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引擎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一带一路
 
华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引擎

 

图片来源:南方网

2015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入实质操作年份已成为共识。作为今年地方“两会”上的“热词”,各省市纷纷以积极态度将其纳入了工作报告。日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福建泉州举办。专家们表示,中国应更注重华侨华人的作用,聚侨心汇侨力,充分发挥华商经济力量和“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

侨与祖国有天然情感纽带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途经我国江浙、福建、两广、云南、海南等地区。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原因,这些地区华侨众多,侨乡遍布,侨史悠久。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海外华侨华人有6000余万,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年发展,海外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和社会各界,影响渐增,人才辈出。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布局,涉及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故土。“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地理上即使“相去万余里”,也是一衣带水的情感。时间上即使“少小离家老大回”,也是“天涯共此时”的牵挂。

华商是“商”,但也是华人。华商投的是“资”,投的也是一份“情”。

据相关统计显示,海外华商近些年来对国内投资成长势头强劲,投资数额和项目占到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当大比重,早在2011年就已达到66%,超越了欧美日韩企业,成为了国内主要外资投资源。

所以,吸引海外华商参与“海丝”建设,参与祖国和家乡经济建设和发展,对于众多华商来讲,在心理上有着天然的情感纽带和联系。沿线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是中国“海丝”建设的重要优势,也是对接沿线国家双向投资合作的关键纽带。

惠及华商 是共建也是共享

广西“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广西泰国总会主席李铭如女士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将造福亚洲,中国发展的“列车”将惠及广大华商。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对于海外华商是空前的。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国内对东盟的投资必将加大。而东盟自贸区沿岸汇集着4000多万的华侨华人,广阔的贸易空间和更加自由的贸易平台,为华商扩大产业布局提供了巨大的投资和合作机会。

同时,“海丝”途经的国内省市在经济上充分参与,必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引进、项目合作等方面的需求增长。这对于华商来讲无疑又是一场“投资者的角逐”。

较于纯外资,华商自身有着独特的优势。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龙登高曾对此分析说:“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顺应和配合政府的导向,就能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得到政府的资源配置或政府消费的订单,或者能够把握行业与市场先机。”华商与国内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对于经济发展导向的把握和判断更为准确,更容易融入中国本土经济,从而抢占投资先机。

应该说,在“海丝”建设中,华商既是投资者,也是受益者;既是共建,也是共享;既是引擎机,也是助力器。

规划出台 助力“海丝”建设

近日,全国31省自治区市地方“两会”相继闭幕,“海丝”建设具体操作规划进入各省市工作报告。众多省自治区市为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更好地吸引外资,做出一系列相关经济部署。

在日前闭幕的福建两会上,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福建2015年将制定建设21世纪“海丝”核心区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泉州先行区建设,打造福州、厦门等战略支点。发挥华侨华人作用,促进双向投资和相关合作项目的达成。此外,福州还将推行各类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等政策,完善自贸区的功能规划和产业布局,为项目引进和吸引投资打造坚实良好的环境基础。

同时,广东省省长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表示,2015年广东将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在体制机制创新基础之上,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进一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和粤港澳经济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17名获邀与会的华侨代表在经济产业格局、外贸发展方式、进出口市场、财税政策方面也提出意见和建议。建设“海丝”应多打“侨牌”,成为了众多与会代表的共识。

“海丝”建设,经济先行。作为沿线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华商也将成为“海丝”建设这艘航船的新引擎。

2015-02-25 19:12:33 - http://www.ems86.com/
“一带一路”:开启出海新浪潮  3/11
南非科技水平领跑非洲通过科研创新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1/25
三大优势助佛山企业抢占丝绸之路商机 3/3
武耀廷: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参与"一带一路"具天然优势 1/9
丝绸之路新征程 诗画浙江将开启“海上繁花” 1/14
 
201927 封面人

组织机构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读览天下

龙源期刊网

悦读网

 

 

201927 封面人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