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功臣——九旬“大国工匠”吴新安访谈录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共和国功臣——九旬“大国工匠”吴新安访谈录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年近九旬的吴新安是中国著名的玻璃精密仪器研发专家,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灯工玻璃艺术家。解放后,历经磨难的中国百业待兴,玻璃事业也开启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吴新安等老一辈专家为应用在激光武器上的电子玻璃仪器事业呕心沥血,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个关系国家安全的军事难题,为中国的电子玻璃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电子玻璃事业的新纪元。吴老工作之余,为了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专心研究,开辟了灯工玻璃艺术的道路。吴老在盐城市益林镇点燃了灯工艺术的星星之火,灯工玻璃艺术在益林这片肥沃的土壤上绽放出瑰丽奇葩,而且辐射到周边几座城池。七十多年来,吴先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而今,还不遗余力,飞往国内外重要城市表演技艺,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纵观历史,三千年前,灯工工艺由罗马人发明,春秋时期,东亚人将此工艺传到了中国,为了使这一工艺也在中国得到传承创新,现南京市政府将灯工工艺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举吴新安为其传承人。吴老的治学之道、科学精神以及为民造福的家国情怀令人无限敬佩。

 

    共和国功臣

——九旬“大国工匠”吴新安访谈录

 

黄春涌

 

 

 

偶遇异国小玩意,开拓一片艺术天地

黄:吴老师您好!您的单位是军工企业,是专门制作精密仪器的单位,您主要负责电真空玻璃仪器吹制,对军用和科研玻璃仪器的研发,您攻坚克难,著书立说,成就卓越。因此,您屡屡被评为省、市先进生产者,并且于2006年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授予“共和国杰出人物”光荣称号,而您在中国玻璃艺术方面也是“拓荒牛”式的、里程碑式的人物。那时,创意造物,无法相师,而您却乐此不疲,孜孜追求,为我国玻璃事业开辟了新领域。您的灯工作品领异标新,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在各种展赛中屡屡获奖。您的灯工玻璃艺术创作之起因和经历,耐人寻味。

吴:过奖过奖。一是机缘巧合,让我与玻璃结下了毕生不解之缘。我小学毕业,在家待业,一次,获悉南京电子玻璃管厂招聘吹制工人的信息,我便去试了试。入职标准是谁吹的玻璃泡泡最好,谁就能被录用。结果我控制吹的力度恰到好处而脱颖而出,便成为厂中一员。经厂领导介绍该厂的性质和使命以及所生产的产品的用途之后,深知落在肩上的担子的分量和责任。于是,我刻苦向师傅学习,日夜不断钻研,掌握、总结、挖掘、拓宽玻璃仪器吹制的基本知识和各项技能,苦练内功,收获了不少科研成果,撰写了中国第一本特殊工种书籍《玻璃仪器吹制法》,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见图一)这些研究成果解决了航空航天、卫星和军事的许多问题。二是感谢我们领导悉心栽培和充分信任,给我提供了发挥的平台。

(图一)

至于业余之余进行玻璃艺术创作,也是缘分使然: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从苏联带回来一个玻璃小狗熊,很精致,他带给小孩玩玩的,我看了一眼,觉得很惊讶:玻璃还能制作动物小玩意儿!我从中得到启发,于是,下班或完成任务之后,我就用剩料试着研制了一些常见的动物。在那段时间里,只要有动物造型的书,我全部买下来,买的书堆满了房间。我没有进过大学门,若没有书和实物作参照,根本不会造型。不少绘画书籍被我翻得破烂不堪,(见图二)而后各种常见的动植物的形象烂熟于心,用玻璃表现起来心手相通,意涵于物象之中,情溢于作品之外。

(图二)

有人说我理性得像巴菲特,感性得像贝多芬。玻璃艺术本是我的爱好,我又想创造新的项目,把做仪器的剩余玻璃加工成一些有意味的造型,这样既能节约材料,又可物尽其用,这是创作玻璃艺术的又一动因。做灯工工艺的条件也优厚,当年,上班时间,我们一个人一个房间,完成任务后,可以自己支配时间,剩下来的玻璃可用来做小东西。记忆犹新的是我用玻璃管还吹出了一个造型别致的笛子,此笛用上了制玻璃仪器的技术,可以吹出咕噜咕噜的响声,可称作是一件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玻璃作品。这样,愈捣鼓兴趣愈加浓厚了。玻璃艺术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开始的。平时练得多了,创作题材就丰富了,表现技法也多样了娴熟了,钳子、刀片、镊子等工具使用得得心应手、运斤成风,高温下的玻璃棒在手中也变得乖巧听话,任凭烧、吹、拉、剪、搓、揉、绕、粘、弯、按、焊。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欲搞从事艺术,务必志坚如磐。雨果曾说:“艺术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唯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坚持不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道酬勤,我是有心插柳柳成荫:诸如首饰、挂件、烛台等产品流光溢彩,晶莹剔透;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人物瞬间栩栩如生,连我自己也爱不释手,尤其在雨花石的表现上更为神奇,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就是把玩雨花石多年的行家也难以辨认;以“内嵌法”制作的玻璃猫球,乍一看,像是玻璃内嵌着活生生的猫,而外观毫无接焊痕迹。概括起来,自然、生活和书本就是我的老师,活灵活现、鬼斧神工、妙趣横生、精巧逼真、格调高雅是我的追求,也是我对作品的评判标准。

黄:人们喜闻乐见的、寓意吉祥美好的是您常做的题材,您的作品表现手法以夸张简括为主。那么您在创作上有什么秘诀吗?

吴:我有自己的一套创作法则,总的法则是玻璃的材质美不能丢。在技巧上,理性分析,把握玻璃性,化繁为简,組简为繁,以大拉小,为达效果,可以多作尝试;纹理装饰上,有规律的讲秩序、讲韵律,无规律的讲布局、讲对比、讲辩证、讲均衡、讲协调;用色上,忌俗,求和谐,大红大黄要慎重,类似色易雅,对比色活泼,大拼大贴也可尝试;创作构思上,充分利用玻璃性,不同材质均可试,新颖别致是追求,膨胀系数要牢记。“张冠李戴”“矛盾迭起”“偷梁换柱”“背道而驰”“模棱两可”“画蛇添足”“泰山压卵”“异曲同工”“依样葫芦”“老蚌生珠”“金口木舌”“拾人牙慧”“舍旧谋新”“只重衣衫不重人”等等那些典故成语都暗含了创作方法,要尽量打开思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能左右逢源,妙手偶得。

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时候,您的厂主要生产电子真空玻璃管,玻璃大部分都是透明无色的,且您尚未研究配方,那么,彩色玻璃如何解决呢?

吴:我的一个徒弟,他的哥哥在南京某厂当车间支部书记,他说他哥哥那边有彩色玻璃,我就过去要了一些,有红的,绿的,黑的,白的,要到以后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另外,从生活中收集一些彩色玻璃进行回炉再创作,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情系苏北老区,带富两个乡镇

黄:我从网上查到,当年,“益林镇从事灯工玻璃工艺品生产、销售及配套业服务人员约两万五千多人,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东南亚国际市场,年产值占本镇工业总产值的75%,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这与您有直接的联系,请吴老谈谈益林和宝应这两个玻璃加工基地。

吴:国内玻璃工艺品加工基地主要指益林和宝应,它们是我过出口到国外的玻璃产地的典型代表。特别是中国益林是很大的灯工基地,闻名遐迩。《南玻璃工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这篇文章提到我,文中讲到请了南京的师傅帮扶益林,在整个益林传授了革命性的技术。原来阜宁县益林镇有一家玻璃厂,以大炉吹制工艺生产大花瓶,办了好长时间,比较早的,这是一家亏损企业,做的花瓶易爆裂,造型也不行,当然亏本不赚钱,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去益林的时候)整整亏了十七万元人民币,八十年代十七万元是相当可观了,但是那个厂要养活那么多工人,还要投资,便将煤卖给别的工厂来维持,一百七十块一吨,卖给南京市三百块一吨,炉子不能熄灭,熄灭就意味着工人失业。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把南京玻璃厂的一个邵姓的师傅抽调到益林去,希望他能帮助益林厂扭转局面。邵师傅就是前面提到的南京玻璃厂的朋友。他是搞艺术的,也喜欢灯工工艺。他继续生产大花瓶、花插,可是,几年过去了,工厂仍然没有效益,还是亏本。他左思右想,后来想起了我,他超越了常人的固有思维——将大炉吹制工艺转移到灯工工艺。谁都不晓得采用灯工工艺做小狗小猫竟然可以改变命运。

那是1987年的一个星期天,邵师傅叫我跟他去益林散散步,我一想行啊!就跟着他跑了一趟。他所在的那个工厂,前面有个垃圾堆,那是一堆像山一样的破碎玻璃,一个个大花瓶爆裂裂后堆积的,既不能卖掉,收购站不要这样的碎玻璃,又不能回炉,为什么不能回炉呢?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软料、硬料混杂到一块,难以分选。由于技术不成熟,大花瓶不断地破,“山”不停地在加高。

这个玻璃厂的老板姓付,他恳求我说:“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把厂救活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去了益林乡下,交通很不方便,乘公共汽车需18个小时才能到那里。他厂什么灯工用具都没有,没有灯头,我自己带了个灯头去,没有液化气,都烧煤油,我提出无论如何要搞一个氧气瓶,搞一个液化气瓶什么的,我来想办法先把你们的废玻璃处理处理,制作灯工产品。后来付厂长要求继续生产大花瓶,认为大花瓶的利润可观,而“小狗小猫”的价钱能有几何?我说不用你的新玻璃料,我只用那些五颜六色的碎玻璃,将他们做些鱼和鸭子等小动物。做出后,产生了轰动效应!他们厂把我做的那些灯工产品拿去参加广交会,哇,订单多得令付厂长惊喜交加,全是出口订单,美国英国意大利都有,就这样把灯工搞起来的。

当时,他们很困难,来来去去好几年的路费都是我自己出的。去到益林呢,我的灯头,他们不懂,我打开来给他们看,教他们怎么加工,怎么能出煤气氧气,这是美国专利耶,是美国人搞的,为什么氧气煤气的混合气体一通就能呼呼地燃烧,这里面还是有点学问的,一来不灭火,二来做的东西不爆裂,火还可以大大小小,玻璃一烧,熔化啦,摆弄摆弄就变成这造型和那形象,妙趣横生!他们制作的大花瓶卖5块,我一个用小玻璃片做成的小鸭子卖6块,而且废物利用,这不带来经济效益了吗?益林灯工就这样起步的。然后他们公司组织培训,培训费每人2500元,那个时候2500元,多高呀!在厂里学得很苦的,学习期间几乎没有工资,有的工人受培训了也不一定做得合格。学出来了月薪只能拿100来块钱,一半都要交给老板作继续培训费。单培训费为厂里带来了几十万的经济效益,我分文不取并不计较。不少人看好学灯工工艺收益丰厚,都想学。我一个徒弟,在南京电子玻璃管厂工作不到三年,为了学灯工技术,连2000元押金也不要了,后来他尝试自己办工厂,果然订单一个接着一个,生意太好了,广交会的订单都做不完,十万个十万个的产品单子接下来,一个工厂一个月发一个集装箱,很厉害!还有一次他到美国,集装箱中的产品都当路费了,他在美国把这个小狗小猫直接作为零钱,一个熊猫抵50美分,人家高兴得不得了,把物品兑换钱了。后面他富裕起来了,房子有十栋。去年投资需要五千多万,他轻轻松松就拿出来了。

一九七几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制作小狗小猫,作品多了以后,渐渐有了办灯工厂的想法。我在南京找了几个厂,起初找的是我所在的单位,但是都说要考虑考虑。终于有一天,我厂的党委书记看着我制作的小狗小猫,很客气地说:“你提出搞个玻璃工艺品厂的建议,我认为很好。把我们厂的一些职工子女都叫过来学着做,或许是一条就业出路。”那时,有很多职工子弟高中毕业或初中毕业,都在家待业,其中包括该书记的一个女儿。如今,书记主动提出办灯工厂,我的回答当然是响亮而肯定的,就这样成立了第一个南京华东玻璃工艺品厂,有20多个知识青年。那个时候只有透明玻璃管,没有白玻璃,也没有黑玻璃,怎么办呢?此事说来甚是凑巧,我的一个同事他的女儿在南京化装品厂,她厂有堆积如山的花露水瓶子,倒到河里又罚款,人家不回炉,我向她要过来了,一大卡车一大卡车拉过来,不要钱,还说帮了她大忙。我那些“小狗熊”,原来都是那瓶子做的。没有棕色玻璃(咖啡色玻璃),我就将一大堆麻油瓶、酱油瓶、啤酒瓶拿来烧。说实在的,办一个工厂真费心呀!华东玻璃工艺品厂那些年的产品统一由外贸公司收购,养活了好多人,员工月工资高到一百多甚至二百多块,他们多劳多得,我是领固定工资的,那个时候才50多块,我厂给我的工资只按三级工或四级工发放,并没有给予老师傅应有的待遇,他们比我们老师傅的收入高得多嘞,材料不要钱,煤气还是公家的,我负责教他们,他们个个都很争气,成家立业。这个项目——华东第一个工艺品厂,为解决职工子弟就业问题做出了一个样板。

前面讲过,后来我把这个技术力量转向了苏北,苏北地方大呐,益林一搞以后,阜宁、宝应、淮安、扬州等地到处都搞玻璃工厂,现在网上一查就可查到172家,生产的小狗小猫小鸭子满天飞,兴旺了十几年,耳闻目睹他们生意兴隆的景象,心里十分欣慰。益林那个姓冯的朋友见证了这一切,那时我们很落后的,整个阜宁县的支柱产业就是灯工玻璃,家家户户都在做,他们喻为万家灯火,又带动了氧气、液化气、交通运输、邮电局等,都忙起来了,一派生机景象,而且所有工厂都晚上11点才下班,下班后要吃点东西,所以又带动了整个饮食业,相关产业链都带动起来了,我一个人带动了整个乡镇企业,益林的灯工工艺年产值占本镇工业总产值的75%,成为全国最大的灯工基地,带动了几万个人就业,创汇几亿元。后来,他们又接下了出口美国的“天使铃”订单,要做十万个,当时,谁都做不出,而我研制出来了,他们到我们厂来培训,十万个“天使铃”,一个益林镇做不出来,然后,宝应也加入进来,整个宝应都来做“天使铃”,这是宝应灯工玻璃业的起步。

宝应的灯工发展还与宝应外贸有很大关系,宝应外贸有个人姓赵,他带来个日本客户,那个日本客户带了两大包的东西——全是日本的最新玻璃工艺品,原创于日本。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产品,造型新颖美观。他把那两大包工艺品带到益林,由我按照那样品教他们制作。这样,益林灯工整体快速发展。日本在玻璃方面很发达的,玻璃圣诞老人都是日本生产的。益林生产出来的圣诞产品出口美国而不出口日本,按日本的样品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卖给日本,日本客户生气了。于是,日本客户来到我家里,想让我制作,我一个人也没有办法做完,还是由益林做,全是玻璃手工吹制,不用模具,又是几十万个,这是一个大项目。第二个大项目,就是做小蘑菇套小蘑菇,一百万个,他们又想不出怎么做,我又教他们做,几万个人做小蘑菇,完成后个个都发财。你算算,45一个,一天做200个,利润很大。很多大项目都是我带动,就这样起步、发展的,我把全部精力都花给他们了。至于现在,不像以前了,为什么呢?外国人把好多玻璃设备、加工工艺都带去了越南,原因是中国工人的工资高,原来5毛钱一个,现在变成2块一个,外国人不要了,把订单给越南等其他国家了。工艺品无所谓,哪个都能做,难度不是很大的,看了就知道做了。由于人工工资高涨,结果订单慢慢少了,许多订单都流到别的国家去了,经济规律就是如此。

我们国家灯工发展的唯一的出路是创新,要开拓,我们原来做的东西,许多是日本和意大利的品牌,几十万几百万个的做,产品打了意大利的商标,把意大利的包装盒子拿来装入工艺品以后,运到意大利,然后意大利向全世界推广。大多运到美国去的都是中国产品,都是益林的产品,都是我教他们的,就这样把整个的灯工产业壮大起来,搞了很大的市场。

黄:那时,您一边负责您发起创办的华东玻璃工艺品厂,一边又去益林帮忙搞那些大项目,请问您是怎样协调工作的?

吴:去之前,华东玻璃工艺品厂我不做了。原因是我们这个厂来了个新的领导,要我回南电车间技术攻关。我从南电车间调出来又回到车间去,结果华东玻璃工艺品厂就关门了,外贸订单来了他们不会做,我也不再去了。有的时候利用星期天到益林乡下去教他们做,请假顶多只能在那里待三天,其它时间我还真去不了乡下,多般今天去,第二天回厂。一旦煤气氧气会操作,造型按照书或按照样品,烧制个眼睛鼻子等,很快就能学会。若要提高效率,只有多做,熟能生巧,没有其它办法。就好像画画一样,天天画就能画得又快又好,做玻璃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停地烧不停地做,慢慢就做好了,充其量,最多一个月就可出师了吧!我带了一个徒弟,上午学,下午产品就能出口呐,这不是开玩笑,只要把方法交给人家就好了,有方法,哪个都会造原子弹。方法会了,怎么不会重复劳动呢?玻璃工艺很好学,很快见效,所以说它学起来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

有些人觉得现在我们国家工艺落后,我倒认为不一定,像阜宁还是很好的,几百个几千个人不是还在干吗?大量大量出口,像现在做那个香水瓶让大家忙得不得了,加班加点的,再像现在日本的“星空球”来了,好多单位都在做,生意也是很好的,玻璃业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每次开会都很重视玻璃工艺,宣传力度很大,影响也很大。淄博的孙某做的石榴,上万元一个呐。一个玻璃香水瓶36000元,还得先给钱,再给货。我认为,不讲兴趣,不讲爱好,刚讲项目,就能够推动发展玻璃工艺。当然,困难是很多的,对我来讲,压力也是很大的,虽然我年近九旬,但推动玻璃工艺发展的担子还没卸肩啊!作为我们来讲呢,玻璃灯工有基础,但毕竟是一种廉价材料,唯有创新,才有成效有发展。就像齐白石的画,材料廉价,但是拍出3.5亿元。当然,在我们国家,玻璃不可能像陶瓷的影响那么大,但是已经很不错了,从事玻璃事业的人已经有很多了。

黄:您在益林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培训呢?

吴:几百个人集合在一起看我表演,厂长拿订单样品过来,我按样品教他们怎么做。当时他们的订单产品难度大,他们想不出来怎么做的,像那个天使铃,我们国家没有人会做,只好我来教他们做。他们看过我示范之后,再一边操作,一边听我指导。实际操作是最关键的,只有在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之所在。在订单的激励之下,人人都争先恐后,专心致志,甚至废寝忘食,观察得十分仔细,每个步骤都牢记于心。订单是能够激励人的学习积极性的,因为订单是一种责任,是一份信任,是一种压力,也是一股动力。

黄:您帮助益林和宝应,属于民间行为还是官方行为?

吴:现在是民间的。那时益林镇有专门管玻璃工艺行业的,原来镇政府与我们厂联系,邀请我去指导,厂里同意派我过去我就过去,否则,我怎么可以去呢?我们厂里原来的党委书记,抗日战争的时候在益林打过仗,转业后依然情系祖国,情系人民,急他人所急,思想境界非常高。他对我寄予着厚望,经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们厂应该帮扶贫困企业,帮助贫下困难户,我们要把帮扶贫困当作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厂里同意派我过去,并叮嘱不能额外增加他们的负担。书记的话我听明白了,其言下之意就是不要收他们的钱。益林镇西南村,是新四军三师师部所在地。淮安抗日战争的时候益林人民与新四军如鱼水情深,并肩作战,做出的牺牲很大,贡献很大,我们的一个市长就牺牲在益林,益林战役,网上都有,大家都知道的。

那时本来是镇政府企业,现在就变成私营企业了。我为他们倾力贡献了技艺和知识。现在不像以前了,我也年近九十啦,没有精力继续去帮他们了,商家的好多订单也拿到别的国家生产了。现在宝应搞的很好,宝应超过了益林,宝应做灯工吹制,那个难度系数比较大,靠嘴巴吹的。总之,像做那个天使,都是我教他们的。我们去帮他们创业的时候都是很苦很苦的,早上吃烧饼,晚上吃油条,除了青菜就是萝卜,创业初他们本身就很苦,给我报酬也是不现实的。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原来他们只有一辆自行车,现在有好几辆轿车,有个老板的爸爸喜欢到乡下去钓鱼,他就为爸爸买一辆轿车去钓鱼,让他父亲深感儿女之孝。

 

通过求效益,催生创新

黄:吴老师您好!除了多练,还有其它途径达到生产高效吗?

吴:七八十年代搞工艺品的,全世界也不多。我把它发明出来了,在益林表演鸭子等等,他们都学会了,发展了一大批从事灯工的人,发展到后来有几万个人在搞。为了效益,我常常创新,常常改变工艺,比如,对制作圣诞老人的胡子眉毛的革新,一律向高层次高效率发展。我能教的,全部把他们教会,对于技术难度太大,合格率不高的产品,在订单选择多的情况下就放弃不做,要讲经济效益,没有效益,意义不大。我国的市场不能跟美国比,美国一个玻璃蜜蜂卖50美元一个,我们中国2元人民币一个,所以有些东西,难度太高的,没有必要做。作为你自己的爱好,研究它,可以发挥你的兴趣。对于他们来讲,讲的是经济效益。

比如中国工笔画与水墨写意画,工笔画属慢工细活,水墨画则一挥而就,而且工笔画的售价不一定能胜过水墨画,当下都想挣快钱,自然画水墨画的人比画工笔画的人多得多。古代一张工笔画画三年,现代人能花三年时间去做一件玻璃东西吗?现在我们国家有哪个愿意一幅画画三年?所以说,社会变化以后呢,企业、作坊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不是纯艺术。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一个研发部,去研究开发一些新产品新工艺,但向来没有哪家企业这样做过,这是企业不能持续发展症结所在。而对专门从事玻璃艺术研究的人来讲又不同,他们追求玻璃艺术能够达到什么境界,研究玻璃内部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玻璃内部的工艺,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高水平,比如,嵌画系列体现了古罗马的玻璃艺术的高超技艺。嵌画就是反画,是古罗马发明的,几千年了,到现在为止,意大利仍然在做反画工艺。古罗马的时候,他们发明在玻璃上面把画做成长条状,高温加热再一拉,再切成片,即成双面画。当然,古罗马的不是画,而是五角星等几何图形,我由此受到启发,把它变成各种人像,如圣诞老人、小天使等等,我还把它做成汉字,比如“圣诞快乐”、“新年吉祥”等等,然后把它切成片,再嵌入玻璃,或涂上水晶玻璃,形成两面画,这方面我作了很大的突破,既新颖,又有效益。这工艺确实难度很大,很麻烦。这是我的创新,给益林带来很多的订单和经济效益。

 

 

成就卓著,受邀出国门展身手

黄:您年近九十,仍然身体力行弘扬灯工工艺,祖国的大江南北都有您的身影,您还受邀去了马来西亚施展才艺。

吴:那是2009年的事,有一个华人在马来西亚负责引进国内艺术名人表演,经人推荐,便邀请了我去马来西亚表演玻璃艺术,南京去了好几个不同专业的艺术家。我们去了一个月,天天表演,没有休息,让我收获不少。

马来西亚气候宜人,生活条件也不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我了解到许多游客来自地中海一带、阿拉伯、以色列、约旦、沙特等地区,地中海一带国家的人最多。从衣着打扮也看得出各国的民俗、宗教,有的妇女全身被黑嗒嗒的布围裹得刚留出两个眼白白得出奇的眼睛,在没有征得她同意,千万不能对着她拍照,拍照就是对其侮辱,所以我一张照片都没有。因为对她们的衣着打扮感受最深,所以我用黑玻璃创作了不少黑衣美女。她们光着脚向我走来,露出一个个大眼睛,一圈圈地围着我,要买我的作品。

每天做的黑衣美女全卖光了,价格也很高,连我带去的玻璃小狗小猫,也都卖掉了。她们喜欢玻璃艺术,但我们国家对玻璃艺术不怎么重视。我们国家对陶瓷很感兴趣,对玻璃艺术这个舶来品,兴趣不大,但今昔相比,仅益林就有几千人从事玻璃工艺行业,产品全部出口,其中蘸水笔、香水瓶真的很畅销。那个星空玻璃珠不是到处都在搞吗?玻璃灯工发展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呼吁组织、爱护老艺人

    黄:您一身的技艺,但您并没有为己所用,而是教授给他人,您这样做有什么缘由吗?

吴:我经历了旧社会,饱尝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滋味,见证了建国之艰难,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报答党、政府、人民之恩,我们这些高龄艺人一生讲奉献,力争有作为。但是,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而我们国家现阶段医疗费用较高。人息艺绝,因此也希望百姓尊重爱护老艺人。

现在我们国家提倡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造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创新,像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都用奖金来鼓励传承,鼓励开拓。行业带头老艺人,国家应该爱护,应该组织起来,不让他们自生自灭,应该给予适当的补助,应该采取奖励制度,激励余热再次释放异彩。

作为我个人来讲,一直保持着家国情怀,我带了一些徒弟,还是分文不收,我逗留于世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了,教她们是理所当然的,她们学会了,受我的影响,她们对社会也会做贡献。我天性爱搞研发,不喜欢做重复产品。我常鞭策自己:不做好事,不谋人民幸福,空长百岁;不钻不研,研而无果,空长百岁。

黄:把老艺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老艺人创作团体,或许能推动或加速该行业的发展。

吴:那当然啦。组织起来,活动起来,交流起来,整合起来,就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强劲力量。清华大学关东海老师和赵婷婷老师把中外玻璃艺术家组织起来,进行艺术交流,给艺术家们补贴,这是很不错的。河间政府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每年都花费几百万元推动玻璃事业。

作者简介:黄春涌,男,197198日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目前主要从事琉璃与雕塑艺术研究方向。现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9-07-02 08:46:47 - www.ems86.com
李振蓬:打造泰康基础设施及不动产投资核心竞争力 1/3
鼎诚智和李依泽:“研”以致用 聚焦地产前期调研 1/6
时代追梦者:包君成 做一个不被定义的人 1/6
黄成:将成功握在手上的哲学  11/8
付龙江:潮落潮起的创业传奇  11/8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