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比较分析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一带一路
 
李兴: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比较分析

 

  • 字号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亚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中亚俄罗斯区域研究;欧亚地区战略与国际关系学。本文摘自《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都是欧亚跨地区发展的方式;都以发展经济、提高民生、内外联通、互联互通为主要内容;都包括亚欧中心地带——中亚和俄罗斯;都有历史和现实基础,具有陆权思维;两者分别是中俄的国家大战略,有利于促进亚欧合作和南南合作;都受到交通基础设施、三股势力的掣肘;都受到乌克兰危机的负面影响;美国均不支持;两者发展都任重而道远。同时,由于两者性质、目标、推动者、参与者不同,其手段、范围、影响、受益者也有所不同,并存在资源、吸引力、影响力等方面的竞争。两者可以并存不悖、优势互补,形成建设性的伙伴关系,从而对接合作,相得益彰。合作可以大于竞争,机遇可以大于挑战。中俄从宏观的国际战略协作,到具体的地区战略对接,是两者有望并能够成功合作的基础。

  特别鸣谢北师大国关学友为“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平台推荐独家优质稿件,助力学术公益事业 祝进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关系研究”(14BGJ039)和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重大项目 "一带一路’与亚欧区域关系研究”成果。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丝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以下简称欧亚联盟)

  作为一种地区经济合作倡议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各有不同之点,并且都在实践和发展、变化过程中。
对其特点和机制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其相互关系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其实目前条件并不是很成熟,得出的结论也定有不完善之处。本文只是做一个尝试
  对其特点和机制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其相互关系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其实目前条件并不是很成熟,得出的结论也定有不完善之处。本文只是做一个尝试

  1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相似之处分析

  从上海合作组织到丝路经济带,从独立国家联合体到欧亚联盟,两者分别是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提出来的国家大战略,也可以说是两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和优先方向。

  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提出的时间几乎相同:

  都是冷战后21世纪之初,并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两者提出的背景有相似性:对俄而言,有北约、欧盟东扩以及TTIP(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TradeandInvestmentPartnership,简称TTIP)出台,从西边挤压俄罗斯;对中国而言,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挟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简称TPP)的谈判和美日同盟的加强,从东边对中国构成压力。

  两者都是欧亚地区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地区一体化的方式之一,以发展经济、提高民生为主要内容,具有地缘经济的因素。两者均有历史基础:对于中国来说,远的有丝绸之路,近的有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俄罗斯来说,有沙俄和苏联时期的统一国家的历史,有欧亚主义思潮的深远影响和独立国家联合体、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实践。

  从地域来看,两者在亚欧中心地带——

  中亚和俄罗斯重合,其中,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作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的蒙古、阿富汗、白俄罗斯、伊朗,以及一些与俄罗斯、欧亚联盟传统友好的国家,如印度越南埃及土耳其,同时也是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

  从文明视角出发,两者均具有跨文明对话的性质。丝路经济带囊括儒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东正教、天主教,欧亚联盟内有东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从国家间关系来看,两者都具有大国与中小国关系的内容。如丝路经济带中中国与中亚、中东国家的关系;欧亚联盟内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亚美尼亚的关系。

  两者中既有WTO成员国,也有非WTO成员国

  两者表面看似乎都有些突如其来,其实并不偶然,都有历史和现实基础,具有大陆—陆权思维的影响。

  从战略角度看,两者均是新时期中俄两国的欧亚大战略,都是由最高领导人亲自提出来的,符合中俄两国的国情和国力,既不是全球性的,也不是国别性的,而是地区性、政府间的,是未来10年两国对外战略的主攻方向,也是两国经济外交和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都有内外联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内容和特点。

  两者的动力来源相似,即都是由国家和政府主推。从推进方式来看,两者都是双边和多边方式并存,经济与安全双轨,历史与现实结合。

  两者都需要争取成员国民心和内部因素支持;都与上合组织、独联体、亚投行甚至金砖国家机制有关联;两者的建设都有利于贸易便利化,能促进亚欧合作和南南合作;都受到了交通基础设施、三股势力的掣肘;两者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是重要环节,两者的发展都受到了乌克兰危机的负面影响。

  从外部环境看,两者都面临来自外部因素的干扰与竞争,如美国的TPP、TTIP、“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的“东方伙伴关系”、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韩国的“欧亚计划”等。

  美国对两者既不支持,也不看好,因为两者都被视为美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竞争对手,是对美国重返亚太以及推进TPP、TTIP“两洋战略”的对冲和抵消。两者的发展都与亚欧大陆桥、欧亚本身的发展相关联。两国高层达成共识,两者要相互借重,相互补充,相互对接合作。

  同时,两者都有风险,包括经济、安全、政治方面的风险,都面临不小的挑战,都任重而道远。
2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不同点比较
2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不同点比较


  由于两者提出的背景、性质、目标、功能、推动者、参与者不同,其手段、范围、影响、受益者也不尽相同。欧亚联盟是普京为第三次竞选总统而于2011年提出的,丝路经济带是2013年9月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如果说普京提出欧亚联盟设想或多或少是竞选俄罗斯总统的应时之需,那么习近平提出丝路经济带倡议,则是与实现“中国梦”相联系的,是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和策略。

  丝路经济带的提出和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交通技术水平特别是陆地交通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因此,丝路经济带提出的背景比欧亚联盟更深刻,格局更大。如果说欧亚联盟是建立在传统的地缘经济、政治基础上的,是以传统的方式来谋求地区中心和强国地位,那么丝路经济带则是以现代方式来讲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从机制上看,欧亚联盟是一体化机构,具有国际机制的特点,而丝路经济带实质上是“便利化”,没有机制保障,所以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不确定性。两者机制基础不同。

  欧亚联盟是典型的国际组织,虽然是新兴的,其机制努力的方向是“硬机制”,包括法律机制、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设有专门的、国际化的秘书处,队伍庞大、专业、正规。

  丝路经济带不是国际组织,不具备国际组织的“硬机制”,也不是实体,尽管中国设有“一带一路”办公室,但它只能协调国内各部委、中央和地方关系,规模小,具有中国国别性质,是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软机制”。因此,欧亚联盟工作的深度、难度比较大,丝路经济带工作的广度、容量比较大。

  从历史上看,古代“丝绸之路”,以中国为重镇,经过中亚、中东、俄罗斯现今的国土和影响所及的范围。“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是近代以后海路和铁路的兴起。从资源和影响力来看,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就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来看,欧亚联盟高于丝路经济带,欧亚联盟是国际组织和机制,丝路经济带是构想和倡议。从包容性来看,丝路经济带高于欧亚联盟,丝路经济带涵盖地域大于欧亚联盟,包括了欧亚联盟。
二元对立情结(来源:乌有乡)
丝路经济带包括俄罗斯、中亚,欧亚联盟则不包括中国。从发展方向来看,欧亚联盟自北向南,丝路经济带自东向西。

  丝路经济带包括俄罗斯、中亚,欧亚联盟则不包括中国。从发展方向来看,欧亚联盟自北向南,丝路经济带自东向西。

  欧亚联盟是“块”、“区”,而丝路经济带是“带”和“片”。

  两者在欧亚区域的地理范畴也不完全一样,欧亚联盟主要集中在亚欧中心地带,丝路经济带则横贯亚欧大陆,包括欧亚东西两端、中心和周边。

  就区域反应来看,欧盟反对欧亚联盟,但不反对丝路经济带,盖因欧盟视前者为潜在的对手,视后者则为可以合作的对象。

  乌克兰危机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欧亚联盟与欧洲联盟的竞争。

  从内容的性质来看,欧亚联盟有经济政治内容,经济一体化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形成政治联盟,丝路经济带则主要是经济内容,不突出“政治带”,体现了经济上的自信、政治

  上的低调和求同存异。

  从推力来看,欧亚联盟可以说是俄白哈三国领导人(普京、纳扎尔巴耶夫卢卡申科)共同提出,以俄罗斯为主导,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为主力。丝路经济带由中国提出,中国不谋求单一势力范围和领导地位。

  欧亚联盟主要局限于独联体,优先为独联体国家,并且都是转型国家,国家成员有限,俄罗斯为创始主导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为创始成员国,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等为普通或候选成员国,蒙古、越南、印度、土耳其、叙利亚、埃及、安哥拉等可能成为外围联系国。

  欧亚联盟具有政治色彩,采用抱团取暖,取“防守”态势。丝路经济带连接欧亚,包括中国、独联体、中东、南亚、欧洲、北非,其中大多为发展中经济体,也包括发达经济体,如欧盟,丝路经济带可以说是范围更广大、程度并不高的亚欧一体化,其目标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丝路经济带是宏大的经济构想,倡导互利共赢,呈“扩张”态势。丝路经济带以上合组织为平台,以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为发端,以中亚、俄罗斯地区为核心,以欧洲为远端。欧亚联盟以独联体为平台,以关税同盟为核心。欧亚联盟侧重于法律机制、组织机制建设,丝路经济带侧重于协调机制、规则机制建设。

  在手段方面,欧亚联盟以俄罗斯为主导和核心,经济与政治是联结的,倾向于从多边到双边,体现了俄罗斯作为一个传统大国的欧亚战略。丝路经济带倾向于经济与政治分离,中国愿意发挥支持、推动、引领作用,但不刻意追求、夺取主导地位,从双边到多边,倡导多元共生,共同推进,共商、共享、共护,合作共赢。

  相比之下,丝路经济带更开放、更大气、更长远,体现了崛起的中国的自信和担当。

  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的目标不同。欧亚联盟是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整合和扩大,是以欧洲联盟为标准,以寻求世界经济政治重心一极为目标,因而与欧洲联盟有竞争关系。

  丝路经济带是经济总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以TPP和TTIP为参照,是欧亚经济合作的平台,因而与TPP有竞争影响力的一面。就过程而言,从俄白联盟到关税同盟,再到欧亚经济联盟,期间有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实验,关税同盟是其基础。

  而使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丝路经济带的三部曲。也就是说,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欧亚联盟的基础,同时也是丝路经济带的目标。丝路经济带的基础是互联互通。

  欧亚联盟体现了俄南向发展,方向大体是自北向南,丝路经济带则体现了中国的西向进取,发展的方向是由东向西。两者的交汇点就在中亚和俄罗斯。从内容来说,欧亚联盟是比较明确的,有程序化的路线图,而丝路经济带则比较灵活、务实,包括六大经济走廊。

  从日程来看,欧亚联盟有明确的时间表,而丝路经济带则有始无“终”,结束的时间并不明确,可长可短。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的功能结构不同。国家间经济合作主要涉及两个层面,即以能源、军工、高新技术等为核心的战略经济层面,和以商品贸易、商业投资为主的市场经济层面。

  丝路经济带的功能结构主要表现为战略经济层面合作推动市场经济层面合作,而战略经济领域合作的质量是建设丝路经济带的关键,能源合作是丝路经济带建设的突破口。欧亚联盟则是以市场经济层面合作为基础,进而实现成员国在战略经济领域的一体化,相互全面开放海关,采取统一关税,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的务工者在欧亚联盟成员国内将可以自由流动,不需要再受考试和配额等一系列的限制。

  欧亚联盟的经济规则更具体、细致。现阶段,欧亚联盟的主要工作方向是以市场经济和WTO规则为基础,尽最大可能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在本地区实现商品、服务、人员与资本的自由流动。欧亚联盟同时具有传统地区主义与新地区主义的特点。
具体而言,欧亚联盟对内实行传统地区主义,建立关税同盟,取消内部市场壁垒,建立统一市场(这与欧共体历史上类似);对外则实行新地区主义,广泛推销欧亚中心地区市场,与外界建立自贸区,最大限度扩大本地区商品的国际市场,反过来也为本地区发展寻找外力支持。

  具体而言,欧亚联盟对内实行传统地区主义,建立关税同盟,取消内部市场壁垒,建立统一市场(这与欧共体历史上类似);对外则实行新地区主义,广泛推销欧亚中心地区市场,与外界建立自贸区,最大限度扩大本地区商品的国际市场,反过来也为本地区发展寻找外力支持。

  然而在能源领域,欧亚一体化进展并不如意。俄哈都是能源指向型经济,油气出口是国家GDP的重要来源,能源企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相似的发展模式导致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反过来又影响两国的一体化战略。

  而在丝路经济带上,则明显并存三个世界上最丰富的产油区——中东、中亚、西伯利亚,以及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出口国,第一大天然气出产国、出口国,以及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如中国、欧盟、印度,等等,这就存在着极大的合作互利空间。

  欧亚联盟以主权国家为基本单位和行为体(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主要是以整个亚欧中心为核心的一体化。丝路经济带是跨国别、跨地区、跨洲际的,以地区为单位和行为体,一国内部不定区域都参与,主要是以整个亚洲为核心的一体化。欧亚联盟涉足深,工作难度大。丝路经济带涉及面宽,工作量大。欧亚联盟有3~5个国家,覆盖约3亿人,主要在亚欧中心地带。

  丝路经济带涉及20多个国家,覆盖约30亿人,横贯亚欧的中心和边缘,陆海兼备,其面积、幅员、规模、挑战和风险都远远超过欧亚联盟。在民心工程、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理论建设和推广等方面,欧亚联盟有基础和优势,而丝路经济带基础比较弱,工作量大,并且复杂多变。

  欧亚联盟成员曾经是一个共同的国家(沙俄或苏联),有共同的语言(俄语)和历史,有共同的交通基础设施、石油天然管线,有共同的货币(卢布),还有自由贸易区。丝路经济带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现实联系要薄弱得多,包括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

  丝路经济带当然包括新疆,甚至青藏,新疆为其核心枢纽。欧亚联盟不包括中国,当然也就不包括新疆、青藏。新疆反恐安全形势能极大影响丝路经济带建设,而对欧亚联盟则影响不大。

  丝路经济带不是紧密型一体化合作组织,不会打破现有的区域制度安排。其实现途径主要是战略协调、政策汇通,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丝路经济带要尽量避免“面条碗”效应,即各种相同功能的机构重合。欧亚联盟中各成员国则相对紧密。2014年9月,俄罗斯国家杜马以441票赞成、无人反对的“前所未有力度”批准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该条约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总统于2014年5月在阿斯塔纳举行的欧亚联盟理事会上签署的。

  根据该条约,三国的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将可以自由流动,并且三国将彼此协调经济政策。该条约经俄、哈、白三国议会批准后,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丝路经济带和欧亚联盟的配套措施不同,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辅相成,相互配套。总的来说,陆“带”在前,海“路”在后,陆海平衡,海权服务和服从于陆权。

  “一带一路”以中国邻国、亚洲国家为优先。如果说欧亚联盟有配套的话,那就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丝路经济带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基础,包括其正式成员国、观察员国,以及伙伴关系国。欧亚联盟则是以独联体自由贸易协议区、关税同盟、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为基础。

  欧亚联盟是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统一。作为冷战后新成立的国际组织,欧亚联盟仍然采取传统方式,以谋求经济与政治一体、势力范围、地区中心和强国地位。不过,欧亚联盟还是有贸易、投资、能源方面的刚性需求,因此是不会消失的。

  丝路经济带采用的是现代方式,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谋求单一势力范围和领导地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边界,不再是安全隔绝带、政治隔离带,而是成为投资、贸易、经济、金融接触带和合作带。

  传统的边界、海关安全和主权功能更多地让位于经济合作功能。在融资方面,中国有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开发银行、金砖开发银行等,在资金方面显然中国比俄罗斯充足。中国为“一带一路”设计了总共900多个项目,资金8900多亿美元。丝路经济带与俄罗斯直接相关,倚重俄罗斯,因为“一带一路”拟建中的六大经济走廊,与俄直接相关的有2条(中俄蒙、新欧亚大陆桥),间接相关的有1条(中国—中亚—西亚)。

  “一带一路”能否建成,与亚欧金砖国家即中俄印关系甚大。中俄印金砖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关键力量,金砖合作机制的形成是建设丝路经济带的强大助力。相比之下,虽然丝路经济带提出时间稍晚,但颇有后来居上的气势,社会舆论和国际影响方面似乎比欧亚联盟更大一些,看好丝路经济带的力量相对更多一些。丝路经济带也可以说是中国对外进一步开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一种尝试和途径。

  3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的关系及其前景

  对于丝路经济带和欧亚联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两者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国内外学界有不少担心的声音。笔者认为,两者在资源、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两者不是零和博弈关系,而是正和博弈,其功能有重合、有交叉,更有互补、有互撑。

  中俄两国高层在丝路经济带和欧亚联盟的相互关系上已经逐渐达成共识,这一共识为两大战略的和谐共处与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2015年3月,俄副总理舒瓦洛夫在中国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俄罗斯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还表示愿意在欧亚联盟的框架下同中国展开深入的合作。这虽然表明俄罗斯还是没有放弃欧亚联盟,而是企图通过亚投行为欧亚联盟的建设助力,但无论如何,俄罗斯在亚投行申请截止日期前宣布加入,表明俄认同亚投行的规则和中国的主导地位。

  目前在亚投行中,中国、印度、俄罗斯这三个亚欧金砖国家是前三大股东。俄方提出,欧亚经济联盟实行开放政策,中国既是俄罗斯,也是欧亚经济联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将来也有极大的可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

  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普京总统举行会谈。双方商定,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从战略高度、以更广阔视野全面扩大和深化双方务实合作,扩大相互开放,深化利益交融,更好促进两国发展振兴,拓展欧亚共同经济空间,带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和稳定。
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扩大欧亚经济空间,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欧亚大陆的稳定与发展。

  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扩大欧亚经济空间,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欧亚大陆的稳定与发展。

  《联合声明》还表示,要在条件成熟的领域建立贸易便利化机制,建立专家学者对话机制,通过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等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合作,通过中俄总理定期会晤等机制监督落实进程。

  这就为中俄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扫除了政治障碍,提供了政治保障。当然,具体的合作事宜,以及如何贯彻落实,要由各个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具体操作。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细致的多轮博弈和重复博弈的过程,需要建立在市场和机制、合作双赢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2015年7月,俄罗斯乌法“双峰会”(金砖国家与上合组织“双峰会”)明确提出,俄罗斯是丝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枢纽,上合组织是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对接的重要平台。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强调,“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已成为新欧亚大陆的象征。

  他认为,上合组织与欧亚联盟已为建立横贯两大陆的合作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横向结合、与金砖国家的纵向结合,将为经贸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并将为本地区未来进一步联合提供可能。”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会见来华参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方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扩大全方位务实合作的方针是坚定不移的。双方要扩大金融、投资、能源、地方合作,要制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长期规划纲要,落实好合作项目。

  9月4号,普京在俄罗斯海参崴首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说,尽管当前亚太地区经济存在一些问题,但亚太地区依然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是世界商品、服务贸易最重要的市场。加强同亚太地区相关国家的关系对俄具有战略意义,俄全球性资源基地的地位可以保障亚太地区国家经济更快增长。

  普京表示,今年(2015年)5月份中俄两国决定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对接合作,为推进欧亚一体化和亚太地区国家加强互利协作提供了新机遇

  中俄两国对丝路经济带和欧亚联盟的和谐与合作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欧亚联盟的组织建设将有利于丝路经济带建设。欧亚联盟统一经济空间,对外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有利于中国对它们整体发展经济关系。

  丝路经济带是中国在总结、吸收、整合国内外各种关于丝路的主张、倡议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可以说是最具有包容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国家大战略构想

  两者的博弈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这种博弈是多层次博弈、重复博弈、正和博弈。俄方对丝路经济带经历了从最初的不理解、怀疑、担心、疑虑,到逐渐理解、接受、支持,甚至主动要求加入、对接、合作的过程,如提出共同开发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一带一路”的亮点有可能最先出现在北线(如高铁、能源、北极航道和扎鲁比诺港口等)。作为亚欧中心地带两大跨地区发展模式,丝路经济带和欧亚联盟确实存在资源、吸引力、影响力、发展势头和前景等方面的竞争,但这种负面的因素不宜过分夸大。虽然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贸易总量下降,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被“无限期搁置”,欧亚经济委员会建议对中国工程设备、石油管材征收反倾销税,等等。

  但是笔者认为,这是全球经济整体不振,俄经济因西方制裁陷入萎缩,中国经济步入下行,“一带一路”政策尚不到位,有些地方还不明朗,实践比理论滞后等一系列复杂原因综合造成的,不是“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问题,更不是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对接合作方针错了。

  更何况,即使经济发展战略对接成功,也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就没有了,或者自动消灭了,对接只是从政治上奠定了经济合作的法理基础,大量的工作还需要过程和时间,利益的博弈在所难免。近来,俄罗斯卢布、哈萨克斯坦坚戈、中国人民币不同程度地贬值,从反面为欧亚经济、金融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增长点。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目前应加强3“Д”工作:Диалог(对话)、Доверие(互信)、Действие(行动)。当前的情况是,Диалог(对话)完全没有问题,Доверие(互信)不很充足,关键在于Действие(行动),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在市场和机制的基础上,将俄方得天独厚的资源和能源与中方丰富雄厚的劳动力和资金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同营造亚欧经济空间,为中俄战略协作增加新的增长点,前景是光明的、向好的,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要持乐观的态度。

  谋事在人,事在人为,两者完全可以并存不悖、相互借重、优势互补。合作可以大于竞争,机遇可以大于挑战。中俄两国从宏观的国际战略目标,到具体的地区务实协作,是两者有望并能够成功合作的基础。

  目前国内存在两种不正确的倾向。

  一种是低估了欧亚联盟的经济实力和潜力,没有看到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之间历史的、天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轻视欧亚联盟;另一种是高估了“丝路经济带”的一体化水平和国际影响,以至于附加了原本不该属于它的困难和风险,给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压力和心理负担。这两种情形都是应该注意并克服的。

  目前,我们应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推动两大战略走向具体的合作,早日取得带来双赢的具体成果。

  笔者建议,在欧亚联盟中设立中国使团,负责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的沟通和对接事务,以及政策协调问题(包括经济的和法律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欧亚联盟成员国国内可能会出现的政治和安全风险,以及其他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包括人民币国际化)。

  我方尤其要加强民心工程和公共外交工作,努力做好丝路经济带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以使“润物细无声”。此外,加强学习亚欧语言,研究亚欧国家,培养亚欧意识,深化亚欧合作,也是我们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注释略)

  文章初始来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2016-01-06 23:04:24 - www.ems86.com
中国跨国公司服务一带一路有高招 5/23
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启动会在京举行 5/23
毛新雅:欧盟对“一带一路”疑虑什么? 5/23
王丕君:留学人员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 5/2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入鄂考察记” 5/23
 
201927 封面人

组织机构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读览天下

龙源期刊网

悦读网

 

 

201927 封面人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