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步调研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品牌博览会
 
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步调研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德语系 傅虹源 缪怡宁 顾向栋 姚嘉怡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不同人群对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了解程度。 调查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现状以及对相应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此加深对新常态下经济状况的认识,以大学生的视角为国家经济发展及转型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Mohamed El-Erian于2008年提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总书记在演讲中提及了“新常态”,他指出,我国经济新常态具有3个特点4个机遇和1个挑战。3个特点是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4个机遇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稳定;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同时,我们也面临1个挑战那就是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这次人文社会实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着重调查了不同人群对于经济新常态的了解程度、对产业结构调整应包含哪些方面以及当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我们小组结合当前形势,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进行综述性质的探讨,希望可以对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有价值的学术讨论。同时,理论指导实践,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视角提出一些确实可行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产能优化,形成区位联动提供少许建议。

1 调查对象

我们实践的地点为上海,从8月起持续三周。问卷调查分为网上的问卷发放和回收以及实地的发放和回收,实地问卷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发放,网络问卷人群以上海为基础。我们共回收有效问卷77份,网络问卷57份,实地问卷20份。其中18-30岁50份,占64.9%,30岁以上27份,占35.1%。

2 调查方法

小组成员根据课题选取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调研问题,其中包括11个单选题和2个多选题。问卷内容涵盖了对受访者年龄、性别、工龄、单位等基本个人信息的调查,以及关于受访者对于新产业改革常态下各种政策和现状的看法和见解;还包括对经济新常态的认知程度,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等方面,涵盖了社会各个群体对新经济常态的了解程度;其中优先发展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多选题。

 

3 调查结果

参与问卷调查的填写人群中在校高中及大学生共40人,占51.95%。剩余的37人年龄分布较广,总的来说,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调查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关于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是否了解的问题,40人有了解,在这其中,又有31人是通过网络获取到的相关知识,其余9人通过报纸,电台和讲座等渠道获取信息;37人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不太了解。

62人(80.52%)对经济新常态没有主动了解过,只有15人(19.47%)对经济新常态主动了解过,在这些人中,10人通过网络渠道得知,5人通过观看电视新闻的方式了解经济新常态。

40人(51.95%)的受访者表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关注,48.05%的受访者则对产业结构调整不是很关注。97.4%地受访者表示我国经济区域发展明显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对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包括的问题为多选题,61人(79.22%)认为需要包括提升产业技术水平,57人(74.03%)认为要包括新型工业化,57人(74.03%)人认为包括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53人(68.83%)的受调查者认为应包括发展先进制造业,仅有24人(31.17%)提出要扩大就业机会,42人(54.55%)提出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42人(54.55%)提出提高服务业比重。

而在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61人(79.22%)指出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下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问题,56人(72.73%)认为体制结构不尽合理,51人(66.23%)认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仅有26人(33.77%)认为中国现在的农业基础仍较为薄弱。

而在传统型产业高新科技产业金融产业的优先选择问题上,64人(83.12%)认为应该优先发展高新科技产业,10人(12.99%)认为应该优先发展传统型工业,仅有3人(3.89%)提倡金融产业应优先发展。

 

 

图表 1  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包括的问题(多选)

 

 

 

 

图表2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多选)

 

 

 

图表 3 传统型产业高新科技产业金融产业的优先选择

 

 

4. 讨论

4.1 对于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我国当前正在逐步走入经济新常态,受访者中有80.52%对经济新常态没有主动了解过,由此看出社会群众对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还是比较陌生,对它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说明国家经济新常态在群众的宣传力度不是很大,社会舆论对经济新常态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只有19.47%对经济新常态主动了解过,在这些人中,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渠道得知,还有少数人通过观看电视新闻的方式了解经济新常态。但问到经济新常态的具体内容的时候,大家都是一知半解。

在经济新常态的基础上产业结构呈现出了较大的调整。在经济增长从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逐渐成为是第一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在这样全新的产业结构之下,国家经济既获得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已经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格局,尽管工业增加值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态势,但服务业的发展仍呈现出上升势态,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互动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一些生产效率低下、缺乏技术含量的产业会迅速遭到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中国的经济更多地定位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之中。以上这些都说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重大机遇。

但同时由于中国原先的产业结构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在调整过程中也潜藏着许多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落后,且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承担就业压力大,创新驱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内结构失衡;中国的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产业分布的过于集中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

 

4.2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我们的调查中,51.95%的受访者表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关注。相比较社会对经济新常态的关注度,社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关注度明显较高,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群众的联系较密切,社会舆论对其关注度较高,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力度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已深入人心。对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新型工业化,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最重要,仅有少数人提出要扩大就业机会,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

对于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调查小组通过查资料学习认为可以采取这些措施:第一,政府应该坚持由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同时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第二,在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的同时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不仅能改善、优化目前以传统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结构层次,也可以间接提高第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含量和效益水平。第三,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运用风险补偿等措施,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

与此同时我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研究还发现,无论是对于经济新常态还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市民群众对它们的了解程度依旧很欠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对经济新常态以及新常态基础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依旧应该要加强宣传力度,在国家以及政府出台了各种扶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的同时,让市民群众都有所了解并参与进去也是手头急需解决的任务。

 

4.3关于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在逐渐打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区域之间发展的壁垒[1]。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极其不均,户籍制度使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产业分布受到行政区划分的影响,东西部经济增长速度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国出现了区域之间发展的重大不平衡,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生活。但自2015年起,我国区域经济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正在逐渐得到改善,在中央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地理、人口乃至经济上的大国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地主导和推进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2]。三大战略的推行使得原本落后的地区得到更多的关注,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下,差距正逐渐拉小。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常态发展的优秀范例。京津冀三地不仅启动了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物流、生态保护创新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也在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开启了新的探索。此前的区域经济改革依靠GDP竞争,各地竞相招商引资,政府给企业以行政性加力,使得公共服务不足,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与此相比的协同发展有更强的推动力驱使各地加强自身经济建设。

“长江经济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江经济带包括长江沿岸的9省2市,包括下游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中游地区的江西、湖北、湖南,上游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是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聚集地。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与优越的开放条件,使金融、信息、电商、物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也在全国占优势地位。无论从经济发展,城镇化,交通建设还是污染治理方面都是在全国都是处于领先位置。

我们这次调查的区域以长三角为主,在受访对象中,只有2%的受访者表示认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其余的97.4%地受访者则表示我国经济区域发展明显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群众对区域发展平衡性的认知比较统一。数据说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区域发展平衡性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社会公平性的意义重大,社会舆论关注度高。

尽管目前的国际形式错综复杂,国内外需求紧缩,出口、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减弱,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仍处于较好的态势,消费在“三驾马车”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国家有关经济新常态相关政策战略的颁布对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调查结果中显示的人们对经济新常态了解的人数仍是占优,有97.4%的人认为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大多数人在看待我国经济问题上还是持比较理性的态度。东西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问题,所以上面所讲的我国三大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仍需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加强经济区域功能。我们要推动城市城市之间的联合,整合区域内各地的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的大型新兴产业,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东、中、西三地要好好利用国家现阶段的政策巩固自己的经济实力。政府加强区域间的交通建设,让基础设施先行。一个产业带的发展和形成往往离不开便利的物流条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水运成本比较低,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不足以产生巨大效益,还需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因此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5. 结语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小组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当下的经济形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经济新常态下,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的机遇,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现今我们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的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我们要树立起信心把握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向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大方向前进,让这种良好的常态一直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课题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展望,区域经济评论,2016,4:21-31

2. 宋凌云,王贤彬,徐现祥. 地方官员引领产业结构变动[J].经济学(季刊), 2012, 12(1):75-94

 

 

 

 

 


时代人物智库   2017-05-03 12:08:26 作者:www.ems86.com 来源: 文字大小:[][][]
热门文章
特朗普贸易政策对华贸易影响 8/23
2012年度“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名单 1/15
第十四届(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获奖名单及组织奖名单(四)  3/22
第十四届(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获奖名单及组织奖名单(二)  3/22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商业经营模式研究——以众安在线为例 8/22
 

过刊检索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读览天下

龙源期刊网

悦读网

 

 

组织机构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