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泽东《实践论》中的当代价值兼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启示意义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浅谈毛泽东《实践论》中的当代价值兼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启示意义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浅谈毛泽东《实践论》中的当代价值兼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启示意义
彭忠珠1 谢婧2(1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2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摘  要:毛泽东的《实践论》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当代也有深刻的研究价值。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出发,突出《实践论》的基本内容,探讨将《实践论》理念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为高中教师提供新的研究路径,也促进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更好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增强高中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践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启示意义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和理论化、系统化的标志性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和中国社会发展史上都起着重要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上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论述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其知行同一的观点对于指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变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意义。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行,以灌输教育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实践教学不仅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且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巩固和深化的巨大重要性,是理论与实践实现双赢的一种教学手段,因而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但就实际教学现状而言,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仍只有模糊的概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未能领会实践教学的真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仍然占较大的比重,实践教学的理念并没有全面贯彻实施,其最大教育功效并未充分发挥,进而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的疏离感加强,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弱,学习的动力受到阻碍。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德育的主要阵地,是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人生观和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品德的,仅依赖灌输教育是无法达到德育的效果的,实践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转变的一大标志和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社会性具有重要作用。
二、 《实践论》的基本内容
1、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毛泽东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1]一切活动当然也包括认识,“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们才能不断地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首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由浅入深的发展。再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认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被证实,判定认识是否为真理,不能依主观决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最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重要的问题,解释世界只是改造世界的第一个步骤,“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毛泽东认为,认识发展的过程包括两个主要阶段。“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了各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了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了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1]这是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感性认识阶段。但感性认识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没有达到认识的真正任务,因此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达到“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阶段”,[1]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毛泽东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感性认识阶段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飞跃到了理性认识阶段,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1]理性认识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就如毛泽东所言,“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必须表现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1]认识的过程还应当继续下去,而且必须包括“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1]。这一飞跃是理论在实践中受检验的过程。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指导作用,并不断受到实践的检验,这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飞跃。
按照毛泽东的理解,对于一个具体过程的认识,经过两次飞跃,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认识算是完成了。但是,“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1]。因为任何过程“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就跟随着推移和发展”[1]。因此,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向更高级发展的过程。毛泽东详尽、具体地论述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提出了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论。
三、 《实践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启示意义
1、《实践论》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指明正确方向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此,若要直接认识事物,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活动,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也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实践论》运用到教学领域,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课堂理论的正确性,不断地完善课堂理论,使理论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
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仍以课堂灌输教学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与主动参与性,这种单向的教学路径既不利于实现双赢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实践教学的提出,是改变单一教学模式的一大转折点,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符合新课改的根本要求,对学生的参与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践论》注重实践的观点为实践教学的提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实践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实践论》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研究者。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是复杂多样的,教学和研究都是教师的职责与义务。21世纪初,我国开始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点,大力倡导教师做研究者,成为研究主体的思想。可见,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康纳德•舍恩曾提出过“反思性实践”的研究范式,倡导教师对自身行动持批判性的反思态度,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课堂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对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探究能力和评价能力。毛泽东在《实践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舍恩在不同角度认同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为教师成为合格的研究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研究路径,即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具体贯彻,“通过实践而发展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1]。教师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进而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扩大自我的教育视野和理论胸怀,无论对自身发展还是对教学效果都起着积极作用。
3、《实践论》对具体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指导意义
毛泽东在强调实践决定作用的同时,也注重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论》本身是毛泽东对知与行关系、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自身就是为了指导实践。在当代,为了验证《实践论》的合理性,就必须把里面的观点应用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中去,由社会现实来检验其真理性,进而证明其当代价值。就教学领域而言,《实践论》中知行同一的理论是符合现代教学实践的,也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
注重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和冲击。教育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一种能力,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后两者是需要依赖实践的开展的,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加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进而化外在的意识为内在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教学内容,提高自我能力,这样是实践教学的魅力所在。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在高一价格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自己所在的社区附近的大小超市进行实地调查,与附近的居民进行访谈,罗列一张关于食品价格的清单,通过这一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价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从而有效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趋势,也容易事高中生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德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政治课的失效也会直接阻碍德育的开展。因此,为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增强高中德育的实效性,有必要贯彻《实践论》的观点,开展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的研究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周向军,车美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3]贺继明,蒋家胜,范华亮.从毛泽东的《实践论》谈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J] 中国科教期刊学会. http://www.ccclw.cn/book/main/index.php ,2007.05
[4] 方娟.《实践论》的理论贡献与当代价值[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05
[5]余满晖.论毛泽东的《实践论》及其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6


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杂志”。2011年5月28 日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2-11-01 10:35:27 - http://www.ems86.com/
针对常用几种检测扶梯超速、逆转保护功能方法缺点和误判现象的剖析 11/5
抚顺地区蝶类资源名录初报 10/26
职务侵占罪中主体认定的思考 10/31
地铁车辆运营中MCM电压传感器的作用及典型故障分析 10/27
对村委会主任收受贿赂问题应如何定性 10/31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