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关于“大唐西市”发展的调研报告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关于“大唐西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关于“大唐西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执笔:张仁华、白振中、朱洞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打破体制坚冰、促进发展的重要经验。经济领域改革是如此,文化领域改革也是如此。近年来,我省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快,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民营文化企业,促进了我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大唐西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抢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再现大唐西市盛况。1300年前在大唐都城长安,有两个重要的贸易集市,城东的称之为“大唐东市”,城西的就是“大唐西市”。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世界各国的贸易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时尚娱乐中心,占地16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户上万家,素有“金市”之称。各国文化在此交融,世界货物在此聚集,构成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一千多年过去了,历史湮没了昔日的繁华,西市遗址上坐落着一座小型批发市场和普通民居。今天,大唐西市公司按照西安“皇城复兴计划”和市政府决定,在原址上按过去“九宫格”布局进行恢复重建,将西市遗址这一灿烂的历史文化瑰宝再次原生态地展现给世人。
    大唐西市在建设过程中,考古发现珍贵的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和部分桥涵、古井、排水沟、车辙遗迹、店铺基址等历史遗存,公司主动变更设计方案,投资3.2亿元,建设了具有遗址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成为我国民间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的首例和典范。自2010年4月开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
    西市遗址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唐代商业文化、市井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大唐西市投资约45亿元,对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与恢复重建,规划建设了具有遗址保护功能的大唐西市博物馆、丝绸之路风情街区、国际会展区、陕西非遗城、胡姬酒肆演艺中心、国际古玩城、国际商务会所和五星级酒店等八大复合业态,再现昔日大唐西市盛况,创新了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目前,大唐西市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填补了我国古遗址保护的多项空白。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与旅游、商贸、会展融合发展。自2010年起,大唐西市每年投资2000多万元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春节文化庙会”已成功举办两届,每届均吸引100多万游客参与,成功跻身国内三大庙会品牌行列;“文化遗产节”则集中展示了陕西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成果、新亮点,打造了陕西乃至西部难得一见的文化艺术盛会;由文化部和陕西省政府主办的“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成为陕西民营企业承办的规格最高的国家级文化盛会。此外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海外回流文物展,民办博物馆博览会也在大唐西市举办,全国100多家博物馆馆长齐聚一堂的民办博物馆发展西安论坛,在国内外影响巨大。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吸引了数百万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不仅提升了人气,做大了西市品牌,而且通过旅游消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随着大唐西市国际古玩城、唐代商业文化展示区、时尚生活广场等一批融入现代商业元素的经营项目已陆续建成开放,经济社会效益逐渐显现。项目全部完成、业态全面展开,预计能安排就业约3万人,每年上缴税金5至6亿元。2010年至今,大唐西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多万人次,其中40%为外地游客。原来拥挤破旧的村舍和杂乱无章的棚户市场不见了,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市容市貌和市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大唐西市以文物遗址保护为基础,以大型文化活动推动,以旅游会展聚集人气,以商业和文化产业为支撑,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商贸、会展、房地产融合,产业链不断完备,“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文化产业自主发展良性机制已经形成。
    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大力弘扬中华文明,打造陕西对外宣传新名片。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代表,其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了全世界的40%。以西市为起点,通过丝绸之路,不仅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和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更是将大唐的商业文明与开放包容传递给了各国人民。今天,中国要走和平崛起之路,需要将和平发展、和谐共存的理念和丰富博大的文化艺术成果传递给世界。“彩绘丝路”文化交流活动就是这样成功的探索。
    大唐西市公司邀请中国当代近百名著名美术家重走丝绸之路,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希腊雅典,意大利罗马、威尼斯,伊朗德黑兰等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考察创作,成功策划承办“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创作反映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遗存、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的优秀画作,并在国内、国外进行巡回展出,以促进丝绸之路的文化复兴,推动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彩绘丝路画展”已被列入今年中土建交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成为国内外文化界、艺术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受到高度评价。通过重走丝绸之路,重新诠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美妙的文化景观和生动的社会生活,再现丝绸之路遗址的沧桑巨变,对于推动丝绸之路的文化复兴与国际文化交流,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此外,大唐西市还成功举办“日本遣隋使入大兴城140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日本前首相、驻华大使等600多人出席,加强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它所进行的交流活动已经上升为国家外交层面,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大唐西市发展的启示
    文化产业是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而逐渐兴起的新兴产业。大唐西市公司积极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以公益性遗址保护和多项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为带动,再现昔日大唐西市盛况,扩大品牌影响力,以全新的文化产业机制和模式运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链,带动了特色旅游、商贸、会展经济的发展。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双轮驱动”的科学发展模式,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一)只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互补发展、相互促进,才能带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唐西市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借助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反哺公益文化事业,一方面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塑造国际著名会展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文化遗产资源,建设国际商贸旅游景点,带动特色文化产业链形成,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良性循环。一是在全国首家由民营企业实施公益性文化遗址保护。长期以来,我国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以政府为主导,深受资金、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大唐西市项目实现了政府有关部门技术指导开发,民营企业出资建设保护的文化发展新模式。大唐西市博物馆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已被列为我省大遗址保护五大实践模式之一。二是“以文兴商、以商养文”,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大唐西市围绕遗址类文物做文章,开发了大唐西市博物馆、丝绸之路风情街区、国际会展区、陕西非遗城、胡姬酒肆演艺中心、国际古玩城、国际商务会所和五星级酒店等八大复合业态,将西市的历史与文化变作动力与资源,变为人们可以“感受、消费、体验”的文化产品,大唐西市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国际国内的知名文化品牌。三是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聚集人气,促进以文化为特色的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等产业链形成。如今,大唐西市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景观、一个旅游热点和一个文化产业聚集区,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展示和发展。大唐西市的实践表明,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可以互补发展、相互促进的。
  (二)只有广泛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文化领域改革开放,才能带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了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忽视了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片面地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只是政府的事情,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城市的发展负担和财政包袱。目前,由于国家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一些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毁坏古遗址、盗掘古墓葬和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在一些地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一些优秀的民间传统正在消失。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注册的民办博物馆近400家,民办遗址类只有大唐西市博物馆一家。大唐西市突破了政府统揽大遗址保护的惯例,按照社会公益性和文化产业性并举的理念,开馆当年便初步实现文物保护、企业运营、民生关怀等方面的良性循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为民间资本抢救保护大遗址、兴建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典范和模式。该馆的建成开放成功,对全国民办博物馆建设和大遗址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借鉴作用。
    这一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址保护、兴建民办博物馆,也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途径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将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公益性与经营性并存,与其他产业相比,更需要政府支持与政策扶持。一是对企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应给予适当补贴。以大唐西市为例,遗址保护和许多文化活动等毕竟是公益性事业,投入没有回报或回报很少,政府需要给予适当补贴。二是对于不同所有制文化企业应平等看待、一视同仁,在文化、土地等资源配置应按市场原则,只要符合准入门槛标准,国有、民营公平对待。三是重大公益性文化活动亟待政府支持配合。如一些重大文化活动,特别是涉外文化活动,民营企业自身的号召力显然不够,需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支持。如大唐西市现有的三大文化活动品牌,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参与,海内外影响力将大打折扣,能否继续做下去也会成为问题。四是文化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特别是博物馆行业,藏品的品质鉴定、管院设施标准等方面亟待制定相应的规范,实现科学管理、规范发展。
    三、加快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得到相同的发展机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引导民营资本、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鼓励民营资本以股份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兴办文化企业,引导非公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和股份制改造。非公有资本投资兴办和参股的文化企业经批准可享受国有文化企业同样的财政税收和投融资优惠政策。民营文化企业在与境外客商、外国官员、使节和国际组织洽商合作时,也应获得政府相应的支持配合,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外宾邀请、接待礼遇,使项目对外招商与交流合作渠道更加通畅。
  (二)着力打造民营企业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品牌。分行业有重点地选择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支持其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名优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文化产业种类众多,对于不同的文化产业,要有不同的支持办法和扶持政策。比如说在用地方面,特别是在城市配套费方面,要对处于发展期和成长期的民营文化产业项目给予免除城市配套费的优惠政策。可以大唐西市等民营文化企业为重点,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将其打造成民营文化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形成国有重点文化企业与民营重点文化企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花开两朵、各自争春的大好局面。
  (三)重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文化活动品牌。以大唐西市为例,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举办三大公益文化会展活动,吸引了数百万人前来参观,带动了陕西文化产业、旅游业和会展经济的发展,但要确保这些活动能做到规模越来越大、海内外影响力持续上升、实现资金良性循环,则需要将其纳入到政府关注支持的重要会展活动计划中,形成一个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的长效机制,采取“政府主办、民企承办”会展活动的新模式,使民营企业承办的会展活动更具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政府宏观指导和民营企业具体操作,将文化产业和会展活动做大做强,使之长期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基地化,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品牌。
  (四)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组建文化产业发展担保机构和评估机构,对带有产业引导和示范性、对产业经济具有推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向银行重点推介。支持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进行上市或借壳上市。对于符合发债条件的企业,积极鼓励、支持其运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债、中期票据等债务工具与进行融资。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政府应建立一个评价、认证体系,对文化产业和包括民办博物馆类的文化事业进行分行业评价和监督,确保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质量。
 
 
 

2013-01-07 12:37:34 - http://www.ems86.com/
《最强大脑》节目制作成功之道 5/6
袁枚的“沙弥思老虎”与薄伽丘的“绿鹅”故事之比较 10/26
浅析《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11/12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公共组织管理的启示  11/12
物流企业的OTO模式初探 11/3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