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一带一路带来软实力发展新契机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一带一路
 
李欣:一带一路带来软实力发展新契机

李欣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中国软实力的全面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伴随一个个沿线项目的生根落地,国际上有关全球发展中“中国标准”、“中国方案”、“中国话语”的讨论日益增多。作为中国为当前全球平衡发展和区域合作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框架,“一带一路”要求新时期的中国软实力建设加大对外工作力度,全面树立中国作为软实力大国的国际形象。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

  在信奉权力政治和实用主义外交的美国,“软实力”概念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国际背景。1987年,保罗·肯尼迪在其著名的《大国的兴衰》中发出警告:美国正重蹈历史上霸权国家的覆辙,被过度的军事扩张耗尽精力,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对此,约瑟夫·奈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美国的力量并没有衰落,而是正在经历权力结构的转型。奈认为,除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之外,美国还拥有文化、价值观、外交政策等诸多无形“资源”。作为“权力的第二张面孔”,软实力与硬实力同等重要,是确保冷战后美国霸权持久地位的重要源泉。

  现实中,二人的论断分别说对了故事的一半。一方面,美国霸权并没有径直走向衰落,反而借助高科技产业和全球大市场发展为一个超级大国;另一方面,实力膨胀的美国也没有将“软实力”真正放在心上,而是在国际关系中越来越明显地采取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军事优先等强硬手段,使美国实力严重受损,国际形象也急剧下滑。在此背景下,奈吸收苏珊·诺瑟尔的观点,提出运用“巧实力”进行对外战略转型,帮助美国摆脱战略困境。2009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将“巧实力”纳入其外交政策,综合运用外交、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种手段,周旋于欧洲和亚洲各国。

  可以看出,软实力概念在美国的提出,一是由于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二是出于对美国霸权的巧妙护持。美国虽不设文化部,却有一整套无形的文化发展战略,它们渗透于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方面面,早已培育出一个极富软实力的社会。因此无论对学者还是政治家来说,软实力都是一份给定的“菜单”,是美国对外战略盈缩的政策“选项”。它在美国全球战略推广和美国国际形象维护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值得我们从中借鉴。

  自1992年首次出现在国内语境以来,软实力研究在中国蓬勃发展,并大致分化为两种研究路径:一方面是围绕权力理论,特别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展开研究,关注中国软实力发展的优势、缺陷、目标与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则聚焦于文化的核心地位,派生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实现其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化改造。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命题后,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两大目标。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软实力的“外吸”水平与硬实力相比已大不相称,甚至会在一定情况下束缚硬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重视软实力的对外向度,加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整体水平,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具有紧迫的重要性。

  软实力发展的新契机

  2013年,中国向世界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倡议,得到众多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三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不同方式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共识。如今,在早已走向全球的中国制造、中国资本、中国技术等硬实力以外,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可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中国智慧等软要素。可以说,这是对中国数十年来埋头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巨大肯定,也是“一带一路”为中国软实力全面发展带来的新契机。从整体上看,文化、思想和民心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对外软实力建设的三个重要支柱。

  首先,文化是“一带一路”的应有之义。自古以来,中国的世界形象就是文化之国、礼仪之邦。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儒学、汉字等曾广泛传播于东亚、中亚乃至欧洲国家,同时印度、埃及和伊斯兰文明中的哲学、艺术、宗教等也由此进入中国。因此,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代表着沿线各国人民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共同历史记忆,是中国等古老文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

  近代以降,西方文化长期占据“文明高地”,如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启程,正是要肩负起使全球文明向着平等、互鉴、多样、融合方向发展的历史任务。从文化交融的历史经验中寻求借鉴,建设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将成为当代中国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契机。

  其次,思想是“一带一路”的百年之基。中华文明崇尚“和合”。它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仁义兼爱的道德观。可以说,中国传统思想底蕴中包含着人类共同的文明价值和精神理念,当这些思想精华与全球时代精神相契合时,必将开创一派新的国际秩序景象。

  当代世界多中心的竞争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主流。“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正是中国古代“和合”思想的当代体现。因此,在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充满期待,平等互利、协同发展成为国际合作主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软实力发展可谓恰逢其时、指日可待。

  再次,民心是“一带一路”的点睛之笔。正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形势下,中国向世界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倡议,倡导实现以欧亚大陆为基础的广大第三世界的互联互通,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为民心相通搭桥建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如此广阔的地域内开启一场浩大的“民心工程”,调动起沿线国家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既是时代赋予中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软实力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全新挑战。

  软实力建设需处理好三个关系

  国家软实力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统筹规划和通力配合。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实施的背景下,展开我国软实力全面发展建设工作需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重要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对内与对外的关系。如上所述,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内凝”与“外吸”之分,过去工作中又常常以“内凝”为主,“外吸”为辅,建设重点有所侧重。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软实力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在打造国家主流文化、凝聚国内价值共识的同时,将中国坚实的文明内核和丰沛的文化资源建设为某种体现中国文化持久繁荣的“文化力”,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是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一带一路”从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历史中来,到建设面向21世纪的亚欧大陆文明中心的未来中去,其目标是“复兴”而不是“复古”。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软实力建设,既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思考问题,又要摆脱历史惯性思维的束缚,真正把握住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之丝路精神的时代内涵。

  三是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不可否认,中国是古代丝路之上重要的文明发展源泉,是当代“一带一路”共建倡议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但无论是古代还是今朝,丝绸之路的和平、畅通、繁荣、文明,无一不由丝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与传承。特别是在当代,在文化、思想、外交这类软实力建设领域,更要特别谨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尊重自主选择,切实与沿线各国、各族人民共同奏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协奏曲。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海疆智库)

2018-05-23 15:15:51 - www.ems86.com
中国跨国公司服务一带一路有高招 5/23
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启动会在京举行 5/23
毛新雅:欧盟对“一带一路”疑虑什么? 5/23
王丕君:留学人员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 5/2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入鄂考察记” 5/23
 
201927 封面人

组织机构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读览天下

龙源期刊网

悦读网

 

 

201927 封面人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