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童世骏、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聚共同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季桂保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校内外的十多名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与交流。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超主持。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季桂保在致辞中代表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向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向与会者简要介绍了中宣部推进四大平台建设的有关意见以及上海市委宣传部贯彻落实的相关举措,希望华东师大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为依托,为把上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打造成外宣型研究中心做出更多贡献。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聚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既是我国国情所趋,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要做好工作,一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大历史可以通过小片段、大人物可以通过小细节反映出来;二要让外国理解和认同中国的声音,提高国际话语权,在“走出去,请进来”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他建议,对外传播要搭建好平台,传播对象要分众化,传播内容不应该回避热点问题,要做到及时准确地予以解读,同时还要注意传播技巧和规律。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理论处处长李双伍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应该走出去、能否走出去,以及如何走出去三大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国际社会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面临着国际意识形态的偏见、能否形成明确或统一的成果、怎样树立国际视野,以及如何提高传播技巧等挑战;成果要走出去,要学会讲故事,要言简意赅,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建立一支善于传播的队伍,最关键的是要建立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评价标准。
  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方松华研究员阐述了三方面问题,第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新道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践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比西方马克思学派的方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更加强调实践性;第二,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不能仅从经济数量的角度考察中国模式和发展道路,而是要上升到文明、文化与精神层面;第三,中国价值与中国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非只是为了彰显中国文化,最终指向应该是中国现代文明的建构,即回答如何建设现代文明国家这一问题。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袁峰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国际传播需要三个渠道,一是政治渠道,目前主要依赖于中央编译局和中联部,但影响面仍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学术渠道,调查显示外国学者在研究中国问题时也开始参考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所以我们更要理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等的关系;三是民间渠道,国内媒体也应该走出去,全方位展示和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要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国际传播需要整个中国一起行动和努力。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的重要前提是要正本清源,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关键问题的本质研究;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在如何面对、解释一些尖锐问题方面还可以做大量工作;再次,成果的传播要注意国际背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和道路的理解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需要传播的内容;最后要善于储备人才,培养中青年传播力量。他强调,做国际传播,要做到知己知彼,要知道传播对象本身研究的逻辑和过程,这样才能便于我们开展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卫平从中国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启示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国际传播相关问题。第一,从经验层面到精神层面,讲好故事要多从直观的经验层面入手,更多地选择西方人利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来讲。第二,从当代思想到传统根基,首先要理顺和传播好当代中国思想,其次才是追溯和传播我们的思想传统。第三,从观念冲突到反思自身,观念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味地迎合西方口味,不讲中西方观念的差异,就不利于西方对自身的观念进行反思,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国际传播。第四,从宣传报道到冲突研究,要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工具使我们的宣传报道能够在西方国家落地生根,同时也要加强对西方国家深层思想和观念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齐卫平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的目的,是向国际社会提供一扇观察中国的窗口。他认为,国际传播要坚持两项原则,一是不输出思想、不推广模式,二是不求赞同、只求理解。在传播中,一要把道理说透、说实、说细,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二要形成中国话语体系,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语言和表达风格,三要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点是中国化,是一个特定的个案,同时也要抓住或围绕一些人类社会共同性的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国际传播。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宋进教授谈到了三个关系:一是分与合的关系,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应该整合学校各相关学科资源,融合传播学、文化学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二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不仅包括理论成果,还包括中国道路、中国实践、中国精神等;不仅包括当下,还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成果。三是前与后的关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地位和价值的反转,国际传播的历史和经验对当下的传播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要树立传播的自信。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超教授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主动思考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的相关问题,这是我们成立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研讨会的初衷。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心将着重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传播的相关问题研究,着力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的理论体系,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在讲话中首先感谢指导单位、合作单位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童世骏对中心提了三方面要求:首先要履行好我们的责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中心不是要输出思想,而是要加强交流,要回应好世界关注的中国问题,让世界知道中国正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其次要发挥好我们的优势,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到上海纽约大学,地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华东师大既有地域性优势,也有国际合作办学的优良传统,还有国际研究等优势。最后要做好我们的工作,具体而言,一是处理好讲故事与讲道理的关系,通过故事来讲道理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对道理本身的研究;二是处理好讲国语与讲外语的关系,在吃透我们自己的传统的同时,还要培养善于运用外语的能力;三要处理好讲相同与讲差异的关系,我们既要讲相同之处,也要善于传播自己的概念,同时对这种差异保有自信;四是处理好讲理念与讲实践的关系,每个社会当中都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认识差异,我们要用自己的标准来寻找出新问题,辅以批判性思维,并扎扎实实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传播研究

时代人物智库   2015-12-30 12:12:34 作者:www.ems86.com 来源: 文字大小:[][][]
热门文章
唐代死刑复核制度探究 1/21
关于掺油工艺在采油作业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4/10
“风险社会”中社会风险的刑事政策应对 1/25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三龄一历”的认定 3/4
中亚地区恐怖主义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2/18
 

过刊检索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