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平:开创紫砂“平时代”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周汝平:开创紫砂“平时代”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周汝平:开创紫砂“平时代”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月末版)》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文/本刊记者 胡剑楠

  人生的至高境界在于把个人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在事业上创造他人无法企及人的辉煌。正如姚明因篮球而成就“明王朝”,刘翔因速度而享誉“翔世纪”;不约而同的是,从陶艺世家走出来的周汝平,因对紫砂的热爱而开创了一个“平时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胸怀大志的周汝平而言,这是他奋力追求的人生境界。

  今生缘定紫砂

 

  紫砂的辉煌,至今不过三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宜兴紫砂还只是旧时代被视为下九流人员糊口的一门手艺,不仅不受重视,甚至被人耻笑。周汝平也出生在宜兴当地的陶艺世家,但为了能光耀门庭,让孩子跳出紫砂匠人的“火坑”,周汝平的父母即使节衣缩食也要供他读书。背负着父母殷切的希望,周汝平倍加勤奋,每次成绩单都能让父母露出笑脸。寒窗苦读十几年,周汝平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扬州大学的校门,成为家乡人眼中比黄金还珍贵的名牌大学生。可是,大学时期的周汝平,却偏偏爱上了父辈们希望他抛弃的紫砂事业。为了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紫砂文化,周汝平开始辗转奔走于各大博物馆。或许是天生注定,第一次走进紫砂博物馆时,面对拥有五百年历史且长盛不衰的紫砂文化,周汝平就再也无法移开自己的目光。从宜兴博物馆到南京博物馆,再到扬州博物馆,周汝平的心灵浸润在紫砂文化的浓郁氛围里:大彬制器的古穆苍苍、鸣远遗器的晋唐书风、曼生壶的满腹文翰……从包浆莹润的胎土中,到口盖流足的眉宇间,再到壶底款识署名的印章里,每一个细小的制作工序,周汝平都没有放过。透过五百年紫砂的“起、承、转、合”,他看到了紫砂祖先的心血结晶,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喜悦与亢奋。走出博物馆,周汝平突然觉得天地更开阔了。其实,紫砂完全可以不是糊口的手艺。一个梦想在他心中升腾起来了——把紫砂做成一门艺术。于是,大学毕业后,周汝平毅然放弃了繁华大城市的优厚生活,顶着世俗的偏见和全家几辈人的冷眼返回故乡,开始经营自己重振紫砂辉煌的梦想。“宜兴的历史,就是中国紫砂人的历史。”周汝平坦言,紫砂工艺的代代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确需要笨拙的苦力和艰辛的劳作,但更需要新时代的科学知识的创造与发展。现在,周汝平回来了,就是要用知识改变紫砂的命运,从而纠正人们把从事紫砂和地位贫贱画上等号的错误观念。

  转益多师是汝师

  “世界上也有一种成功,那就是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只有执着地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的快乐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笑侃是“幸运一代”的周汝平认为,自己上有大师指导,中有同仁交流,下有数量庞大的紫砂壶爱好者支持,堪称“幸运之至”。周汝平开始学习制壶时,是商品壶占主流的非艺术时代,即便是其中重艺术的制壶者,也是仿先辈之作而鲜有半点创新。他们中大都注重壶的色泽和外形,其结构特色、结构原理、成型技法、泥料机制等深层之处,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年轻的周汝平认为,如果紫砂这样发展下去,传统的元素一定会慢慢流失。于是他开始把大学学的知识“激活”,并博览图书,对大师制壶的专著进行研究,并写出了《浅论时大彬紫砂壶艺》的长篇论文。彼时的周汝平,一面藏在不为人知的工作室里,踏踏实实地积累实践经验;一面又到处托人给自己引荐大师。因为,对紫砂工艺钻研得越深,周汝平就越深切地体会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因此,他迫切地希望找到引路人。当周汝平历尽曲折,终于走进顾景舟大师的家门,亲眼看到慈祥的大师时,他激动得两手发抖,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得知眼前这位年轻后生不顾一切,全身心投入紫砂创作的经历,老人颇为感动,慈祥地说:“小周啊,你不用紧张,我的大门随时为你打开,有问题就来找我。”不仅如此,顾老还推荐马金旺大师作为周汝平的老师,亲自为周汝平当起了拜师的红娘。已逝紫砂艺术大师马金旺被誉为“壶艺圣手”,他的绝活有二:一是独家秘制的用料,二是纯手工制作。他制作的紫砂花盆具有古朴、典雅等特点,集观赏、实用、收藏等价值为一体。尤其难得的是,身为大师的马金旺,却甘于放下身价,加入徒弟周汝平的团队,担任陶雅紫砂艺术文化园的技术总监。顾景舟大师的艺术融合了儒道两家的文化精髓,特别追求线条的流畅舒展,格局的谐调美观。周汝平曾说过,顾景舟的作品能在市场上畅销不衰,就是得益于他“合璧间融”的艺术特色。这四个字的精准概括和判断,显示出周汝平确实得了大师真传,所以终能慧眼独具。“致虚极,守静笃”。同为恩师的顾绍培告诉周汝平,紫砂工艺的最高境界,就是控制自己的种种欲望、成见和心机,笃守虚静的心灵。也就是说,为做人而做壶,因做壶而做人,心壶合一。至今,周汝平都牢记恩师的教导,把人品作为制壶的第一水准。徐汉棠、谭泉海、吕尧臣……谈起这些自己曾受过其教益的大师们,周汝平如数家珍,娓娓道出他们的人生际遇和艺术风格。因为,他已经钻进了大师们的灵魂世界里,从中寻宝挖金,摄取精华。百川归海,博采众长,周汝平虚心好学的态度,使他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转益多师是汝师。周汝平用自己的拜师经历,生动地诠释了杜甫诗句的内涵。为了把大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周汝平特意将自己创建的团队命名为“大师传人”。


开创品牌时代

  如今,周汝平通过那双出神入化的双手,在紫砂壶的创作中渐入佳境。拥有众多殊荣的他,已经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海到无边天作岸,山高绝顶我为峰。一个人事业上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这个人追求目标的高低。周汝平登上了自己年轻时看到的顶峰,不过,追求卓越的他,还要给自己的紫砂事业增加高度,创立后来者心目中的顶峰。1989年,周汝平创办了陶雅紫砂艺术文化园。他广招社会青年和下岗人员,聚集技艺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还不是他心中多年郁积的文化情结。自文化园创建以来,他创导以文化构筑紫砂园地,展现出紫砂艺术的古韵新风。这些年,由于他的精心构思与打造,逐步实现着他的心愿。“宜兴是世界闻名的陶都,博物馆的东西封在玻璃墙内,只供参观而无法进行研究。”意识到这一点,周汝平决定自建一个博物馆,把自己的藏品展出来免费供人参观。2005年,周汝平创建的“中国宜兴明清紫砂博物馆”正式开馆。“我们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专打自己的小算盘。全世界的专家学者能来看我们的博物馆,我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当面对别人困惑的质疑时,周汝平如是说。文化园里,陶艺家们制作的紫砂艺术品琳琅满目,精美绝伦。在盆、壶、瓶等器物上,先以工笔墨绘,阴阳琢刻,再用五色土泥绘、堆贴、镶嵌上山水花鸟虫鱼等图案。这样,书画文化、彩泥装饰工艺便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紫砂作品上,为紫砂文化注入了深邃的艺术内涵。博物馆里则陈设着明清时期以及民国、近代名人名作千余件的紫砂盆和紫砂壶。众多大师们迥然不同的风格,如今同台亮相,真可谓异彩纷呈,各有千秋。显然,不管是颇具规模的紫砂艺术文化园,还是初具规模的明清紫砂博物馆,其要旨均在于“保护紫砂遗产,研究紫砂艺术,丰富紫砂文化,拓展紫砂事业”。身兼艺术家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周汝平一度也难以平衡两种角色的冲突。毕竟艺术家更追求理想,而企业家必须务实。但做任何事情必然是有所舍弃才会有所收获。艺术家周汝平做企业,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企业这个平台,把陶雅文化园的紫砂艺术推广出去,不仅提高它的市场竞争力,更要扩大它的文化影响力。说白了,周汝平就是要把中国宜兴陶雅文化园,做成一个具有顶级知名度的紫砂品牌。在周汝平看来,小小的一把紫砂壶,往往承载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然而要做到从微观的紫砂外形里去反映出人类宏大的精神宇宙,若缺乏崇高的人生境界和渊博的学识素养,就绝不容易制作出具有活泼泼的生命气息的作品。周汝平的紫砂艺术,利用现代审美观念,把作品的灵魂和神韵恰到好处地糅进形式中,所以才能令观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心灵的共鸣。至于紫砂壶的收藏,周汝平说,紫砂的收藏品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个人收藏,首先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能力,切不可盲目跟风。普通的紫砂壶爱好者可以买一些中低档的壶使用,也是一种享受。如果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买一些大师的作品用来收藏,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投资门类。在购买紫砂壶的过程中,刚开始可以选择中低端作品,这样会比较有把握入手。在选壶的时候要选择那些饱满、有张力、做工要好、料要好的作品,升值空间比较大。综观紫砂艺术界,周汝平的领袖地位早已不可小觑。姑且不说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单论他的艺术理念和收藏理念,就被许多人奉为紫砂鉴别和收藏的“圣经”。现今,陶雅紫砂文化园,一如它的创建者的地位,也成了业界领袖群伦的品牌。

  再铸陶都辉煌

  不管是周汝平的文化园还是博物馆,人们都会发现它们名字前的“宜兴”二字。周汝平内心里始终有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愫,那就是再铸陶都的盛世辉煌。宜兴紫砂传承已有五百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宜兴紫砂文化源远流长,派别门户繁多,但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文化企业,能够把紫砂品牌打拼出去。相对于景德镇的陶瓷,宜兴紫砂的知名度远远还没有被叫响。要让中国人知道宜兴紫砂,要让外国人知道中国宜兴紫砂,要让国内外的人都知道陶雅紫砂文化园再次铸造了陶都的辉煌盛世。肩负这样的使命,周汝平用一颗仁爱之心铺就了一条探索之路。周汝平组建江苏省宜兴市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会长,源于一次偶然的机缘。当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来到江苏宜兴,面对宝主们抱来的紫砂老壶一筹莫展时,有人举荐了周汝平。节目一经播出,周汝平紫砂鉴定专家的名气瞬间就飞遍大江南北。于是,江苏省文化部门的领导就找上门来了,希望他担任江苏省宜兴市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会长。考虑到可能带来的种种非议和排斥,周汝平知道这绝对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官方认可的权威鉴赏部门,将不利于紫砂事业的繁荣。前怕狼后怕虎,过于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只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于是,周汝平当仁不让,担当了重任。为了宜兴紫砂的发展,周汝平每年都组织中国紫砂收藏鉴赏高峰论坛。每年十几次地组织紫砂艺术家走遍全国各地进行艺术交流,要花费近百万的费用。这笔巨额开支都要从周汝平的企业利润中划拨出来。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平台的交流作用凸显。周汝平又“敢为人先”,斥巨资为艺术家们免费建立“中国紫砂网”,随时随地分享最新信息。“钱花在了刀刃上就是值当的。我若能为宜兴紫砂的繁荣出分力,才算大仁大爱,而且那是再幸福不过的事!”周汝平这样看待那些巨额支出的价值。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宜兴紫砂也面临着一个抢救和保护的难题。首要的问题就是技艺的传承。随着紫砂艺术的持续走热,紫砂生产的大军成倍增加,紫砂艺术的人才却在迅速减少。很多人目光聚集在利益之上,根本无心钻研学术。而周汝平宁愿放弃几千万的订单,周汝平也甘愿将自己的大师团队送进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因为他立意要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真正能够传承下大师们的精神财富。另一个发展瓶颈是市场的顾客过于单一。紫砂的爱好者一般都是年龄较大且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年轻人就很少。如果能够欣赏紫砂艺术的人越来越少,那么紫砂艺术的消亡就不是骇人听闻。面对这样的忧虑,周汝平在接受采访时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从大局看,我们是传统基础上发展与创新,这就是传承。但每个人的爱好不同,你要说年轻人喜爱的东西,那么也会有一部分创新的作品。不过,总的来说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紫砂壶还是以实用为基础。”风物长宜放眼量。

 

2012-10-23 18:00:20 - http://www.ems86.com/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相关问题  9/14
中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及展望 4/2
轨道交通车辆内客流拥挤度识别算法研究 8/22
第四方物流参与下的海外仓运营模式探究 11/15
日本调整当前防卫产业政策摆脱国内生产制约 6/29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