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问题中的定量研究综述 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基金课题
 
教育公平问题中的定量研究综述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教育公平问题中的定量研究综述 
杨光武 孙福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518055;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130022) 
  摘 要: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教育公平问 题的研究中,源自统计学、经济学的各种定量分析方法被研究者广泛采用,并在公平程度的 测度、资源的配置、区域不均衡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通过对1998-2008年间教 育公平问题研究成果的梳理,着重对其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关键词:教育公平;定量分析;不均衡 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9)02-0018-04
  教育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涉及到多学科、多层面、多因素的复杂问题,不同学科对教 育公平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从伦理学角度看,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机会的均等。从经 济学角度看,教育公平是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社会的合理、公平配置。近年 来,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我国教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内容涉及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活动的公平、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教育公平与效率等多个方面 ,除制度分析方法以外,统计学、经济学中关于公平度量的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在本领域中得 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教育公平问题有了可以度量的指标与体系。本文通过对1998-200 8年间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对其中涉及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回顾。

  一、区域不均衡研究中的定量方法研究

  区域不均衡是教育公平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内容包括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划分教 育区域和不同区域间的教育不均衡程度分析。应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聚类分析、回归分析、 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王善迈、杜育红的《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 ,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无港澳台)1988年至1994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划分 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区类,然后依据分类结果对教育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教育 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董泽芳、沈百福的《教育经济区域划分与高教投资差异分析》提出 教育经济区划的必要性,利用14项横截面(1996年)数据资料,建立了含有8项指标的教育 经济聚类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直辖市、发达 、中等发达、欠发达四类教育经济区划地区。叶平、王蕊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区域聚类与特 征分析》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和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构建出“社会经济与教育”(S-E)两 维指标体系,用灰色聚类方法将31个省市划分为发达城市、发达省区、中等发达区和欠发达 区四类地区,并分别分析了各类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区域特征与实现条件。
  颜莉冰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公平性研究》结合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提出在高 校连年扩招的情况下,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不均衡问题已不再突出,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 域分配的不公平则十分明显,并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人均享有率指标对31个省(市)进行了 聚类分析。安晓敏、任永泽、田里的《我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公平性的实证研究》用教育基 尼系数作为测度指标,不仅比较了区域之间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差距,还比较了城乡之间的 差距,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0年。刘精明的《扩招时期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通过构 建高等教育毛录取率指标,分析了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机会的省际差异与地区差异的变化过程 。除运用基尼系数以外,还利用具有可分解特性的广义熵指数系列中的泰尔指数,分析了影 响不平等程度的因素。金子元久(日)、窦心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机会均等》考察了在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各地区间升学率差距的变化情况,并分别检验了几种用于 标识不平等度的尺度,发现相对于标准差而言,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不适于检测类似于升学 率这样的由百分率表示的指标。

  二、教育公平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教育公平问题的定量研究中,研究者们运用多种分析方法,选取各种指标,对教育公 平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从本世纪初开始,有一些研究者通过建立完整的教育公平评价指标体 系,意图对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程度进行评价并提供预警,取得了部分成果。
  杨东平、周金燕的《我国教育公平评价指标初探》提出,我国的教育统计和教育现代化 指标存在教育公平维度的缺失,教育公平指标体系应包括总体教育水平差异指数、义务教育 均衡指数、高中教育公平指数、高等教育公平指数,每一指数又包含若干变量,双变量指标 用比例表达,多变量指标用基尼系数法计算。这4个各自独立的指标既可以整体评价全国或 某一地区的教育公平状况,也可以单独评价不同阶段教育公平的水平。作为前一成果的延续 ,周金燕的《我国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将原有的总体教育水平差异指数修改为 教育存量公平指数,并通过专家咨询法确立了二级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的权数。翟博的《教 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以我国基础教育为测度对象,建立了基础教育均衡指 数(EEI)。该指数选定的指标共25项,构造成两个指数体系。体系1是从教育机会均衡、教 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质量均衡、教育成就均衡四个维度构建;体系2是从教育资源配置这 个教育均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出发,从区域教育均衡、城乡教育均衡、学校教育均衡、群体 教育均衡四个维度构建的。均衡度评价的主要方法是标准差和变差系数。
  伊继东等的《高等教育均衡测算指标体系及方法的前期研究》认为洛伦兹曲线存在缺陷 ,即无法反映出贫富差距较大时的分解点或分解区域,并提出修正方案。在修正的洛伦兹曲 线图中,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除了两个端点之外有另一个交点,即高低收入的 分界点,可直观地显示富裕人口与贫穷人口的总体分布。以此为依据,教育洛伦兹曲线和教 育基尼系数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崔盛的《对于教育公平的度量》认为,通常采用的公平度 量方法—基尼系数是建立在有效的样本序列基础上的,对于维度只有两个样本的比较存在困 难。而麦克劳伦系数可以反映样本下半部分的差异情况,Verstegen系数反映样本上半部分 的差异情况,因此当只有两个样本时可以结合使用这两个系数来反映公平状态。

  三、对地区教育差距的定量分析

  随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将目光转向地区间教育差距的测度,并利用各 种分析方法量化这种差距。
  解垩的《中国地区教育差距的定量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以2000年各地区的 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被解释变量,教育基尼系数、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国家财政性教育 经费占GDP比重、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生均学杂费作为解释变量,建立了回归模型。分 析结果表明,该年各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与教育基尼系数、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即教育基 尼系数每增加一单位,人均受教育年限减少9.56年;城乡收入差距每增加一单位,人均受教 育年限减少0.28年。和人均GDP则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即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地区教育 差距缩小。张长征、郇志坚、李怀祖的《中国教育公平程度实证研究:1978-2004》以1978- 2004历年各学历程度的人口存量为基础,测算出这一时段的各年教育基尼系数,揭示我国教 育公平程度的变化趋势。郑磊的《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公平性研究》以变异系数作为评 价指标,对预算内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费以及生均公用费占事业费的比重进行了差异分析 ,考察了北京和上海两地郊县之间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公平性,认为上海三个指标的差 异性均小于北京市,并且在北京同类指标差异扩大的同时,上海市的差异在逐年缩小。吴春 霞的《中国义务教育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认为,教育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 公平三个阶段,结果公平是最终目标,但其指标很难测量,因此对教育公平的测量应着重于 起点公平及过程公平两个阶段。该文利用了多种不公平测度的定量方法,包括极差率、变异 系数、麦克劳伦系数、基尼系数,分别从入学率、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师生比三个方面考 察了2001-2005年中国义务教育地区性公平状况。

  四、经济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定量分析

  不少研究者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与教育公平程度存在显著的联系,并对这种 联系及其相互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
  岳昌君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认为,脱离经济发展和城 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而单纯研究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均衡问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测算 了2000年各省区的人均GDP、城镇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财政 支出、城市化水平、高中文化以上人口比例、人均教育经费、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初中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等指标的基尼系数,并根据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证明,各省区的教育发展 水平取决于地方经济和财政发展状况,且经济和财政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大于教育发展水平 的差异。米红、王德林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变化的实证研究》, 对1990年和2000年各省(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每十万人中大专及以上人口数)和经济发 展水平(人均GDP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高水平类还是低 水平类,二者之间都具有很强的正相关,说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 联系。同时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高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说明各地区都具有进一步投 入教育的经济能力。张长征、李怀祖的《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实证研究:1978 -2004》以历年各级文化程度人口存量为依据,测算出历年教育基尼系数;以全要素生产率 作为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并对这两项指标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教育公平 与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正相关,且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即教育公平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 质量。林志伟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的协整性分析》利用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 型对城乡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当期城乡收 入差距与前期城乡教育差距的对数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说明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对城乡收 入差距的扩大有着很强烈的影响。

  五、其他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教育公平问题定量分析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地区差距研究、教育公平测度 指标体系以及教育公平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但也有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公平问题 进行了深入探究。
  王香丽的《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对广东省四类十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 调查数据,分别从城乡(家庭所在地)、社会阶层(家长职业、文化程度)两个视角,对高 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及阶层 差异均较大。其中城乡差异不仅体现在总体分布上,还体现在学校类型和层次上。而阶层差 异在不同类型高校中的差异程度不尽相同,在重点大学和民办高校的差异性远大于一般公立 本科和公立高职院校。
  钟宇平、陆根书的《西方学者论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的影响》简要概述了西方学者 有关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教育公平影响的研究结果,指出成本回收(即收费)对家庭收入或 付费能力不同的学生的边际影响可能相异,将加剧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程度,但如果把通 过成本回收节省下来的公共资源投放到初中等教育上,则可以改善整个教育系统中公共资源 配置的结构公平程度,两者之间存在一种转换机制。
而朱智 的《由高校学生消费者函数引发的教育公平性思考》则从一个独特 的视角入手,以高校学生消费者函数的调查问卷分析为基础,从家庭收入与支付能力、收费 标准的制订、区域经济差距上对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

参考文献:
[1] 王善迈,杜育红. 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1998(6):19-23.
[2] 董泽芳,沈百福. 教育经济区域划分与高教投资差异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 00,(3):20-28.
[3] 叶平,王蕊. 中国教育现代化区域聚类与特征分析[J].教育研究,2003(7):47-57.
[4] 颜莉冰. 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公平性研究[J].高教探索,2005,(5):33-36.
[5] 安晓敏等.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公平性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7,(4 ):138-142.
[6] 刘精明. 扩招时期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7 ):1-1.
[7] 金子元久,窦心浩.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机会均等[J].教育与经济,2007,(1):1-7.
[8] 杨东平,周金燕. 我国教育公平评价指标初探[J].教育研究,2003,(11):30-33.
[9] 周金燕. 我国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的建立[J].教育科学,2006,(1):13-15.
[10] 翟博.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16-28.
[11] 伊继东等. 高等教育均衡测算指标体系及方法的前期研究[J].教育科学,2007,(4) :65-69.
[12] 崔盛. 对于教育公平的度量[J].教育导刊,2007,(10):7-11.
[13] 解垩. 中国地区教育差距的定量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6):41-45.
[14] 张长征等. 中国教育公平程度实证研究:1978-2004[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 (2):10-14.
[15] 郑磊. 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公平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2):23-27.
[16] 吴春霞. 中国义务教育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8-11. 
[17] 岳昌君.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03,( 1):35-41.
[18] 米红,王德林. 20世纪90年代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变化的实证研究[J].集 美大学学报,2003(2):11-17.
[19] 张长征,李怀祖. 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 管理,2005(12):20-24.
[20] 林志伟.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的协整性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 ,(12):35-38.
[21] 王香丽.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J].高教探索,2005(3):11-13
[22] 钟宇平,陆根书. 西方学者论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 报,2001,(1):85-92.
[23] 朱智〖FJF〗?〖FJ〗. 由高校学生消费者函数引发的教育公平性思考[J].南京社 会科学,2004,(6):89-92.


基金项目:本文属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 项目“广东医学教育资源配置 公平程度与医学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07SJY003)成果之一。负责人:李晓惠,参加人 :牛耿、唐玲、杜放。
收稿日期:2009-02-20
作者简介: 杨光武(1970—),黑龙江牡丹江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硕士。孙 福强(1969—),吉林农安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副研究馆员。

 

2012-11-15 13:15:05 - http://www.ems86.com/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2-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 3/22
ASEI2014会议官网: http://www.asei-conf.org/ 2/28
2014 年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  2/28
《呼啸山庄》中的叙事视角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  11/14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13年课题指南  1/20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