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回顾与分析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回顾与分析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回顾与分析
    摘要:乡镇企业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也是党领导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及劳动热情空前提高,农业生产迅速增长,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连上新的台阶,这一方面为农村非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又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予以吸收。在此背景下,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企业首先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1978年到1983年,社队企业总产值从493亿元增加到1017亿元,5年共增长106%,年均增长速度为21%,到1983年社队企业共吸收农村劳动力3235万人,比1978年增长14·4%。

    然而社队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等

少数发达地区,仅仅发展社队企业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要。农民群众在不断地探索着新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农村个体、联户办企业悄悄地开始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

    1984年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对家庭办和联户办企业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至此,乡镇企业结束了初创阶段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新的历史时期。

    1984年以后乡镇企业的发展与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一样也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起伏,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1984年至1988年乡镇企业全面

高速发展。1984年乡镇企业数发展到607万个,其中户办、联办企业占69%,从业人数达5208万人,比1983年增长61%,总收入达1268亿元,比1983年增长36·6%。此后几年,国家对乡镇企业采取了更加积极扶持的政策,企业在组织生产、产品销售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乡镇企业全面高速发展,仅用1986年、1987年两年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了“七五”计划的产值目标。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

    第二阶段为1989年至1991年,

这一时期由于国民经济结构矛盾加剧,社会供求总量失衡,不得不进行治理整顿。为此国家控制了乡镇企业贷款,压缩了基建规模,关、停、并、转了一批经济效益差、浪费能源原材料、污染严重的企业。三年治理整顿期间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两年减少了近300万人,1989年增长速度为13%,1990年为14%,1991年恢复为37%,三年平均增长速度比1984-1988年减少42个百分点。这一阶段通过治理整顿,乡镇企业得到了磨练,许多企业苦练内功,调整结构,度过了难关,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时期。

    1992至1994年是乡镇企业发展

的第二个高峰期。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以后,国务院连续下发了国发(1992)19号和国发(1993)10号文件,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乡镇企业也普遍强化了企业管理,注重科技与人才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始恢复提高,总量迅速增长,出口创汇能力跃上了新的台阶,涌现出了一批大中型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进入了第二个发展的高潮。1992年完成总产值17975亿元,比上年增加54·7%,1993年又比上年增长75·5%。1994与1992年比较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1·4倍,纯利润增长1·3倍,平均每年分别增长68·5%和67·4%。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94年与1992年比较,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润提高了48·6%,每百元资金实现利润提高了25%,每百元营业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降低了16·8%,人均创利税提高了1·13倍;产销衔接较好,产品库存增速减弱,1994年产销率为93%,比1992年提高1·2个百分点。

    1995年以后乡镇企业进入稳步

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一是在连续几年高速发展以后,发展速度开始趋于平缓,1997年乡镇企业个数发展到2015万个,比1995年减少188万个;从业人员为13050万人,比1995年增长1·5%。1997年乡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953亿元,净利润173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238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8%、16%和16%;二是1996年我国历史上首部保护和规范乡镇企业行为的法律《乡镇企业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乡镇企业的规划和管理从而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三是乡镇企业东西合作进程加快,地区差异拉大的情况有所缓解,乡镇企业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二、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作用日益显著  1、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20年的发展壮大,我国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07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7%;上交国家税金达1526亿元,比1978年增长68倍,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0·4%,上升16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其生产经营活动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许多产品产量都有大幅度增加,已占全国相当大比重。

    如1997年乡镇企业原煤产量63376万吨,比1978年增长5倍多,占全国的比重由16%上升为46·7%;水泥产量20457万吨,比1978年增长60倍,占全国的比重由5%上升为41·5%;机制纸产量2166万吨,比1978年增长49倍,占全国的比重由10%上升为63%。

    2、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非农产业主要表现为副业,仅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1978年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4,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到1987年则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达52·4%,已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此后,乡镇企业持续增长,比重逐年提高,在农村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

    乡镇企业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还大力支援了农业生产。1997年,仅集体工业企业上交的支农资金就达70多亿元,成为农业生产投资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发展的后劲,保持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乡镇企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打破了农村、农业、农民三位一体几千年传统的自然经济。广大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创办自己的企业已不再是梦想,到1997年我国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037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7·3%,已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创造了财富,赢得了积累,为农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带动下,一大批小城镇迅速崛起,1997年我国仅建制镇就发展到18402个,是1978年的5·5倍,目前全国建制镇约容纳了1·5亿农村居民定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4、拓宽了农村就业门路,增加了

农村居民的收入。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99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305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4%;而1978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仅为2827万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的9·2%;20年来解决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乡镇企业在拓展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199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达4465元,全国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已达600多元,目前农民收入的增加有1/3是通过乡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加而实现的。

    5、外向型经济已具规模,成为国

家创汇的重要来源。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起步于80年代初,且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局面迅速打开。

时代人物智库   2014-10-23 09:40:06 作者:http://www.ems86.com/ 来源: 文字大小:[][][]
热门文章
唐代死刑复核制度探究 1/21
关于掺油工艺在采油作业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4/10
“风险社会”中社会风险的刑事政策应对 1/25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三龄一历”的认定 3/4
中亚地区恐怖主义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2/18
 

过刊检索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