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菁:解密“海丝”的名与实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一带一路
 
苏文菁:解密“海丝”的名与实

  

    新华网福州2月5日电(记者 蒋巧玲 实习生 王悦)

“海上丝绸之路”的名称最早缘于何时何地?“海丝”与“陆丝”有何区别,在历史上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今的马来西亚新诗巫人,为何保留着浓浓的福州口音?东亚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竟然是由福建人建立起来的……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一层层神秘面纱在新华网微讲坛上被揭开。4日,“海上看中国”微讲坛第二讲开讲,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福建省海洋文化中心主任、海上丝绸之路区域与文化建设智库首席专家苏文菁作客新华网,解密你不知道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个“老外视角”
    中国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闻名遐迩的“丝国”。但是,最早之前,这个名字确是西方人取的。
    根据记载,19世纪中后期,“丝绸之路”一词最早见于德国学者李希霍芬的著作《中国》(共5卷)一书。李希霍芬在对大清帝国18个行省中的13个省份进行考察书后,著有《中国》一书。书中,他把古代陆上的中外贸易通道形象地称为“丝绸之路”。此后,1903年,法国驻华使团翻译官沙畹在其著作《西突厥史料》中提出,“丝路有陆、海两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认为“丝绸之路”应有海、陆两条通道。
    由此,“海上丝绸之路”之名初具雏形。此后,在李希霍芬和沙畹两位学者的传播下,“丝绸之路”才被西方学术界广泛使用,西方人也由此建立起了对中国的认知体系。
    “‘海上丝绸之路’是在西方汉学里诞生的,它其实是一个‘老外视角’。”苏文菁说,这是西方学术界送给中国的一份“礼物”。
    日本是首个传递“礼物”的亚洲国家
    如果说,“海上丝绸之路”是西方无意间送给中国的一份“礼物”,那么,日本则是第一个传递这份“礼物”的亚洲国家。
    二次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迅速崛起,这点可从一组比较数据中看出。
    195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为1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2.6美元,分别是当时美国的3.8%和7%;198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12950亿美元,人均产值10698美元,分别是美国的43.8%和86.1%。由此可见,日本战后30年,经济突飞猛进。
    在经济复苏的同时,日本亟需在文化上重新审视自己。1966年,东京大学三上次男创作了《陶瓷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书中暗喻,那个时代东方人的物产支配了世界,东方人的价值是社会的主流。1968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著作中直接用“海上丝绸之路”代替了“陶瓷之路”,这本书的书名为《探索海上的丝绸之路》。
    苏文菁说,这是日本学术界第一次正式使用“海上丝绸之路”,而从“陶瓷之路”的提法中,我们已能感知陶瓷在这条通道上的重大意义。
瓷器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压舱物
    “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外物产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其物流载体和物流主体是不一样的。
    “路上丝绸之路”以人力和兽力为物流载体,丝绸因为轻便,成为其物流主体;“海上丝绸之路”以木质帆船为物流载体,帆船要在大海中抗风航行,一定要有“压舱物”,而中国农耕文明时盛产的瓷器,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压舱物”。
    “当时中国人并没有把瓷器当做贵重物品,因为它只是地下挖出来的高岭土,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但是,对于‘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而言,却是稀世珍品。”苏文菁说。
    在东南亚,瓷器替代树叶,成为饮料、食物的容器,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中亚,游牧民族将瓷器用在餐桌上盛放食物,他们赋予其神奇力量,认为瓷器能够鉴别出食物是否有毒;在北非,瓷器则是一个富贵族群的象征,拥有多少中国的瓷器,就意味着拥有多少财富。
    “瓷器对中国之外的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不再被称为‘丝国’,而有了一个新称号‘China’,即瓷器。”苏文菁说。
    东亚史上第一个共和国由福建人建立
    谈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文化交流,苏文菁说,福建作为中国东南海的窗口,很早就与东南亚国家交好。历史上,东亚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就是由福建人建立的。
    众所周知,闭关守国是清朝的国策。彼时,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族群心怀“下南洋”的热情,不堪自我封闭,在闽人罗芳伯的带领下,来到中国海南部的加里曼丹西部。
    闽人罗芳伯能文能武,不久后成为当地华人首领。因其经常帮助调解当地原住民与欧洲殖民者的摩擦,得到当地原住民酋长的赞赏。此后,为表谢意,他获赠加里曼丹附近的一块土地,由他和其他华人共同管理。
    这块土地上有一条河,岸边有大量钻石和黄金储藏。罗芳伯以此为据点,把大量在南洋打工的闽人聚集在一起,形成分工仔细的采矿业。这就是“兰芳公司”,也被称为东亚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
    “讲闽南话的人把挖出来的钻石、黄金卖到全世界,讲客家话的人负责挖矿和采矿,讲福州话的人负责种庄稼,这就形成了产业和生活配套完整的产业园。”苏文菁说。
    福州人白手垦荒开发马来西亚新诗巫
    谈及福建与东南亚早有交好,苏文菁还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今天的马来西亚新诗巫,很多人都在讲福州话。其中的原因要从晚清的一次移民垦荒说起。晚清政府腐败,辛亥革命时期曾为福州旗手的黄乃裳不堪忍受,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家乡人民免受暴政之苦。后来,他远赴南洋,在现马来西亚的新诗巫租赁了一块土地,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良好的土壤结构,但人民很少。
    此后,黄乃裳回到福建,把自己在海外建立理想国的愿景带给手工业者、商人,还有一些失地的农民。最终招募了1500人,分三次移民马来西亚新诗巫。他们没有带去大量资金和物资,却带去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最终创造了新诗巫的繁荣。
    “把中国先进的技术、资金、组织化的过程放到世界需要的区域,按照中国人的智慧以产业园、试验区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在黄乃珊开发新诗巫的历史中早已存在。这是对现今融合发展的一个启示。”苏文菁指出,在新时期下,我们更应该发挥历史优势,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对接东盟国家。
    新时期的“海丝”让世界共享多元化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并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之路,也是最古老的、延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海洋贸易和交通通道。“而新时期下,它将是全球共享世界多元化的交流和融合之路,它是全人类的,不只是中国的。”苏文菁说。
    事实上,“海上丝绸之路”究竟有多长是无法丈量的。1990年-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考察路线就已经包括16个国家和27个口岸城市。通过这条漫漫长路,不只中国的物产传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国文化和物产也进入中华大地。比如,番薯、烟叶、茉莉花、阿拉伯数字等等,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进来的。
    因此,苏文菁指出,在新时期下,要继续发挥“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通要道的优势,重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而众所周知,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化融合中,也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着眼于海洋强国建设,福建作为中国最具海洋个性的区域,历史以来就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有突出贡献,要继续发挥优势,肩负起神圣使命与责任。”苏文菁说。

2015-02-05 17:50:13 - http://www.ems86.com/
“一带一路”:开启出海新浪潮  3/11
南非科技水平领跑非洲通过科研创新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1/25
三大优势助佛山企业抢占丝绸之路商机 3/3
武耀廷: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参与"一带一路"具天然优势 1/9
丝绸之路新征程 诗画浙江将开启“海上繁花” 1/14
 
201927 封面人

组织机构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读览天下

龙源期刊网

悦读网

 

 

201927 封面人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