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对策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关于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对策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关于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共同特点是山大人稀、经济基础薄弱、长期投入不足和城镇化率低。在这种背景下山区县域经济发展要遵循:立足特色发展、突出重点发展、创新机制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论文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发展;贫困山区
  一、贫困山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共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69%;位于山区的县(市)占全国两千多个县(市)的56%;全国约有1/3的人口、40%的耕地及绝大部分森林分布在这里。
  山区县(市)多为“老、少、边、穷、库”区,又是我国主要的“生态源”。长期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集中投放在仅占国土面积1/3的平原和盆地上,而对山区经济建设重视不够。其结果是既加剧了山区的相对贫困和落后,同时产生了三个相当尖锐的矛盾:全国资源的相对贫乏和山区资源的相对丰富的矛盾;经济发展所需的巨大市场与山区有限的支付能力的矛盾;山区贫困落后的现状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总目标相悖的矛盾。由于我国自然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平原中已形成相对饱和的人口压力,解决这三个矛盾的根本途径只能是通过开发山区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迫切需要,将其转化为商品优势,进而使山区尽快地富裕起来。
  贫困山区受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大都具有如下特点:
  (一)山大人稀。以湖北省为例,全省共有64个山区县(市),国土面积14.76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2.2%以上,人口3932.4万(2002年数据),占全省总人口的67.8%。国土面积比与人口比极不协调,且这种状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二)经济基础薄弱。2001年湖北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山区县(市)5405元,比全省的平均水平7813元少2048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山区县(市)288元,全省均值为546元。一、二、三次产业比重极不合理,一产业明显偏高,大都在45%左右,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二产业大都在20%左右,全湖北省产业比依次为:l4.6:49.9:35.5。
  (三)投入长期不足。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率低,人均投资少。以宣恩县为例,投资率仅15.6%,比湖北省均值低18.6个百分点,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只有428元,比全省少1795元。另一方面,信贷资金投入规模小,供求矛盾突出,信贷资金供求比宣恩县仅为1:2.38,全省为1:1.13,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4)城镇化率低2002年,湖北省城镇化率为34.3%,山区县(市)为20.6%,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15.3%,宣恩县为12.7%。
  总之,山区县(市)大多数的基本状况是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手段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素质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仍然处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之中。尽管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自然条件、社会历史等原因,山区经济开发将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的历史过程,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因而只有正确把握山区经济的共性,才有利于探索其经济发展的原则和对策,从而指导山区快速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实力,早日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构想。
  二、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特色发展的原则
  特色就是财富,特色就是生产力,特色就是竞争力。贫困山区县(市)只有立足发展特色经济,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也只有以特色抢占市场制高点,才能占尽先机,加快发展。发展特色经济,就要根据县情,按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的要求,将地方发展个性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围绕特色创优势,围绕绿色创品牌,围绕品牌抢市场。
  (二)突出重点发展的原则
  一个县(市)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基础设施是否改善,有无骨干企业、主导产业。因而,突出重点发展是山区县(市)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又一重要原则。必须紧紧抓住事关全局,对经济增长拉动力最强的标志性工程和支柱产业,加快发展。
  (三)创新机制发展的原则
  机制创新,是发展经济的必要保证和助推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墨守陈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心改革,就不可能有发展。特别是山区县(市),本身经济基础薄弱,信息相对闭塞,观念比较落后,发展的困难较平原发达地区大得多。因而创新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也自然而然成为山区县(市)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四)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
  山区县(市)要迎头赶上发达地区,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发展意识,而这种超前发展应该适度,适度超前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制约山区县(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上。就是要超常规地加快城镇网、路网、电网、通讯信息网和广播电视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坚持立足长远,走“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相结合的道路。

  三、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依托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
  项目是投资的主要载体,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促进县域经济优化升级的关键,是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的有力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目就是资金,项目就是发展。一个地方每增加1元重点项目投资,可拉动GDP增长1.223元。加快项目建设,是贫困山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最现实、最有效的举措。
  (二)推进民营化加快经济发展
  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是当前山区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政策扶持,发展引导,环境优化,权益保护,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首先是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全面放开、彻底放开、长期放开,扶持从优、负担从轻、服务从实、保护从严。极力降低行业准人门槛,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都可以生产经营,做到从业对象、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金和企业冠名“五个放宽”。鼓励个人通过租赁、股份制改造、产权买断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以优势主导产品为依托,使生产要素向国省道集中,依路建市场,依路建基地,构筑国省道民营经济走廊,逐步规划民营经济小区。其次是营造宽松环境。除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原有优惠政策外,对具体项目可进行专题研究,以特殊政策加以解决。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个体工商户、尊重纳税人的风气,对重点民营大户实行挂牌保护。加快建立民营企业服务体系,搞好资金融通、信用担保、信息咨询、人才培养、技术扶持、法律保障等综合服务,全方位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三是努力提高产业素质。按照“生态、绿色、外向、高效”的发展方向,努力扶持和积极引导部分已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民营大户跳出餐饮、零售和运输业的圈子,向特色产品加工、旅游开发、房地产开发、中介服务、信息咨询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产业型、科技型企业发展,创办实业,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进步,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三)拓宽筹资渠道推动经济发展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投人,特别是落后的山区县(市)更应该切实搞好资金筹措,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1)抓项目争取国家投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扶贫工程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增加国家对贫困山区的资金投人额度。申报和争取的重点应放在既有资源又有市场、投人少产出多、有带动能力、劳动密集型以及见效快的项目上。
  (2)加大信贷投人。扩大信贷规模,增强融通能力,是解决山区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据统计,目前山区一半以上资金靠信贷,因此,理顺山区信贷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尤为重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继续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改善服务,切实解决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民营经济“投入难”的问题,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各专业银行之间的资金拆借往来和相互协调,促进横向资金融通。
  (3)创造环境引导投入。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要突破“内陆开放先天不足、缺乏条件”的思维定势,破除封建的内陆意识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实行政府引导社会投入,政府主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投资者创造良好、完备的投资硬环境,引导社会加大投入。

时代人物智库   2014-10-24 09:14:12 作者:http://www.ems86.com/ 来源: 文字大小:[][][]
热门文章
唐代死刑复核制度探究 1/21
关于掺油工艺在采油作业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4/10
“风险社会”中社会风险的刑事政策应对 1/25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三龄一历”的认定 3/4
中亚地区恐怖主义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2/18
 

过刊检索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