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多名之风愈演愈烈难禁绝 患者难辨优劣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品牌-人物
 
一药多名之风愈演愈烈难禁绝 患者难辨优劣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一药多名之风愈演愈烈难禁绝 患者难辨优劣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经典品牌”栏目欢迎您投稿各类品牌故事:投稿信箱:  ems9586@126.com  010-83266908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周刊)官方网站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同一种化学成分的药品新名不断,花样迭出,让患者如坠迷雾,难辨优劣。药厂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起名”、“改名”,以至于“一药多名”现象愈演愈烈?业内人士认为,药品低水平重复生产造成的恶性竞争,是药厂不断给药品“换马甲”的内在根源。这种局面不改变,“一药多名”之风就难以禁绝。

    “一药多名”,患者难辨优劣

    家住济南市舜玉南区的侯秀芳,前两天因为嗓子疼,到舜玉路一家药店买消炎药。可药的品种多得让这位62岁的老太太犯了难:平时常吃的阿莫西林胶囊就有四种,价格从7.8元到14.5元不等;阿奇霉素片有七种,每盒价格从12.8元到25元不等。药房的人有的推荐这个,有的推荐那个,最后弄得她自己也没了主意,只得让孩子来买药。

    记者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在“国产药品品种”中搜索用于治疗感冒的“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结果显示有140个品种,复方甘草片有37个品种,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阿奇霉素”有552个品种之多。

    每一种药品,都有一个按其化学成分确定的法定名称,即药品通用名。同一种药由不同的厂家生产,有的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和其他厂家的产品区别开来,会给自己的产品起一个商品名,或是注册一个商标。这样一来,含有同样化学成分的药品,因生产厂家、剂型不同,就有了形形色色的新药名,让人眼花缭乱。

    山东省立医院一位临床医生告诉记者,“一药多名”的现象主要集中在用量特别大、技术含量又较低的药品上,如抗感冒药、头孢类抗生素等,品种多得就连我们医生也辨别不清。

    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伟介绍说,同一通用名的药品有不同的商品名,价格差别很大,扰乱了药品市场。“一药多名”不仅给老百姓带来选择上的困惑,对缺乏药物知识的患者,还容易造成重复用药、误服药物。

    一药哪来多名

    一种药哪来那么多名字?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药品有不同的能体现药品特色和个性的商品名无可厚非,这是国际通行的规则。但在我国,有些药的商品名多达几十个就不是正常现象了。在“一药多名”表象背后,是我国制药企业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恶性竞争的“痼疾”。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中的种种制度缺陷,使药品名称成为为药品加码、提价的工具。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百姓缺医少药的难题,我国鼓励发展医药产业。此后,制药企业纷纷“上马”,数量由那时的500家猛增至几千家。但这些企业普遍研发水平低,以生产仿制药为生,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虽然通过GMP认证“下马”了一批,但仍有5000多家企业。为了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各药厂利用现行新药审批制度的漏洞,通过改变剂型或规格,再换个包装,去申请新药,得到一个新的商品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借机提高药品定价,还能突出产品的辨识度,给营销提供方便。正如山东省立医院的一位医生说:“一种药品100多个名,大夫根本记不住那么多,谁‘公关’的钱多就用谁的。”

    记者从济南市药监局了解到,按照现行规定,新化学药品、新生物制品以及具有化合物专利的药品才能申请新的商品名,而中药和仿制药没有商品名。绝大多数药品申请不到商品名,就申请一个新的注册商标,把商标作为商品名大肆推广宣传,淡化通用名,误导消费者。

 

2014-02-28 12:19:36 - http://www.ems86.com/
v叶琼莹 家风延续百年 基业长发其祥——解读百年老店陈李济长青密码 4/16
Myspace中国3月26日推中文名 加速本地化 2/26
联想F1赞助换标 践行双品牌战略 2/28
云南白药征战牙膏后市场 2/20
美即面膜变形记 2/20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