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安全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国家文化安全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历史具有强烈的鉴古知今的作用,而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传承和积淀的历史。所以历史教学不仅要实现认知目标,而且应通过文化的学习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意志、道德等方面的感染和引导。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更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传承,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关注的内容。国家文化安全理念需要从青少年抓起,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这一理念势在必行。

国家文化安全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饶隐譞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国家文化安全作为一个战略问题近年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美国和西方实行文化扩张战略的情况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与西方迥异的和正在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文化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我国的文化安全是指维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保文化的长治久安。文化安全属于国家安全观中的非传统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法治战略研究部主任李忠认为,文化安全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是指中华文化的安全,中华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不能被西方文化所取代。国家文化安全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和生活方式的安全等[ ]。
    语言文字安全是文化安全最基本的内容,是指一个国家使用自己固有语言和文字的权利不受外部因素特别是外部强权的威胁和侵害。风俗习惯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相对稳定和继承发展,以及在稳定基础上的变易更新。国家价值观念的安全,也就是一个国家传统的和现存的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和广大国民中合理而有效地得以保持与延续,而不至中断与消失。生活方式的安全是指保护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受外国的干涉和威胁,其目的是为了国民生活得更舒适、更方便、更自由、更有尊严。

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文化安全理念的原因
    从近代历史来看,文化安全理念已经产生,但因为国民普遍缺乏文化安全意识导致近代文化出现极端化的倾向。
中国清朝末年“洋务派”师夷长技与“守旧派”因循守旧的对立,以及五四前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各种观点的争论,各种人物和党派的政治活动,都不仅直接涉及当时中国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而且同时也涉及到了文化安全,人们已经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回答着如何保障民族文化安全的问题。在中国近代发生的文化争论中,有些人不仅排斥以西方为代表的任何外来文化,而且不容许任何文化变革。事实证明,这种固守传统思想的做法,在近代中国反对外国文化侵略时,根本无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在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欺凌的现实中,一些觉醒较早的先进分子开始思考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所在,逐渐认识到变革中国现实及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要战胜侵略欺凌自己的列强,就必须向列强学习,洋务运动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学习其先进的社会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其先进的文明。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对中国落后挨打局面的极端悲愤,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近代一些人走向了“全盘西化”的歧途,比如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近现代中国人民因为经受极端文化思想的洗礼,造成人民的思想混乱、价值体系崩溃、道德底线缺失,从历史的教训来看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坚守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重塑国民的价值体系势在必行。
   从现代世界政治背景分析,各个国家对本国的文化安全都高度重视。
    美国国土安全局通过调整、引导文化生产的格局,达到保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 。为此目的,该局确定了自己的四大战略:促进、培育文化生产,彰显伟大的美利坚民族的自由和力量;引导、建议文化领域的领导人和管理者与我们一道加入这场反恐怖战争;利用文化生产的广泛影响和力量,向国内外人们宣传美国是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国家;监督、限制,在必要时关闭与恐怖组织有联系或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危害的文化组织和公司”[ ]。法国前文化部长奥雷利•菲利佩蒂于2013年6月14日在《世界报》发表题为《法国——直面自由市场坚持“文化例外”的先锋》的文章,阐明法国坚持“文化例外” 的立场和主张:欧盟和美国期望达成的贸易与投资协定是一项充满希望的计划,有助于扩大双方的经济交流、促进增长和加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法国支持这项行动,但必须在尊重“文化例外”的前提下进行。法国要求将文化和视听产业排除在贸易协定之外。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具备在世界上展现自身特色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在盲目的市场法则中抛弃文化、迷失自己。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明确,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挑战。近期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进一步优化评选标准和程序,调查评选出值得关注的中外十大思潮。新自由主义 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解读为“彻底市场化”,否定国家宏观调控,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解读为公有制企业“私有化”;新左派学者则坚决反对“市场化”,认为政府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还有极端“左派”学者利用当前腐败多发、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甚至希望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国际思潮波涛汹涌,民族主义、极端主义等思潮此起彼伏。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西方国家民主输出、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宗教渗透等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民族传统文化遭遇弱化。我国国民对于传统文化概念性不强,这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得到很好地维护和发展,如韩国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为自己的世界化遗产,在围棋界称雄[ ];日本发扬源于中国的茶道,且在对于儒家文化的研究有着比中国还要高的水平;还有韩剧日剧冲击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现象都表明我国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别国存在着差距,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流失。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曾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 。外来文化冲击侵略,城市化演进使我国许多文化遗址遭到破坏,文化遗产受到严重损失,这一切着实令人叹息,发人深省。
   
历史教学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几点建议
 进一步明确历史学科的性质和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历史教育教学中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以史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育是传播主流文化的主渠道,引导学生正视中国的文化传统、热爱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自觉地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比如学术上有先秦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等,都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是儒、墨、道、法四家具有世界影响。
   历史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外来文化和而不同的态度。 五千年泱泱大国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勤奋精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遵守底线坚定不移的男子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兼济天下的伟大情怀,都是值得学习传承下去的优秀品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历史教育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国家文化保护意识及保护能力。我国目前文化保护意识增强,政府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文化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近年韩国已经将端午节申遗成功,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这都说明对传统文化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大保护力度。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同时也需要民众的保护意识增强。因此在教学中突显增加文化鉴赏方面的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可利用图片、文物的欣赏,在学校里开设文化保护专题课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考古相关知识,走近考古学家、文物专家等。可以像学生展示文物或者图片,欣赏其造型有没、构思奇特、工艺精湛之处,让学生领略中国古老文化,从内心激发出一种民族自豪感,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敬仰保护之情油然而生。
 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学科精神。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历史有其自身的学科规范。历史需要证据,历史源于史料,因此,历史是一门实证的严谨学科。要求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也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其本真。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被时代证明优秀的文化应该保存延续下去,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应该剔除。历史课不是单纯教给学生历史知识的,这已成为所有历史教师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也很重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即使是自然科学,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也作出过重大贡献。例如,代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四大发明,在中世纪末期传入欧洲以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在为古人取得的辉煌成就喝彩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中国近代为什么渐渐落伍了?中华儒家文明在古代如此辉煌,为什么当今世界主流思想却是西方文明?[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寻求借鉴,找出原因改正当下的问题,才能够重塑辉煌,是中华文明走得更久更远。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底线意识,传递正能量。
历史教学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历史教学活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青少年打造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历史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是由愚昧向开化、由野蛮向文明、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教育[ ]。通过中国史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伟大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作为其载体的古代中国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历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
   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必须教会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要按照“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变“废”为“宝”的飞跃。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些虽为精华,但其价值常常不容易被人发掘,表面看起来“没有用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改造,真正发现它们的“大有用处”。另一方面要按照“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变“旧”为“新”的飞跃。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中凝结沉淀而成的,有的不免有些陈年的气味。老酒虽香,也需新瓶盛装,我们应该善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推陈出新;坚持保护与利用、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大胆创新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作者单位:成都嘉详外国语学校)

2017-12-26 09:39:31 - www.ems86.com
《最强大脑》节目制作成功之道 5/6
袁枚的“沙弥思老虎”与薄伽丘的“绿鹅”故事之比较 10/26
浅析《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11/12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公共组织管理的启示  11/12
物流企业的OTO模式初探 11/3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