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美术教育 马卫民 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原始社会的美术教育 马卫民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马卫民

原始社会时,人们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尚未分离。教育与生产劳动、政治、宗教、艺术等也没有分离,教育还没有成为专门的事业,美术教育更没有从中区分出来。

原始人在劳动中渐渐地有了对美的感受和认识,开始了对美的追求。7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周口店人使用的都是打制十分粗糙的石器,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有了更为先进的石器工具,还能打孔磨制骨针,缝制兽皮衣服。除用羽毛装饰外,也会制作钻孔的石珠、兽牙、鱼眼,在鸟骨管上刻上线纹,并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装饰自己。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人等使用的石器工具已是磨制的比较精致的了,在制作石斧、石刀、石锄、石纺锤、骨针等生产用品、渔猎工具、战防武器等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对对称均衡等美的考虑,包含着先民们审美的意识,并初步有了美的观念。同时他们用笄簪束发的习惯已较为普遍,妇女们戴着用绿松石和碧玉制成的坠子,或成串的小骨珠、蚌壳等。在这些小工艺品上也呈现了先民们对自然美和装饰美的追求。

由于原始人对自然认识不足,所以迷信巫神和宗教,崇拜祖先。他们以鸟兽虫鱼或植物及人面虫身等图形为图腾,象征自己的部落和宗教。图腾是古代部落的标记,原始人借图腾来团结自己的部族以战胜自然和敌人,是原始人生存斗争的产物和工具。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周都是以龙为图腾。龙的形象是在大爬虫形象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其他兽的部分形象而成的图腾,是一个理想的形象,以凝聚氏族成员的共同世系,作为标志,并与别的部族区别开来。少昊的部落原是以鸟为图腾,也是以鸟名官的,有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等。我国《诗经》上说:“天降玄鸟,降而生商”。这玄鸟就是商的图腾。又经过龙图腾和凤图腾部族混合同化而形成了对龙凤的崇拜,龙凤观念深入人心。

岩画是原始人的一大创造,在我国很多省区都有发现,我国是世界上岩画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江苏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的岩画,属新石器时期,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是现在汉族聚居地区反映农业部落生产的唯一一处岩画。这地方当年是先民的祭坛,中间有三块大石是祭祀的石主,被先民视为神圣之地,岩画就在旁边的石崖上,画面长22米,宽15米。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是人面像,六个面像大小不一,男女老少有别,没有身躯,头下一根直线一直向下扎根长在禾苗上,表现了人与农业的依赖关系,祝愿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第二组是日月星辰,几十颗大小不同的星星,大概是天上的什么星座和天神,如咸池是三星、鱼鸟所托处,画有威严凶猛的天神,大概是农神。这组是敬拜天神、农神、乞求五谷丰登、鱼鸟俱获、赐福于民,还刻画有一些牛羊猪狗之类的兽面,祝愿六畜兴旺。再就是祭祀歌舞的内容和图腾玄鸟的出现。据有人考证,这是夏商时代东夷沿海部族“人方”,血祭之处,这种先民祭祀舞蹈内容的岩画,直接反映了三千多年前东夷人方部落的农业生产面貌,也是有关祭祀礼乐情景的原创写照。

早在公元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名著《水经注》中就记载着他周游中华大地时所看到的二十多处岩画,分布于大半个中国的省区。就目前报刊介绍看,我国岩画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四五个县,甘肃嘉峪关市黑山、内蒙古阴山、云南沧源、贵州开阳县、广西宁明县的花山、四川的珙县、福建漳州仙字潭等处,甚至西藏(纳木错扎西岛)也有发现。约有十七八个省区都有,其中重要的有三十余处,多在边远地区,比较原始。有的长几百米,高几十米,有的较小。尽管各地规模不一,年代有迟有早、特点不同,但大致分为南北两线。北线岩画创作年代有的可上推至万年,多为游牧的少数民族所做,以狩猎放牧内容为主,以动物图象较多,而且较为真实生动。反映人们打猎、歌舞、祭祀、征战等活动,也较写实。追求大面积整体结构,方法是用石头打磨、或用金属器雕凿为主,较为粗犷;南线的岩画创作年代上限多在公元前4000-2000年间。有些到战国时期,多为农耕的少数所做,主要是人物、歌舞、祭祀等图象,动物有猴等,有夸张、象征的特点,作画材料多是用颜色涂于岩石之上。岩画的作者都是氏族部落的成员。

这些作品稚拙、简朴、粗犷、凝练、神秘。这些作品,总的来说还是对生活、生产劳动的反映,表现了生活的真实和生命的力量,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创造。但远古先民原始野蛮的生活方式,脱离不开宗教巫术和习俗的束缚,对天神和祖宗的崇拜等都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审美观念。因此其中有些形象、符号和图式,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解读。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中,重要的手工业是制陶,呈现出多种风格的彩色陶器。传说中的黄帝以宁封为陶正,神农耕而作陶等,就在这个时期。舜曾陶于水滨。说明了当时对陶器的重视。陶器是原始社会最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具。首先陶器使用价值很高,人们有了蒸煮食物的陶制甑、釜、鼎等饮食炊具,有了钵、碗、盆、盘等饮食器具,不用生吃和用手掬食了。盛水有瓶罐瓮等器皿。质料有灰陶、红陶和黑陶,这些陶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有彩绘。彩陶中一种绘有装饰纹样。有平行纹、人字纹、圆圈纹、波浪纹、葫芦纹、绳纹等,也是对人类在劳动中产生的韵律感、节奏感的反映。有些是鸟兽、植物组成的纹样,先是写实的,后渐变形成装饰画、图案画。如仰韶期彩陶上的鸟纹,就经历了从写实到变化、象征的过程,西安半坡彩陶的鱼纹形象演变成直线几何形图案。彩陶中还有一些是绘画类装饰,数量较少,如绘有奔驰的鹿、飞翔的鸟、吞食食物的鱼、跳跃的蛙等,和绘有一排舞蹈人的陶盆,显示出先民对自然和生活观的热爱以及细致和深入的观察,从生活中捕捉美的才能。西安半坡陶器上绘的人头象,戴有尖顶的头饰,一双细眯的双眼,紧接耳部的鱼,有人说这是氏族部落的图腾。

距今8000-7000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雕塑作品,同时有一些拟形陶塑,把器皿盖、把钮或其他附件塑成人面、鸟等朴实、活泼的形状,显示了古代造型的成就。

如上所述,人们用羽毛、石珠等装饰自己,对石器工具、陶器进行美化,是人们爱美的表现。彩陶等的造型和纹样,装饰质朴明快,绚丽多彩。这些美的创造,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感染和启迪,并传播了美,起到了美术教育的作用。图腾的出现和使用,增强了氏族的凝聚力。岩画,刻画了多种鸟兽的状态和渔猎的活动,祭祀舞蹈,也对儿童和年青一代进行了生产劳动的教育并传扬了氏族和宗教。这种美术教育的方式,虽然是和其他活动、其他思想混合在一起的,但这也就是当时的美术教育。

这些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美术技术的传授方式方法,都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进行的,遇事而学,随机而教,长传幼,一方面主要靠手传口授,一方面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对于这些早期的具体的方式方法,当时没有可供记载的文字,更没有学校,但上述一系列的实物,就是有力的物证。从这些遗留器物上来认真地考察、研究解读、印证,同时在一般原始社会历史状况上找相应的线索、更具体的情况,只好等待进一步考证。

(作者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画家)

2015-12-27 22:05:32 - www.ems86.com
“虚实”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作用 4/2
新茗谷雨翠青青,紫砂名壶有长兴。(作者单位:长兴雉城金陵陶坊) 10/23
真知困得 ——魏军科国画品读 田荣军          1/20
美术馆展览品牌化管理  1/17
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融入传统木雕艺术的策略 1/17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