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环艺设计课程改革创新研究探索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信息化时代下环艺设计课程改革创新研究探索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部分环艺设计课程的设置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专业的教学质量,阻碍其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还使其难以实现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信息化时代下环艺设计课程改革创新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当前环艺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并以提高环艺设计课程教学效率,实现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主要目的,为其提供几点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信息化时代下环艺设计课程改革创新研究探索
鲍艳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社会与校园中已经无孔不入,先进的网络技术无论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提供一定便利条件。但是,这种发展形势的转变也为环艺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提出全新要求。因此,应如何实现环艺设计课程改革和创新,确保其教学模式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环艺设计专业课程概述
环艺设计课程是属于一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经验的一种实践能力。与其他专业不同,环艺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都是紧紧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环艺设计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以指导者、引导者的形象辅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教学氛围。环艺设计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范围较广,其中包括有素描、色彩、速写、构成等基础课,在专业设计课程方面有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电脑效果图制作、室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设计课程。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能选择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广泛,并不会出现学生毕业难就业、难创业的问题。

二、分析信息化时代下环艺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在信息化时代下,环艺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沟通与互动。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环艺设计课程教师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所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下,作为指导者的教师仍旧以自己为课堂教学主导者,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机械的讲解理论知识,而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却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被动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理论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仅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多样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信息化时代下人才培养标准背道而驰。除此之外,有个别环艺设计专业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会定期参与设计课,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对设计方案等进行调整、修改。但由于整个教学环节缺乏先期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仍旧未明确设计目的和方法。
(二)教学方式缺乏信息技术支持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对环艺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冲击。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现阶段的学生95%以上每天都会登录互联网,在互联网中获取舆论信息与信息数据等。而学生在获取信息数据时所选择的途径也从电脑转为手机,或是电脑手机并用。但是,互联网平台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游戏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学生目光,使学生渐渐沉迷于网络而难以自拔,致使现在的环艺设计课教学课堂中多数会呈现低头族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网络技术有利有弊,它对学生学习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教育事业带来一定便利和创新机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还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但许多院校受一些因素所影响,网络技术在环艺设计课中很难充分体现,导致环艺设计课有些与时代脱节,不能充分的诠释创新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合理
现阶段的环艺设计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多数是针对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并未将学生的学业成果、行为表现纳入评价体系当中,使之对学生的评价结果缺乏综合性与全面性。同时,环艺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为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为体现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而设立的。将环艺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成果纳入环艺设计课程评价体系中,有助于相关专业教师及时发现自身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在发现的同时给予纠正和改进,以期实现更加高效的环艺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但是,由于环艺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合理,并未将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也缺乏一定综合性。导致环艺设计课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因缺乏获得有效的评价反馈,而难以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等问题,使后续的课程开展受到阻碍。

三、信息化时代下环艺设计课程改革策略探析
(一)实现教学过程全方位互动化
在信息时代下改革环艺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相关专业教师首先可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如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职教云等互联网平台中组建班级群,线上线下谁是学习交流,或者微信群、QQ群等,定期将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上传至班级群当中,并定时更新。再上传过后,可引导班级学生以和谐、友善的角度去评价同学之间的学习成果,帮助同学发现其学习成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辅助同学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在学生中形成互相督促、互相比较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同学之间的互动力度。其次,在每天环艺设计课程教学结束后,相关专业教师可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并告知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可通过网络平台或者是各项教育直播平台向同学和自己寻求帮助。这样有助于实现学生与教师课下面对面交流,反馈实践感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环艺设计课程专业教师还可将每天所讲解的课程内容上传至互联网平台中,利用网络技术将其压缩成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班级群中,让学生及时掌握复习当天所讲解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来进一步实现将知识吸收内化的学习目的。
(二)实现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合理化
首先,在构建学生的环艺设计课程评价体系时,相关专业教师应先转变以往的评价标准,由以往100%评价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标准转换为40%学生成绩评价,30%学生学习成果评价,30%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评价,以此来确保学生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其次,在选择学生评价主体时,可将相关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学生纳入其中,实现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学生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形式展开对学生综合性的评价,以此确保学生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与公正性。另外,为提高学生评价体系的时效性,学生还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职教云、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云空间等平台,定期提交自己的设计成果让同学与教师进行评价,并通过网络展示来获取同学、教师甚至是专家方面的点评。在设置教师评价体系时,可通过在校园内的网络校园网站中设置教师教学成果测评网页,鼓励学生到此网页中以匿名制或实名制的形式,针对环艺设计课程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与专业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并适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环艺设计课程专业教师在获取相关评价反馈后,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全面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解决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三)实现师资团队教学质量高效化
在信息化时代下,相关专业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对环艺设计课程专业教师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首先,相关学校应优化环艺设计课专业教师薪资待遇,通过调整环艺设计课专业教师薪资待遇来吸引外界大量优秀专业人才,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环艺设计人才担任环艺设计课程教师,在增强环艺设计课程教学专业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环艺设计课专业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其次,相关学校还应加强对本校环艺设计课专业教师团队的专业培训,可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学术座谈会、学术大赛等活动,来提高环艺设计课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还可通过组织环艺设计课专业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中参与项目制作,来提高该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与实践经验。
总而言之,信息化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数据和扩大社交范围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环艺设计课程专业教师把握住这一机遇,积极将网络信息技术渗透到环艺设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来实现环艺设计课程的改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文兵.“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环艺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138-139+142.
[2]郑瑾,徐毅.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以“环艺设计实务”课程建设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8):115-116.
[3]吴智雪.网络环境下环艺设计教学路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3):134-136.
[4]刘旭.BIM技术在高校环艺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2):158.
基金项目:2018年成都游憩环境技术研究院开放性课题《信息化时代下环艺设计课程改革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8YQKF0105)
(作者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2019-10-15 21:39:03 - www.ems86.com
跳绳对提高大学生800米、1000米成绩的实验 9/10
传统图案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11/7
高职院校物流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0/25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12/13
提高煤矿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 3/10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