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下双及物构式多义性分析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原型范畴理论下双及物构式多义性分析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双及物具有施事者成功地将客体转移给受事的典型语义特征。除成功转移义外,双及物结构还有其他几种转移义。本文旨在通过原型范畴理论对双及物构式的多义现象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此类构式。

原型范畴理论下双及物构式多义性分析
张民

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在对经典范畴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原型是一种心理表征,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它具有范畴内大多数或者全部成员的多种属性。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当中的其他成员都与原型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Resemblance)和部分共同特征。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范畴不是由一组客观充分必要条件定义的,而是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构建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可以无限延展;隶属于同一范畴内的各成员地位不相等,具有家族相似性,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

双及物构式
  根据Goldberg提出的构式语法理论,她主要分析了动词-论元构式,认为基于动词的三种构式主要有:致使-移动构式(cause-motion)、致使-接受构式(cause-receive)和致使-结果构式(cause-result)。Goldberg认为构式本身具有意义,并且像词汇一样,也可能是多义的,其多个意义中,非中心成员在中心成员的基础上延伸出来,形成意义网络,因此构式的语义也具有从典型到非典型、从中心意义到边缘意义的变化,即构式也是一个原型范畴。
  其中,双及物构式SVO1O2的中心意义为X Causes Y to Receive Z,即施事通过某种行为动作使客体向接受者成功传递之意。根据Goldberg的分析,该构式的原型意义应为:S是意愿性施事者;O1是有生命体,且为意愿性受益者;O2为具体事物;O1应当领属O2。如:She gave me a book.为此类构式的原型用法,她“给”这一行为让我得到了“一本书”,表示给予行为类动词 如:give,pass,hand,等可表达这一中心意义。但该构式也生成了许多其他非中心用法,如下文所示。


双及物构式的多义性
  能进入双及物构式的动词有很多,自然也会引起双及物构式语义的变化,但是这些延伸的语义均可由原型范畴理论进行理解和解读,它们大都是从双及物构式“成功转移”这一中心义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等手段延伸而来。本文将“成功转移”引申而来的动作分为四类:
意图转移。第一类为创造类动词,如bake,make,build,cook,等,他们构成的双宾语构式并不一定表示客体成功传递到潜在的接受者。它们暗含意欲转移而不是真实转移:如Lily baked Tom a cake.,并未明确表示Tom得到了蛋糕,而只是表示Lily烤了一块蛋糕并打算送给Tom。第二类动词只是表示施事者有意图地使接受者接受受事,但是接受者并不一定会接受,这就是允许类动词如permit, allow 等,如He allows us enough time.第三类进入双宾语构式的动词表示所示行为实现的条件暗示施事者使接受者接受受事,即接受者是否成功收到受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He promised his little girl some candies if she can get high scores in the exam .,“promise”侧重的是可能将实现的承诺,类似的含有行为实现条件的给予类动词还有guarantee,owe等。第四类动词表示施事者通过行为使接受者在将来某个时间点来接受受事,如:The oldman bequeathed all his money to his children.,表示在此刻施事者并未把客体传递给接受者,而是在将来的某一时间才使接受者接收。类似的动词还有leave,grant等。
隐喻转移。根据Goldberg的分析,在双宾语构式中句子的主语意愿性施事者,但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用法:如
  Happiness gave me a lot of inspiration.
  The noise gave George a headache.
  The sauce gave the dish some flavour.
在这几种用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语施事者不一定是人(如一些无生命的物体、物质或抽象名词等);直接宾语O2不一定是具体事物(如headache);间接宾语O1不一定是有生命的(如the dish)这些转移具有隐喻性,都是从典型的给予类动作致使的成功转移引申而来,类似的隐喻用法比比皆是。
否定转移。进入双及物构式的还有拒绝类动词,表示动词使接受者不接受受事,如refuse,deny,表示对传递的否定。例如:Jim denied Bob a raise in salary.,这是双及物构式的否定形式,也是距离双及物构式中心义最远的一类意义。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汇的多义现象进行了有力解释,本文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观点,即构式本身有意义,并且也具有多义性,以双及物构式为例分析了构式的多义性。构式的非典型成员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语义延伸机制从原型发展而成,并围绕原型意义向外扩展,构成一条或多条意义链,这对我们今后的语言学习有着一定的启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构式原型义的理解,然后通过隐喻、联想等手段习得边缘意义。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2017-09-25 15:43:58 - www.ems86.com
《最强大脑》节目制作成功之道 5/6
袁枚的“沙弥思老虎”与薄伽丘的“绿鹅”故事之比较 10/26
浅析《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11/12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公共组织管理的启示  11/12
物流企业的OTO模式初探 11/3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