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在基础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中国古代社会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和智慧。在基础教育有关国家治理的知识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既有利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实际,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传统文化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特别是文化治理的应有之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在基础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国家治理相关知识为例
蒲创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在这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更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规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基础教育阶段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将其融入基础教育的各个知识点中。特别是在有关国家治理的知识方面,要让学生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将其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同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此提出了进一步的具体要求。
一般说来,国家治理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家治理理论来说,也必然有共同的地方。但是,每个国家所面临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每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适合自己国家的治理体系。“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1]而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
一、传统文化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所继承和发展,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
自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封建王朝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宣化系统、以儒家思想为考察或考试内容的选官制度、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通过两千多年的灌输,儒家思想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心理层面,成为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时期,通过征辟选用儒学之士,在中央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和博士弟子,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有教化民众的责任,从而形成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的宣明教化的官吏系统。另外,还利用乡县三老、孝悌、力田等在社会基层宣扬教化。从隋唐开始,科举考试制度逐渐确立和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则是儒家的四书五经。知识分子要成就功名,就必须学习儒家经典,通过科举考试来博得功名。与此相对应,无论是官方的教育机构如太学、社学,还是民间教育机构如私塾、书院,也都以讲授儒学为主要内容。同时,除了官方的宣化系统以外,宗族、行会、家庭等民间组织也承担了一定的教化职能。可以说,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已经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法根除的。
中国古代又是一个多种思想并存的时代。统治者尽管以儒家思想为尊,但并不禁止其他各派思想的存在。除了正统的儒家思想以外,道家、法家、宗教神学等思想也会作为统治思想的辅助。每当新的王朝建立,社会需要休养生息之际,统治者往往会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例如汉初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都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每当乱世,社会政治危机严重,“乱世用重典”,法家思想就会受到重视。例如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就主张名法之治。而中国古代经久不息的“天人感应”学说,则参杂了宗教神学理论。
在各种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思想的融合。黄老道家思想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法家、儒家思想;董仲舒的儒学吸收了法家、阴阳家、天命神学的理论;魏晋玄学援道入儒;宋明理学则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
在各种思想的融合发展之下,儒家的以德服人、克己忍让、道家的清静无为、法家的法术势相结合思想等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凝结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因此,进行国家治理,就不得不从这种思想实际出发,建立符合中华民族民族心理的治理体系。这样,才能和全国人民一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传承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特别是文化治理的应有之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这个实际,既包括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国情,也包括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因为历史是连续的,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历史传统而凭空产生。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2]因此,如果离开了传统文化的沃土,社会治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的繁荣都是建立在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基础之上的。例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就是在总结秦朝灭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初尽管以黄老道家思想为指导,但也没有完全抛弃被秦朝奉为圭臬的法家思想。黄老道家思想改变了先秦道家出世的思想倾向,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同时吸收了法家、儒家思想的合理成分,形成了一个以积极入世为主要内容思想流派,以适应汉初统治的需要。唐代的贞观之治,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同时辅之以道家、法家思想而发展起来的。
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五大体系。而文化治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这更离不开传统文化。毛泽东曾说:“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3]既然新文化是从旧文化发展而来的,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旧文化。旧文化中当然会有糟粕,有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但也有反映中华民族特性的、具有普遍规律的、能够古为今用的东西。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可见,传承传统文化本就是文化治理的应有之义。
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又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表明我们的国家治理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的国家治理又必须是中国特有的,具有民族性。毛泽东在谈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时就说,“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中国文化应该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4]因此,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要采用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使之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样,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当今世界,人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也开始席卷全球。更有人将西方文明说成是适应全人类的文明形态。我们必须承认,西方文明确实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进行国家治理方面当然也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西方文明。然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5]。正是有了各种文明的共生,才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西方文明绝不是人类文明的唯一形态。“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6]在全球化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本身就是对文明多样性的贡献。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基础教育的各学科的不同知识点之中,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同时,我们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
[2]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光明日报,2014-10-1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707.
[5]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N].中国青年报,2006-4-3.
[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9-24.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传统文化根脉下陕西文化自信研究》(17JK0816);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儒家教化理论与实践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SGH16H174)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11-28 20:48:35 - www.ems86.com
《最强大脑》节目制作成功之道 5/6
袁枚的“沙弥思老虎”与薄伽丘的“绿鹅”故事之比较 10/26
浅析《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11/12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公共组织管理的启示  11/12
物流企业的OTO模式初探 11/3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