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徽先生对中国文献学的几点主要贡献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张舜徽先生对中国文献学的几点主要贡献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张舜徽先生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确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在理论上构建了文献学的完整的学科体系,使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
建立起来,立于学术研究之列。

 张舜徽先生对中国文献学的几点主要贡献
                      朱新霞


     张舜徽先生一生治学范围十分广博,在文史哲各学术领域均有创见。在他的学术生涯中,贯穿始终的一个研究领域,即是文献学研究,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对中国文献学的发展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把中国历史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提了出来,并构建了它的学科体系,标志着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正式诞生。
    中国历史文献整理源远流长。无论是从孔子整理其时代的文献,得<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或是刘向、刘歆整理文献得《别录》、《七略》等。各个历史时期,无论是政府组织的,还是私人进行的历史文献整理,几乎从未间断。大批历史文献经过整理,便利了人们的阅读和利用,并在整理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然而作为一门有系统理论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一直没有建立起来。古代整理历史文献的知识都归入校雠学或其他学科里面,并没有形成专门的文献学。
20世纪初,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梁启超的这一观点,代表了许多学者的共同看法,即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学术的基础。所做的工作是校勘注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为各学科提供材料。但还不是一门学科,只能谓之广义的史学,或是史学的基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学术界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张舜徽先生对历史文献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丰收期。他的许多文献学观点都已成熟。1979年他与学界同行在桂林发起成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1980年,国务院颁布学位条例,他随之被评为全国首位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2年,张先生在《中国文献学》一书中对文献学的概念、基本要求和任务作了明确的叙述。并构建了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完整的学科体系,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使文献学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完整的建立起来,立于学术研究之列。作为替中国文献学建立“规范”的代表人物,张舜徽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明确了文献学的含义,准确的界定了文献学的研究范围
    张先生认为我们不应该抛弃文献的本义而加入别的内容。指出“文献”既是一个旧名词,自有它原来的含义和范围。我们今天既要借用这一名词,便不应该抛弃它的含义而填入别的内容。把历史古迹、古物、模型、绘画等,概称为历史文献,这便推广了它的含义和范围。和“文献”二字的原意是不相符合的。至于地下发现的远古人的头盖骨或牙齿,那是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在某一墓葬中出土的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那是古器物学的研究范围。这些和文献学是有区别的。他把有没有文字记载作为区别是不是古代文献的重要标志,应该是非常正确的。廓清了对文献概念的种种误解,对文献的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特别是把古迹等从文献中剔除出去,使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更清楚,对文献学的学科建设起着积极地引导作用。

明确了文献学的具体工作和基本的工作要求和任务 
    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由一系列的基础知识所构成的。张先生提出:“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过去称之为校雠学家。所以校雠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传统的文献学正是在综合校雠、版本、目录诸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这种认识,张先生明确提出来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就是“继承过去校雠家们的方法和经验,对那些保存下来的和已经发展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等),进行整理、编纂、注释,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并且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文献学要为文献整理提供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要研究文献整理的对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文献整理的历史。过去虽然没有文献学这一说,但中国历史上对文献的整理源远流长,文献学研究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也很丰富。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版本、校勘、目录。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包括抄写、注释、翻译、考证、辩伪、辑佚。古人通过做这些工作,一方面方便人们对古代文献的利用;另一方面又获得了启迪、发现,得出许多新的成果。更进一步发展了文献学内容。

提出来自己的文献学观,可以供以后的学习者、研究者参考借鉴。
    张先生以批评性审视的目光,总结继承了中国学术史上整理研究历史文献的积极成果,有所取舍,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的文献学观点。他说:“谈到整理文献,不是单纯校勘注释几本书就完了,更重要的是,能在丛杂的资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内容相近的合拢来,不同的拆出去,经过甄别审断,整理纂集的过程,写定为简约可守的新编。让人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方面能够节省时间精力,较有条理有系统地了解过去。这就是文献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他认为不但要甄录古代遗文,还要改造“二十四”史。如,由国家组织人力标点完了二十四史。这诚然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但,就整理历史文献来看,这仅仅是开步走。还有许多更重要、细致的工作要做。如撰写新注,改造旧注。凡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旧注已有驳正纠订的地方,应尽量择取其精要之义,收入新注。方志是保存社会史料的渊薮,那里面的丰富记载,是在其他史籍中不能看到的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要好好整理保存。
张舜徽先生一生服膺许郑之学,他的学术脱胎于清学,直通汉学,而又超出了清学和汉学。他效法郑玄、许慎的治学方法,仰慕郑樵独树一帜的创造精神,赞佩与发扬司马迁章学诚追求治学宏旨,敢开一代学术风气的气度。致力于扩大中国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他把传统的历史文献学从偏狭的领域中解放出来。拆除了“文献学”与“史学”森严的壁垒,恢复了汉唐历史文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宏旨。他以登高一呼,学者认同的魅力,带领广大学界同仁,开创了现代历史文献学的基业,把历史文献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


2017-12-26 15:23:23 - www.ems86.com
《最强大脑》节目制作成功之道 5/6
袁枚的“沙弥思老虎”与薄伽丘的“绿鹅”故事之比较 10/26
浅析《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11/12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公共组织管理的启示  11/12
物流企业的OTO模式初探 11/3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