉疣螈和虎纹蛙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一、二级保护动物, 另有69 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名单。

1. 2湿地

根据调查统计, 长江流域湿地总面积约17. 4 万km2, 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0% , 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域之一。

长江流域有国际重要湿地11处, 分别为云南大山包、碧塔海、纳帕海、拉什海, 湖南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 湖北洪湖, 江西鄱阳湖, 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和崇明东滩湿地。在我国173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中, 长江流域有依然错湿地、泸沽湖湿地、草海湿地、丹江口库区湿地、石臼湖湿地、巢湖湿地、崇明岛湿地等29处。流域内已建立的国家级、省级以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40处。

1. 3风景名胜区

截至2007年底, 长江流域分布有国家级及省级风景名胜区359处, 总面积约8. 9万km2, 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占流域总数的20. 9%。

在长江流域359处国家级及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包含水景观的风景名胜区有233处, 主要包括河流景观、湖库景观、瀑布景观、泉水景观等4种类型, 其中以湖库景观为主的有东湖旅游风景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等27处, 以瀑布、泉水为主要景观的有庐山风景名胜区、高岭- 瑶里风景名胜区、大茅山风景名胜区、汉仙岩风景名胜区等7处。

自1987~ 2007年6月, 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5处, 长江流域涉及云南三江并流、四川青城山与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南武陵源、江西庐山等13处[ 4] 。

1. 4自然保护区

截止2007年底, 长江流域共建立省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区310个, 总面积26. 1万km2, 约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0%。在长江流域310 个省级及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区中, 涉水自然保护区包括水生生物资源、湿地资源、河流等3种类型。其中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而建立的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鳍豚、长江天鹅洲白鳍豚等, 为保护湿地资源而设立的有上海九段沙、湖南东洞庭湖、江西鄱阳湖等, 涉及河流的有三江源、白马雪山、玉龙雪山等[ 5] 。

2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生物多样性下降。长江流域是我国独特而重要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保留了我国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的种质资源。近年来,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 导致了水生生物赖以栖息的生境改变, 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繁衍与增殖,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存在诸如鱼类面临濒危物种增加、种群数量萎缩、种质资源退化等问题。

( 2) 水环境恶化。长江干流近岸水域污染趋势未能得到遏制, 部分支流污染严重; 流域内湖库富营养化在发展, 水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况, 洞庭湖水质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阶段, 鄱阳湖水体维持在中营养水平, 三峡水库部分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重, 多次出现水华现象, 水体的许多功能丧失。水质污染不仅影响鱼类生存环境, 导致鱼类死亡, 还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多种鱼类饵料生物造成危害, 破坏鱼类食物链, 间接影响江河鱼类资源, 导致鱼类天然资源量减少。

( 3) 湿地萎缩, 生境退化。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长江流域湿地退化严重。湿地作为鱼类、水禽等重要栖息地的环境条件正在逐步丧失。建国以来, 仅长江中下游地区有1 /3 以上的湖泊面积被围垦, 总面积达13 000余平方千米, 约相当于五大淡水湖面积总和的1. 3 倍, 因围垦而消亡的湖泊达1 000余个。

( 4) 水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凸现。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水库淹没、大坝阻隔、河流水文情势改变等因素, 使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生境发生改变, 对部分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水库淹没、泥沙冲淤及水文条件变化造成很多天然产卵场消失。大坝阻隔、建闸控制及水文情势变化, 造成河流、湖泊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 使许多鱼类洄游通道受阻, 生境多样性发生了改变, 造成水生生物生境的异质性降低, 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 引起生态系统退化。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河流减水、脱水, 水生态环境恶化, 如岷江上游部分河道由于引水式电站开发, 造成断流的现象有的持续时间长达半年, 严重破坏了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3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对策

3. 1物种保护与生物资源养护

( 1) 物种保护。建立救护快速反应体系, 对误捕、受伤、搁浅、罚没的水生野生动物及时进行救治、暂养和放生; 人工增殖放流是保护鱼类种质资源和物种的重要手段, 在金沙江及重要支流规划新建增殖放流站,可以配合已建增殖放流站, 在流域内定期开展中华鲟、松江鲈鱼等珍稀鱼类人工增殖放流。

( 2) 生物资源养护。加强渔业资源重点保护, 实行严格的捕捞管理; 针对白鳍豚、白鲟、水獭等亟待拯救的濒危物种, 制定重点保护计划, 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实施专项救护行动。对中华鲟、大鲵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 建设基因库、细胞库等, 保存种质资源。建立水生野生动物人工放流制度, 制订相关规划、技术规范和标准, 对放流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

3. 2生境保护与修复

( 1) 保障生态环境需水。对于已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要加强科学调度, 保证下游生态环境所需的用水;对于新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应科学合理论证, 保障下游生态环境用水要求。注重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及生态调度, 满足河段内自然保护区、景观、湿地、鱼类产卵场等敏感区域的需水要求。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 满足鄱阳湖、洞庭湖、程海等湖泊湿地最低生态水位的要求。

( 2) 保障江湖连通性。保持鄱阳湖、洞庭湖两大通江湖泊与长江的良好连通状况, 逐步恢复和修复洪湖、巢湖等其他湖泊水体与长江的联系。对湖泊内部废堤残坝实施工程性清除。通过调度等措施实现季节性连通。进一步加强武汉大东湖等地区生态水网建设, 恢复城市湖泊与长江的连通性。有洄游鱼类存在的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在开发过程中采取适合的过鱼设施, 保障河段水生生境的连通性,为鱼类下行和上溯产卵提供通道, 对已经修建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支流, 应重点保护其二级支流。

( 3) 保护与改善水体理化条件。加强主要河流及湖泊污染的综合治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引起的下泄水温度较低、气体过饱和以及流速减缓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等问题采取设置分层取水口、优化泄水建筑物运用及生态调度等相关措施。

( 4) 栖息地保护与建设。针对重要水生生物生存需要, 划定水功能保护区、水能资源禁止开发区、岸线利用保护区和采砂禁采区, 严格控制治理开发活动活动。开展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洄游阻隔的影响及恢复措施研究, 为长江水生生物迁徙通道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在堤防建设、岸线利用工程中积极采取生态措施。实施湿地植被恢复及栖息地恢复等湿地恢复工程, 恢复受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开展河流再自然化示范研究等。开展汉江等典型区域水华形成机理、水华预警模型及防治对策研究。在尚未实施水电站建设的嘉陵江广元以上上游河段, 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前期工作, 包括鱼类资源、鱼类栖息地状况和鱼类在该河段水生态中的功能等调查研究。

3. 3湿地保护与修复

加强流域内11处国际重要湿地、29 处国家重要湿地和40处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加大长江源, 长江上游沼泽化草甸和高原湖泊湿地, 长江中下游河流、湖泊、沼泽、海岸滩涂、河口等天然湿地保护区建设。禁止围湖造田和侵占河道, 维持湿地面积和功能, 并加强湿地保护立法等管理措施建设。大力开展河流、水库及湖泊岸边湿地修复重建, 对在河流、水库及湖泊岸边开垦农用地而被破坏的岸边湿地, 或因山洪、危岩、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使岸边湿地退化的, 应进行湿地的生态修复。加大湖泊湿地废污水治理, 主要有云南滇池、贵州草海、安徽巢湖等。在湖滨区域合理布置水塘并设立缓冲地带, 以恢复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对部分湖泊湿地实施必要的人工补水, 主要有昆明滇池补水、程海补水、洞庭湖四口河系地区补水、武汉江湖连通补水、巢湖补水、南京玄武湖补水、长江口(北支)湿地补水等。

3. 4自然保护区建设

根据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金沙江上游中岩曲、中游水洛河或其他支流, 嘉陵江上游白龙江, 乌江下游长溪河等支流设置长江干支流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 以保护长江鱼类物种资源。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生态与环境优先保护区域保护的协调, 原则上在水生态与环境优先保护区域内, 不得开展水生态与环境系统不能承受的治理开发活动, 影响不大的治理开发活动确有必要进行的, 应充分论证, 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 5管理与监测

在国家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法规和规章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涉及水利、城建、林业、农业等多个部门, 应实行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已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严格监督检查, 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 1] 长江水利会员会.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 R ] . 武汉: 长江水利委员会, 2010.

[ 2] 燕文明, 刘凌.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J] . 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34( 6 ) : 610- 614.

[ 3] 蔡贵珍, 谈昌莉, 徐成剑, 等. 长江流域治理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J]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 ( 2) : 4- 7.

[ 4] 李红清, 李迎喜, 雷阿林, 等. 长江流域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综述[ J] . 人民长江, 2008, 39( 8 ) : 17- 24.

[ 5] 姜学民. 长江地区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M ] . 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 罗小勇, 男, 高级工程师,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研究工作。
 

2013-01-19 21:15:01 - http://www.ems86.com/
针对常用几种检测扶梯超速、逆转保护功能方法缺点和误判现象的剖析 11/5
抚顺地区蝶类资源名录初报 10/26
职务侵占罪中主体认定的思考 10/31
地铁车辆运营中MCM电压传感器的作用及典型故障分析 10/27
对村委会主任收受贿赂问题应如何定性 10/31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