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一带一路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文明的传承,常常有历史的必然,也需要有机遇的巧合,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人类不懈的努力。两千多年前,始于中国汉代的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不同文明之间跨越时空的经济和政治交往,而各种科技、宗教、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也随之频繁交流和沟通,成就了一条辉耀千古的贸易和文明之路。古代的中国正是得益于开放的政策以及丝绸之路带来的经济利好,成就了中央大国的梦想。

 

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的贸易路线和陆路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绵延2000多里,是一条最为古老的中国连通西域的陆上通道,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由于这一路线最初的作用是用来运输中国古代生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旅行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世界广为接纳。

与享有盛名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丝绸之路也具有辉煌的历史。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南越王时期的南海北岸就开始成为海外舶来品登陆中国的主要港口。到了汉武帝时期,南海丝绸之路成为连贯岭南等沿海港口、印度洋、波斯湾、地中海的重要海上商贸航线,盛极一时。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元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中国境内主要有泉州、广州、宁波三个主港。这一期间,海上丝绸之路横贯亚、非、欧。到了明代之后,由于海禁的原因,除了郑和下西洋之外,海上丝绸之路逐步走向衰弱。到了清代,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与海上丝路国家之间海上收泊贸易仅仅透过广州这一窗口得以维系。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中国新航程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以中国为东部起点,向西不断延伸,这片广大区域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中东欧地区的65个国家。除中国之外,它涵盖44亿人口,GDP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一带一路”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多数国家后发优势强劲,发展空间大。在这65个沿线国家之中,GDP超过5000亿美元的国家只有6个,一旦开发得当,潜力空间无限。“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在于打造新时期的自贸区网络,在过去十余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货物贸易年均增长达到19%,比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特别是从2010年到2013年,区域内对外贸易、外资净流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9%和6.2%,高出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加上,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在沿边地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具有巨大的可能性和现实可操作性。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一年多以来,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赴杜尚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进行国事访问;10月,李克强总理出访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并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此行的重要着力点;12月14日至20日,李克强访问哈萨克斯坦并举行中哈总理第二次定期会晤、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随后出席在塞尔维亚举行的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16+1)会晤;并访问塞尔维亚,赴泰国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的建设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得到了相关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和支持,是中国与相关国家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红利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唯有开放包容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快速持续性发展。已经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在次贷危机之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不断提高,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就需要有“大国发展”的战略。

大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

“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也必将成为中国实现“大国外交战略”的重要依托。

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要创新。“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在性质上它是集政治、经济、外交与时空跨越为一体的历史超越版。是历经几代领导集体谋划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当代升级版,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创造性的思维。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及区域合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为之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在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召开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在此基础上,需要将周边国家作为今后中国“大国外交”战略的优先考虑对象,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外交思想的一个重新布局,将重点依托周边国家,并且通过这一战略积极打造战略支点国家,为大国外交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创举。中国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经过了长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正在面临自身以及外部经济关系转型的重大变革。目前中国已进入经济增长转型阶段,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从过去的10%左右下降为7%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意味着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支持能力也在逐步上升。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扩大,目前国内的资源已经很难满足高速发展的需求。从1993年到2012年的20年间中国从世界进口的铁矿石、石油等工业用原料累计量分别为50亿吨和26.5亿吨。可见,今后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依赖于外部世界。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将中国优势的基础建设、制造业等向外延伸,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利用中国的经济实力,为“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提供更多的支撑,对外输出中国的影响力。最终,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打造,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关系将实现更为完美的转型,将逐渐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经济增长体系。

综上所述可见“一带一路”战略的最终实现,不仅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关系是合作的基础。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也有利于“亚洲梦”“世界梦”的实现,成为有效筑牢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要素,更是助力“大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

原载于:《时事报告》2015年第2期

2015-03-10 23:55:33 - http://www.ems86.com/
中国跨国公司服务一带一路有高招 5/23
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启动会在京举行 5/23
毛新雅:欧盟对“一带一路”疑虑什么? 5/23
王丕君:留学人员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 5/2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入鄂考察记” 5/23
 
201927 封面人

组织机构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读览天下

龙源期刊网

悦读网

 

 

201927 封面人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